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小說 > 女人慈禧 | 上頁 下頁 |
四六 |
|
九月二十一日,八大臣特地致函僧格林沁,稱:查內外臣工折報,均系奏聞皇上,不宜書寫'皇太后'字樣。此後,王爺奏摺,自應一律,應請唯用'皇上聖鑒'為荷。 僧王手握重兵,他在捷報裡寫有'伏乞皇太后、皇上聖鑒'。八大臣忌諱'皇太后'三個字出現在奏摺之中,看著這三個字,真正如芒在背,如刺在喉。但是,僧王是鎮守京畿的統兵之王,他們不能貿然得罪於他,他們這樣宛轉地勸告僧王,強調稱皇太后不妥,說明八大臣與兩宮太后已經勢同水火。 僧王脾氣火爆,當然對八大臣的說法不服,立即回復一函,明確表示:皇太后閱折,已經明示中外。嗣後奏報,仍不敢不如此繕寫,尚望深思海量是荷。 如此公然違抗輔臣的命令,輔臣之命令就是朝廷之命令,這的確有點目無綱紀,無法無天。 肅順面對恭親王及其党人的挑戰,根本不屑一顧。他對恭親王的親信軍機章京曹毓英說:若所行事,我審之稔矣!回鑾後,再究其是非可耳!意思是說:你做的事,我一清二楚。回京後,再找你等算帳! 曹毓英恭恭敬敬,作服貼狀。隨之,他就將此情況,迅速密報恭親王。 恭親王密令欽差大臣袁甲三、陝西巡撫瑛氏等上書弔唁,上寫:兩宮聽政,同篡先帝遺烈! 肅順等八大臣喜出望外,感覺朝野內外,一致擁戴他們,他們自然心得意滿,躊躕滿志。 八大臣彈冠相慶,普遍興奮之至。他們的黨人這樣自得地寫道:循此不改,有蒸蒸日上之勢! 16 九月二十三日早晨,行啟欞禮。皇帝載淳、兩宮皇太后到梓宮前奠酒。辰正時刻,皇太后和皇帝目送先帝梓宮出熱河行宮正門麗正門,梓宮上路。 聽著那沉重的軲轆聲,從沙塵滾滾的土路上輾過,慈禧太后心如刀割,當眾流下兩行熱淚,慈安太后更是泣不成聲,眾人也哭成一片。兩宮太后、皇帝乘坐罩著黑布的黃轎到達喀拉河屯,傳膳之後,休息片刻。先帝梓宮行至蘆殿,小皇帝到梓宮前行禮祭奠,獻奶茶。然後,先帝梓宮在大臣的護送下,一路向北京進發。 回鑾隊伍分成兩部分:一是兩宮皇太后和皇帝一行,由八大臣中的載垣、端華、穆蔭、景壽等大臣扈從,送梓宮上路之後,由小路先行回京;一是先帝梓宮一行,從大路出發,由醇親王、肅順、仁壽、陳孚恩等大臣扈從。 肅順騎著高頭大馬,一身朝服,威嚴地行進在大道上,護從著先帝的梓宮。陪同在他身邊的是奉命護駕的步軍統領醇親王和仁壽。載垣、端華等人,則護送小皇帝和兩宮皇太后,由間道先行回京。 精通權術的肅順,儘管知道大權在握,沒有什麼可以擔心的,但是,他還是隱約覺得有一種潛在的危險在悄悄逼近他,這危險是什麼呢?他反復考慮,還是覺得如果有危險的話,只能來自慈禧太后!而且,她還先行回京。先行回京?恭王也在北京? 肅順心中一驚,仿佛什麼地方被刀子刺中了一樣,隱隱作痛。難道會有什麼意外?難道恭親王真的回京先做了佈置?難道真會像惇親王所說他們要我的腦袋?肅順真正感到一陣心慌和恐懼,嚇出了一身冷汗。接著,他又釋然了:自己是先帝選定的輔政大臣,手握重權,又統領禁軍和京畿軍隊,能有什麼事嘛?! 不過,為防萬一,還是要把慈禧太后除掉! 肅順說幹就幹,立即吩咐親兵,密令負責護衛兩宮太后和皇帝的怡親王載垣,密令扈駕侍衛親兵,在回京中途,將慈禧太后殺掉! 兩宮太后和皇帝一行上路不久,榮祿率領的一支禁軍精銳突然出現了,並護從在皇帝和兩宮太后身邊,一刻也不離開半步,晝夜護從左右。隨之,勝保將軍的京畿軍隊前來迎駕,勝保的精銳衛兵佈防在兩宮太后的外圍。 5天以後,兩宮太后一行于九月二十八日,到達京郊石槽。 慈禧太后立即吩咐:密召恭王。 恭親王帶著隨從、護衛,在京郊大道上恭迎皇帝和兩宮皇太后。聽到急召,恭王急如星火地入內拜見兩宮太后,密陳北京方面已經佈置妥當,只等一聲令下。 兩宮皇太后相視一笑,長長地松了一口氣。 八月二十九日下午未正一刻(1-3點),慈安太后和小皇帝同坐黑布軟轎在最前,慈禧太后獨坐黑布軟轎在後,到達德勝門外。留京王公大臣、文武百官,一身縞素,跪伏于大道兩旁,恭迎聖駕。 兩宮皇太后和皇帝很快就回到了紫禁城,回到了離別不久卻物是人非的大內寢宮。剛剛才喘一口氣,慈禧太后立即第二次密召恭親王。雙方商定政變的步驟,最後確定發動政變的日期,決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捉拿肅順一夥及其黨徒。 慈安太后長歎一聲,感慨地說:謝天謝地,總算到家了。 慈禧太后則意味深長地輕聲說:老六辛苦了!有你在,我們姐妹就放心了。 翁同龢在這一天的日記中特地寫道:恭邸,前日、昨日均被召對。 八月三十日,兩宮太后正式召見恭親王和大學士周祖培、賈楨、桂良以及侍郎文祥等人。眾大臣一身素服,臉色凝重。兩宮皇太后身穿孝衣,端坐在鎏金的龍椅上,看著大臣們,不說一句話,只是一個勁地流淚。 慈安太后一邊哭泣,一邊述說著八大臣的罪行,最後,她含著淚說:先帝去了,載垣、端華、肅順諸人,欺負我們,大臣們為我們作主! 慈禧太后看著眾大臣,眼睛紅紅的,也哽咽著說:肅順諸人擅權攬政,為所欲為,還多次擅闖後宮,你們說,怎麼辦? 大學士周祖培憤怒地說:回太后,何不重治其罪? 慈禧太后故意地問:他們是贊襄王大臣,可以徑直治罪嗎? 周祖培大義凜然地回答:皇太后可降懿旨,先解任其職,再予拿問! 慈禧太后大聲說:好! 翁同龢在日記中寫道:聞周相(周祖培)昨日召對時,兩宮歷數載垣、端華、肅順三人種種欺罔跋扈狀,真堪髮指! 慈安太后從袖內拿出九月十八日醇親王早已擬好的詔諭,交給恭親王,當眾宣佈諭旨: 咸豐十一年九月十八日,內閣奉上諭: 諭王公百官等,上年海疆不靖,京師戒嚴,總由在事之王、大臣等,籌畫乖方所致。載垣等複不能盡心和議,徒以誘獲英國使臣以塞己責,以致失信於各國。澱園被擾,我皇考巡幸熱河,實聖心萬不得已之苦衷也。 嗣經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王、大臣等,將各國應辦事宜,妥為經理,都城內外安謐如常。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