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小說 > 女人慈禧 | 上頁 下頁 |
一〇一 |
|
光緒:一路平安? 伊藤:蒙陛下福庇,一路平安。 光緒:貴侯啟程時,貴國大皇帝,想必玉體健康? 伊藤:陛辭時,敝國皇帝甚為健康。 光緒:貴國自變法維新後,庶績鹹熙,皆出自貴侯手定,各國無不景仰,無不讚美,朕亦時佩於心! 伊藤:承陛下虛譽,外臣何以克當。敝國政務,皆由朝廷擘畫,外臣惟靖供職守,為所當為,如是而已。今蒙過譽,益加歉懷。 光緒皇帝與近侍大臣耳語了好一會兒,然後說道:貴國與敝國,都是同洲,相距較近。我中國近日正當變法維新之時,貴侯曾手創大業,必知其中利弊,請為朕詳晰言之。並祈與總署王大臣會晤時,將何者當興,何者當革,筆之於書,以備觀覽。 伊藤:敬遵寵命,他日猥承總署王大臣下問,外臣當竭其所知以告。 光緒:但願嗣後,兩國友誼,從此益敦。 伊藤:此來,兩國人民,交涉日益加密,故邦交必能因之愈固。 光緒,貴侯擬在中國盤桓幾時? 伊藤:原擬兩禮拜,據目下情形,可能須多留七八日。 光緒:先時,貴侯來中國何年? 伊藤:十四年前,初謁京師,嗣後,曾到上海、南省各處。 光緒:現擬再往何處? 伊藤:上海一行,再往長江遊歷。 光緒:朕願貴侯,一路平安。 伊藤:敬謝陛下厚恩。 榮祿從天津傳來奏摺,稱一切準備妥當,並詢問皇太后何時來津閱兵? 慈禧太后心情極好,吩咐李蓮英:好好準備,隨時赴天津閱兵。 李蓮英很惶恐地問:太后如何去? 慈禧太后得意地說:當然是坐火車! 李蓮英睜大了眼睛:坐火車?以太后之尊坐火車? 慈禧太后笑著說道:從未坐過火車,這次坐坐,一定很有趣! 光緒皇帝聽說皇太后要親赴天津,坐火車前往,認為這個時候皇太后出行不妥,力諫太后出行。 京師王公大臣們聽說太后出宮,也都大驚失色,紛紛上書:太后竟欲冒險以坐火車!大非帝王尊貴之道! 北京的大街小巷開始流傳一則不祥的消息:皇太后利用閱兵之機,要收拾光緒皇帝。 維新派們大為惶恐,紛紛獻策:請皇帝先下手,捉拿皇太后。可是,到這個時候,光緒皇帝和他的變法新銳們才知道,他們手中,沒有一兵一卒,如何下手? 康有為坐立不安,夙夜憂心如焚,認為這次天津閱兵,即行廢立之事,凶多吉少,為此,他鄭重進奏: 一、設立參謀部,建立自己的軍隊:選天下虎羆之士,不二心之臣於左右,上親擐甲胄而統之; 二、改變年號,變光緒二十四年為維新元年,新天下耳目。 三、變更服制,旨在易舊党心志。 四、遷都上海,以行幸定之,率領通才之人數十隨從辦事,百官留守舊京。 熱血沸騰的光緒皇帝看到這些建議,點頭稱讚,覺得可行。 康有為鄭重提出:設立制度局於內廷,選擇天下通才十餘,入值其中。其地位相當於康熙時的南書房、雍正時期的軍機處。皇上每天親臨商榷,何者宜增、何者宜改、何者當存、何者當刪,一一面定,立即施行。 制度局就是新的政務中樞,負責維新變法事宜。在此之外,于京師又設立法律、度支、學校、農、工、商、鐵路、郵政、礦務、游會、陸軍、海軍等十二部門,分理其事,稱為十二局。每道再設立民政局,負責地方變法諸務。 光緒皇帝覺得很好,但一定會遭到守舊大臣們的反對,特別是慈禧太后。他想一想,吩咐:交總理衙門議行。 翁同龢、楊深秀、徐致靖等積極支持康氏之議,一同參與議論,認為設立制度局非常必要。 王公大臣們則堅決抵制,特別是慈禧太后和她的心腹們明確反對。 總理衙門大臣、慶親王和軍機大臣們,以成憲昭垂、法制大備為由,認為不必另設制度局。光緒皇帝再三下旨覆議,他們又一再頂了回來。 光緒皇帝特地召見總理衙門大臣張蔭桓,質問他:你們盡駁康有為之奏,想一事不辦嗎? 張氏只是跪伏,不敢說話。總理衙門、軍機大臣等,照樣抵制。 光緒皇帝十分震怒,朱批宣旨:軍機大臣,會同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王大臣,切實籌議具奏,毋得空言搪塞! 守舊大臣們依舊頑強抵抗,一方面拜謁皇太后,訴說變法造成的痛苦,一方面百般拖延,不辦任何實事。 軍機大臣在辦公大堂叫喊:開制度局,是廢我軍機處啊!我寧可忤旨,也必不開制度局! 眾大臣敷衍了事,拖拖拉拉,設立制度局,真是難上加難。 變法的艱難,讓光緒皇帝倍感阻力,但是,他還是決定勇往直前。 六月二十三日,光緒皇帝再次降諭,宣佈深化變法: 目今時局艱難,欲求自強之策,不得不舍舊圖新。 前因中外臣工半多墨守舊章,曾經剴切曉諭,勗以講求時務,勿蹈宋明積習,諄諄訓誡,不啻三令五申,惟是朝廷用意之所在,大小臣工恐尚未盡深悉。 現在應辦一切要務,造端宏大,條目煩多,不得不裒集眾長,折衷一是。…… 總之,中國現在,病在痿痹,積弊太深,諸臣所宜力戒! 然而,目前最大的問題,是尋找一個可以依靠和信賴的武臣,不僅要精明能幹,對皇帝忠心耿耿,而且,還應擁有武裝。這個理想的人物,維新派都一致看好是袁世凱。聶士成、董福祥之流都是魯莽武夫,不知道國家、民族為何物。袁世凱擁有最精銳的新式陸軍,瞭解外國,思想開放,很有頭腦,關鍵是品行高尚,忠君愛國。 可是,慈禧太后寵信榮祿,榮祿與袁世凱關係密切,如何是好? 康有為的親信弟子徐仁祿,奉命拜見袁世凱,試探他對變法的態度。 徐仁祿問:袁帥對康有為有何印象? 袁世凱何等機警,立即誇獎說:康公有悲天憫人之心,經天緯地之才! 徐仁祿說:袁帥之才,我等久仰。我與卓如(梁啟超)、複生(譚嗣同)、芝棟(宋魯伯)諸人屢向皇上薦公,皇上十分賞識公之才幹,只擔心說,榮祿數次進言,稱袁世凱跋扈,不可大用。不知道公因何與榮大人不和? 袁世凱一聽就知道徐氏的來意,恍然大悟地說:哦,昔常熟(翁同龢)欲增我兵,榮祿謂漢人不能握大兵權!常熟說,曾、左亦漢人,何嘗不能任大兵權?可榮祿還是不肯增兵!原來如此! 徐仁祿十分興奮,認為談話投機,視袁世凱為自己人。他立即將拜見情形,詳細告訴康有為,維新精英們大為振奮,認為只要有袁公之武力,加上康公之文才,擁護皇帝變法圖強,天下垂手可治!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