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戚繼光 | 上頁 下頁
一〇


  十月間,倭寇又在龍山所登陸,企圖侵犯慈溪。

  浙江巡撫阮鶚統帥俞大猷和戚繼光,堅決抗擊。雙方在龍山所附近展開激戰。這次明軍很勇敢,三戰三捷。

  倭寇遭到意想不到的打擊,開始意識到遇上強敵了,便趁夜幕降臨的時候,迅速撤退。明軍乘勝追擊,追到縉雲,倭寇勉強應戰,被打得大敗。敗寇繼續逃命,明軍追到桐嶺,倭寇返身再戰,又被打得大敗。倭寇邊戰邊逃,明軍跟蹤追擊,不料追到雁門嶺,卻中了倭寇的埋伏。平時很少認真打仗的明軍突然遭到意外的打擊,不免驚慌失措。軍紀這時失去作用,許多士兵不聽號令,紛紛丟下武器逃跑。只有台州知府譚綸和戚繼光的軍隊,始終保持一定陣容,沒有混亂。正是由於他們的堅定,倭寇不敢輕易進犯,避免了明軍的全軍覆沒。但是明軍再沒有力量追擊了。這支倭寇便從容逃走了。

  在這次戰鬥中,三位抗倭名將——譚綸、俞大猷、戚繼光第一次並肩作戰。他們一見如故,建立起親密的戰鬥友誼。而且隨著以後的協同作戰,友誼也越來越鞏固。

  §八、高瞻遠矚,上書練兵

  在倭寇瘋狂騷擾期間,由於海防軍隊不夠,從外地調來許多兵,稱為「客兵」。浙江人民滿心歡喜地接待他們,想方設法為他們籌餉,希望他們能奮勇殺敵,把倭寇趕出去。但令人失望的是,這些客兵的表現實在不怎麼樣,不守紀律,不聽調遣,甚至於搶劫老百姓,和強盜差不多。他們在老百姓面前如狼似虎,一旦遇到敵人,離敵人很遠時,就望風而逃,聽到倭寇的名字,也嚇破了膽。民間流傳到這樣的話:「寧遇倭賊,別遇客兵;遇賊還可逃,遇兵不保生。」可見人們對這些客兵的厭惡。

  戚繼光率領的就是一支客兵。在這兩次龍山所附近的戰鬥中,戚繼光深深意識到軍隊的腐敗。他認為:政府如果不及早採取措施,訓練出一支強有力的軍隊,而是把平倭的重任寄託在這麼一支支七拼八湊、不堪一擊的客兵身上,不僅對浙江抗倭大局無益,相反只有「徒增賊勢猖狂,以貽羞笑」。是很難取得抗倭戰爭勝利的。

  1556年12月16日,戚繼光起草了一篇公文,正式向上級提出要求自己練兵的建議。他提的建議都切中要害,是切實可行的。而他的建議遭到保守勢力的反對,練兵計劃沒能實施。

  1557年春天,戚繼光打算再次向上司提出練兵的建議。這次更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提建議之前,還和他的部下商量過。可部下都搖頭,表示不同意。

  有個比較謹慎的人對他說:「我認為這需要三思而行,許多人都提出過練兵的想法,可誰也沒有試過。這事不是小事,關係的人很多,將軍還要三思而行。」

  戚繼光想了想說:「我們從軍之人,以報效國家為己任,如果有好的方法能夠制敵,而不去努力爭取,那就有失于軍人的稱號。」

  「可是,俞大猷將軍、胡宗憲總督都練過兵,效果也不怎麼樣。」一個對練兵瞭解比較多的軍官說。

  「可是,譚綸練習了1000多人,不是成為一支勁旅了嗎?你大概沒聽說過吧。」戚繼光反問道。

  「可是,胡宗憲總督怎麼就沒練出好兵呢?他是一省長官,有許多有利條件。如果他還做不到,說明練兵是不切合實際的。我常聽人說,江南人柔弱,練不出精兵的。」

  「我認為這是偏見,江南人與江北人只是生活習性上有區別,百人的小村,還有忠義的人;這麼大一個浙江,怎麼沒有勇士呢?兵貴練,不練是出不了精兵的。你們看咱們的士兵,缺乏紀律性,士氣低落,對於軍令知道很少。盔甲軍衣都缺,有的只好光著膀子打,身上沒有盔甲,以這樣的軍隊和那些不怕死的強盜對戰,怎麼能行?士兵們都愛花架子,對殺敵的真本領卻不願學習;行軍沒有車馬,做飯沒有灶台,打仗沒有號令,防守沒有堡壘,怎麼稱得上軍隊?這樣下去,就是打上幾十年,倭寇也消滅不了。為長遠計劃,不練兵是不行的。」

  大家聽了這番話,覺得很有道理,許多人都點頭,說:「確實,這樣的兵,再打一百年也蕩不平倭寇。」

  戚繼光接著說:「這次我提的練兵建議分三步:第一步是建立堅固的兵營,這樣進可以攻,退可以守;第二步是選兵,選精幹的兵,淘汰老弱殘兵;第三步是練兵。三步若都能實現,倭寇指日可平。」

  大家都點頭,希望這些建議能夠被採納。

  戚繼光也和同僚們商量過,結果他們哄堂大笑。

  有的人甚至說:「抗倭的事,自有總督、巡撫管,你何必操心?而且,從未聽說過倭寇是可以消滅的。咱們只要等他們撈足殺夠,退回海裡時,在後面追殺一陣,就可以立功了。只要有油水可撈,管那麼多幹嗎?」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