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小說 > 女人慈禧 | 上頁 下頁 |
四四 |
|
人稱焦大麻子的焦佑瀛,麻臉泛著油光,結巴著說:董董董元醇是何用心,不可行! 軍機大臣杜翰厲聲說:八大臣輔政,是先帝的安排,太后不能垂簾! 慈禧太后厲聲回答:先帝賞賜兩枚印章,就是為了防止大臣專權,危害皇帝。先帝之意,就是垂簾聽政! 突然,脾氣暴躁的杜翰撲向大柱,用頭相撞,"咚咚"之聲,震動殿庭。 杜翰哭泣著大聲說:如果聽信董氏之言,臣等不能奉命!堅決不能奉命! 肅順也聲音洪亮地吼道:董元醇目無祖制,胡言亂語,應當處斬! 八大臣的叫喊之聲,震動殿陛,哭泣之聲在殿庭縈回。 兩宮太后氣得雙手發顫,聲音哽咽。小皇帝被眼前的一切嚇呆了,不禁放聲大哭,小便失禁,尿了慈安太后一身。 慈禧太后哭泣著,怒聲說:你們幹的好事,嚇著皇帝了! 八大臣象徵性地施禮告辭,拂袖而去。 慈安太后流著淚說:妹妹,咱們鬥不過他們,咱認命吧。 慈禧太后咬著牙說:認命?認命就是任人擺佈,任人宰割! 八大臣逼宮的消息傳出,文武大臣驚惶失措。 肅順更加有恃無恐,提出自此以後,根據他的需要,單獨面見兩位皇太后! 站在兩宮太后一邊的醇親王義憤填膺,叫嚷說:哼,等回京再說!一生謹慎的老五太爺惠親王綿愉連忙制止了他。 兩宮太后不同意八大臣的擬旨,堅決不鈐印,自然不能執行。八大臣的對策是罷理政務!太后發下的文件、奏章,怡親王載垣等竟然敢不閱看,放在一邊不予理睬。 一天兩天過去了,八大臣也真的較勁,以太后不鈐印就不辦公相威脅! 雙方相持不下,慈禧太后覺得,很快就要回鑾了,像這樣擱置著不是辦法,決定讓步。如何讓步?還沒有想好。 慈安太后小心翼翼地勸說:妹妹,還是能忍就忍忍吧,回鑾了再說。 慈禧太后順坡下驢:好,聽姐姐的,就忍忍吧,姐姐可要記住今天他們是怎麼欺負咱姐妹和皇上的! 生扛了兩天,到八月十二日,兩宮太后沒有辦法,就把董元醇的奏摺和焦佑瀛擬定的《諭內閣皇太后垂簾聽政並另簡親王輔弼均不可行》之駁旨,發下照抄。 八大臣歡呼雀躍,他們這才照常辦事,言笑如初。他們放肆的笑聲,響徹遠近殿堂。 駁旨針對董氏之奏,一一批駁: 一是駁皇太后垂簾,認為我朝向無此禮,此舉是更易祖制,且八大臣奉遺命輔政,擬旨之後由太后閱看,絕非矯詔! 二是另簡親王輔政,有背先帝遺訓,實屬居心叵測! 三是皇帝已選定師傅,再增沒有必要! 駁旨一一批駁,步步痛斥,語氣兇狠,毫不留情。 這一回合,八大臣完全占了上風。他們興高采烈,相互額手相慶。 肅順黨人這樣寫道:夫已氏(西太后)聲勢大減,諸所鑽求,不敢輕諾。 恭王黨人這樣寫道: 千里草(董氏)上書,初十日未下。西邊(慈禧)留閱。心台(怡親王)冷笑。麻翁(焦佑瀛)另作,諸君大贊。良久未發,原件亦留。心台等不開視,決意擱車。日將中,上不得已,將折及擬旨發下照抄。始照常辦事,言笑如初。如二四(肅六,或者指八大臣)者,可謂混蛋矣! 勝保聽從恭王吩咐,八月十四日晚間到達熱河,叩謁梓宮,一切謹慎小心。 