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秦始皇 | 上頁 下頁
一一


  呂不韋在趙國時的寵姬,現在已經是強秦的太后了,秦莊王臨終時交待秦王政要多聽母后的話,楚玉太后自然在軍政大事上有至高的權力,秦王政年幼,未行冠禮——戴冠佩劍的成人禮。呂不韋與太后互相勾結,完全控制了朝中的軍政大權:一切朝政由呂不韋丞相主持處理,而軍令符掌握在太後手上,沒有太后准許,拿不到軍令符,任何人都不能調兵遣將。

  呂不韋的戰略構想是:秦國一向採取擴張政策,已被諸侯各國視為公敵。若不加緊攻伐,各個擊破,等到他們國力恢復,聯合一致對秦,秦國絕對難以抵擋。應該趁各國全部疲憊,對秦軍恐懼之時,一鼓作氣,向統一天下的戰略目標邁進。因此,除了加強情報戰、宣傳戰,收買各國權貴大臣,實施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心理戰,統戰以外,在解決兵源、軍費和後勤補給方面,他也採取了幾項新的重要措施。

  第一是他的難民俘虜政策:儘量將老弱傷殘趕向敵國,造成它的經濟負擔和社會混亂,而將精壯編入秦軍部隊,在秦國士兵的監督下作攻堅等傷亡較大的作戰。頑固分子藉作戰消滅,用敵人殺一個敵人,等於秦軍殺兩個。真正歸順的人,照秦人待遇,論功行賞。這等於是以天下之兵取天下,而不再是以秦一國之力敵天下。

  第二是他的屯田和糧食政策:將敵國傷殘老弱儘量趕向敵國,節省糧食消費;秦軍輕度傷殘老弱,不堪再作戰者則分田令其耕種,依收成繳賦;敵國原有貴族,地主及思想頑固分子、不能納入秦軍作戰部隊者,組織農耕隊,在地方官員的鞭策下耕種,收成除自給外,餘糧由公家收買,有功者按功行賞,與戰功同,懈怠者受罰,與作戰不力者同。

  第三是他的地方組織政策。秦軍每佔領一處城市或地區,首先打散地方原來的行政組織,而徹底以秦的行政制度取代,原有統治階層全部收作俘虜。將官吏職位分開,行政和官員由佔領軍臨時派人兼任,情勢穩定後即上奏中央派員接替。吏則由原來地方人士擔任,儘量保持職位不變。吏作事,官掌權,職權劃分得非常清楚。佔領區小則設縣,占有數縣後則設郡。

  縣設縣令或縣長,及掌管軍事、緝盜等的縣尉,郡則置郡守、郡尉監督政務,直接向中央報告地方情況的即監。

  這樣一來,佔領區逐漸秦化,完全與祖國脫離,成為秦民。

  呂不韋稱之為:「逐步徹底消化」政策。

  在這三種策略聯合實施之下,以往佔領區造反此伏彼起的情形逐漸減少,秦軍少了後顧之憂,專心一意征伐,全力擴張疆土。

  秦王政元年,晉陽反叛,將軍蒙驁率兵平定了叛亂。

  二年,秦軍攻打卷邑,殺死了敵軍3萬人。

  三年,蒙驁率兵攻打韓國,奪取了13個城邑。

  王齮死了。這一年糧食大歉收。

  四年,將軍蒙驁攻克了魏國的汲邑,但中了敵軍的詭計,只好撤回了軍隊。秦國的人質從趙國返回,趙國太子離開秦國。十月,蝗蟲從東方飛來,遮蔽了天空。天下瘟疫流行。

  五年,攻打魏國,共奪取了20個城邑,開始設置東郡。

  六年,韓、魏、趙、衛、楚國一起進攻秦國,奪取了壽陵。秦國出兵,五國的軍隊撤回去。秦國攻克衛國,進逼東郡,衛君每率領他的支屬遷居野王,憑藉山險保衛魏國境內的河內地區。

  七年,在攻打龍邑、孤邑、慶都,又回軍攻打汲邑時蒙驁將軍死了。同年,夏太后也死了。

  八年,秦王的弟弟長安君——成蟜率軍攻打趙國,中計,被敵圍困在屯留。

  成蟜和贏和將軍不斷派出使者到咸陽求救,呂不韋卻軟禁報急的軍使,扣留信鴿帶去的告急文書,遲遲不發救兵,只要他們固守。在秦王政面前說他們一切順利,半年以來,沒有什麼大戰,朝中大臣和秦王政全部被蒙在鼓裡。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