八大臣奇怪:見到的這位勇猛武將,像是完全變了一個人,斯斯文文的,對八大臣十分恭敬。他還很馴服地給八大臣認罪,說自己擅自叩謁梓宮,違背祖制,請求輔臣處罰。 肅順喜出望外,沒想到像勝保這樣的統兵大員,也對自己如此敬服,如此服服貼貼。 深夜,恭王的親信軍機章京代號為守墨道人的,秘密拜會勝保。勝保小心翼翼地說:八大臣罪狀未著,不可實行兵諫,以免落個惡名。守墨道人深以為然,心裡卻疑惑:勝保將軍何時變得如此成熟?不再魯莽了?臨別前,這位精於權術的守墨道人叮囑勝保將軍:肅順輩頗畏大帥威名,大帥應蓄虎豹在山之勢,不去驚動他們,免得被削奪兵權,不好再辦大事。 肅順感覺很好,覺得一切順心。最關鍵的是,兩宮太后沒有召見勝保,勝保也無此意。看來,女人畢竟是女人,武夫終歸是武夫,沒有什麼危險可言。北京方面,也是平安無事。肅順長長地松了一口氣。 15 八月十日,恭親王只用了3天,就回到了北京。 廷臣們紛紛拜謁于恭邸,探聽行宮方面的動向。恭王對與兩宮太后的密謀,守口如瓶,只是平靜地說,先帝的梓宮,即將回京,兩宮皇太后和皇上,身體安好。 恭親王回到北京,北京方面出奇地平靜,熱河集團覺得奇怪,恭王方面的親信人士也感覺一頭霧水。特別是前幾日還格外賣力的周祖培,董氏之疏,是他在恭王的首肯下送上的,董氏一直受到朝廷的嚴厲申斥,周、董二人渴盼恭王回京,好商量對策,想不到恭王回來了,竟然隻字不提垂簾聽政之事。 恭王的韜略是,絕對保持北京方面的平靜,不要出現任何差錯,也不能露出一點蛛絲馬跡。恭王什麼都不說,周氏只好耐心等待,已經準備好的李慈銘的奏摺和《臨朝備考錄》也只好暫且放一放。 熱河方面嚴厲切責董元醇的明發上諭,馳送北京。 帶兵將軍勝保、譚廷襄等聯名恭上黃折,請皇太后懿安。八大臣又立即加以切責,下令交部議處。 善於察言觀色的文武大臣們,從這些跡象中,很快就知道了政局的發展方向,也因之瞭解了肅順之眾,真的手握大權,兩宮太后也無可奈何。一時之間,浮言四起,眾大臣紛紛倒向肅順,熱河集團之氣焰大張,八大臣主政,甚囂塵上。 這個時候,恭王方面反而出奇的平靜。退休在家養病的三朝元老、前大學士祁寯藻卻冒了出來,特地從保定上書朝廷,反對垂簾聽政,認為垂簾絕非本朝家法,董議萬不可行。祁氏是道光時期的重臣,歷任南書房行走、軍機大臣,咸豐年間拜職體仁閣大學士、軍機大臣,這樣的元老,聲望甚隆,此折一出,自然朝野嘖嘖,八大臣主政之勢形成。 大臣們心裡明白,誰將是朝廷的主宰,這樣,誰也不敢再提垂簾聽政。 京師迅速流傳著這樣的說法:皇上回鑾之後,上書太后垂簾的董氏,必遭嚴譴,甚至奪職。 北京集團的大臣們心中頗為不安,不知道恭王的葫蘆裡,究竟賣的是什麼藥?怎麼連自己人也不透露一點風聲?朝臣們噤若寒蟬,北京集團的官員們一個人蔫頭耷腦的,士氣不振。 知道內幕的宗室王公,心中憂慮,覺得這樣會挫傷鬥志,不利於下一步的行動。他們紛紛拜見恭王,請求召集大家,或者選擇一部分核心人士,通報一下與兩宮太后定下的決定,以讓大夥心裡有底。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