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小說 > 謀聖張良 | 上頁 下頁
四五


  「漢王,我、我回來了……」

  劉邦心中懸了兩日的一塊石頭落下了,但仍佯裝怒容地問道:

  「好你個蕭何,也不打聲招呼,這兩天私自跑到哪裡去了?你也是想要逃跑嗎?」

  「我哪裡是想要逃跑!」

  「那你幹什麼去了?」

  「我是去追趕逃亡的人。」

  劉邦略感吃驚:「什麼人跑了?」

  「治粟都尉韓信。」

  劉邦大惑不解:「逃跑了十多位將軍你都不去追趕,一個小小的軍需官也值得你親自去追?人呢?」

  「我已安頓他歇息去了,特來報告漢王。」

  劉邦吩咐說:「嚴加看管,明日按軍法治罪!」

  蕭何見漢王這種態度,全辜負了連日追趕韓信的苦心和辛勞,不由得激動地對劉邦說:

  「漢王,我蕭何月夜追回韓信,不是為了將他斬首示眾,而是因為韓信是個不可多得的統兵的將才。說句實話,漢王若是打算在漢中呆一輩子,就當然用不著韓信。如果要奪取天下,那就非重用韓信不可!」

  劉邦覺得蕭何講到了他的心裡話,便說:「你以為我願意可憐巴巴地龜縮在漢中,我又哪一天不想向東殺出去?」

  「既然如此,如果漢王能重用韓信,韓信就會留下;如果不能重用,他仍然會離去的!」

  劉邦乾脆地說:「那就依你,讓他做個將軍吧!」

  「不成,如果是做將軍,他還得走!」

  劉邦思索了一下,決斷地說:「那就封他大將軍吧!」

  「這就好了!」蕭何頓時感到無比的欣慰。

  「那就傳他來拜將吧!」

  蕭何懇切地說:「漢王平日待人,有些不拘小節,不大注意禮貌。要想得天下,一定得改變別人的這一印象,要使別人覺得你漢王十分愛惜人才。拜大將是件極其莊重的大事,不是呼叫小孩那麼隨意。如果真是如此,韓信也不會來。漢王若真心要拜他為大將軍,就必須選擇吉日,齋戒沐浴,築起拜將壇,舉行隆重的典禮。」

  漢王同意一切按蕭何所說的辦。

  到了拜大將那一天,天氣晴朗,紅日高照,在南鄭城外的一塊大草坪上,築起了高高的拜將台,帥旗獵獵,擂鼓動天地。三軍甲胄整潔,威武地排列著整齊的軍陣。

  從將軍到士卒,誰都搞不清楚漢王今天要拜誰為將?有些將軍還心中竊喜,說不定這頂大將軍的頭盔,還會落到自己頭上呢!

  拜將典禮開始,漢王點將,鼓樂齊鳴。三軍將士凝神屏息等待著大將軍的到來。

  只見威武的儀仗隊護衛著一匹高頭大馬,上面跨騎著一位身材魁梧的將軍遠遠地走來。等他進場的時候,全體將士才大吃一驚,原來漢王要拜的大將軍才是誰都瞧不起的小小的軍需官韓信!

  此刻,韓信威嚴、沉著而又自信地登壇拜將,他從漢王手中接過帥印捧在手裡,掃視台下的萬馬千軍,目光炯炯,淚光瑩瑩。這位在霸王帳下不被重用的無名小卒,在投奔漢王又去而複返之後,終於執掌了千軍萬馬,一洗往日的屈辱。

  禮畢之後,韓大將軍在漢王側面坐了下來,漢王問道:「蕭何丞相曾經多次向我舉薦將軍,現在將軍認為我應該怎樣應付當前的局面呢?」

  韓信站了起來,向漢王一拜之後問道:「如今漢王想率兵東出,是不是想和項羽爭奪天下呢?」

  劉邦毫不隱瞞地回答:「當然!」

  「那麼我想請問漢王,如果比霸悍強大,是你還是項羽?」

  這個問題問得未免有些放肆,因為這是明知故問,也是不問自答的問題,恰恰觸及到了劉邦的心靈深處的難言的痛楚。因此,他的臉色紅一陣白一陣,沉默了好一陣才回答說:「我當然比不過項羽。」

  韓信聽見劉邦的回答後,深深拜謝道:「漢王能如此坦誠相告,我深為感謝。我也有同樣的看法,然而漢王不必氣餒,因為我曾在項羽帳下當過衛士,非常瞭解他的為人。的確,他憤怒的吼聲,足以鎮住千百人。然而他卻不能很好地任用有本領的將才,這也只不過是匹夫之勇而已。他對人表面恭敬慈愛,見到別人有病,還流著眼淚地把自己的飲食分給別人。其實別人一旦有了大功應當封賞,他卻又遲疑不決,把印放在手裡磨光,也捨不得給人家,又豈不是婆婆媽媽的小心眼嗎?項羽雖然讓諸侯向他稱臣,而自己以霸王之名號令天下,但他卻違背義帝之約,不居關中而定都彭城,對各路諸侯又厚此薄彼,極為不公。因此,諸侯見他背叛了義帝並加以放逐,自己也紛紛回去趕走主子而自立為王。再加上項羽所到之處,無不燒殺搶掠,天下怨聲載道,百姓遠遠地躲開了他。因此,他雖然名稱霸王,實際上已經失去天下人心。所以我以為,他很容易由強變弱。」

  韓信侃侃而談,縱論天下,句句說到劉邦的心坎上。他從劉邦的眼神中,已看出對他的讚賞與信任,於是話鋒一轉,又繼續往下說:

  「可是漢王就和項羽大不一樣,如果大王能反其道而行之,任用天下的將才,還有什麼不能攻克?用天下的城邑去分封功臣,還有誰不臣服於你?用日夜思念東歸的將士揮師東征,什麼軍隊不能打垮?」

  廣場上靜極了,千萬雙眼睛盯著他。韓信嗓音洪亮,朗朗語聲,飛向將士,句句說到他們心裡話。心中思念東歸的愁雲慘霧,一掃乾淨,韓大將軍又往下說:

  「再說,目前關中的三位秦王——雍王章邯、塞王司馬欣和翟王董翳,都是過去的秦將,他們多年率領關中子弟,讓他們征戰沙場,殺掉的敵軍難以計數。後來卻被他們帶去投降諸侯,在新安被項羽坑殺秦降卒二十多萬人,卻單獨留下他們三人封王享福,難道關中父老兄弟不對他們恨之入骨嗎?雖然他們仗恃西楚霸王的強大,但關中老百姓終有一天要找他們算帳的。反之,漢王入關之後,秋毫無犯,廢除了秦王的苛法,與關中百姓約法三章,因此他們沒有誰不希望漢王在關中稱王的。更何況天下誰人不知,按照諸侯西進入關的約定,漢王首先入關應當為王。如今漢王失掉自己應得的封爵,象對待罪犯一般被趕到漢中來,三秦百姓更加痛恨霸王,只須漢王一道文告就可以讓他們歸順。而漢王的吏卒都是關東之人,日日夜夜盼望著打回去,如果乘著這種不可阻擋的軍心,一定可以建立大功業。漢王,下定決心殺出去吧!」

  「漢王,下定決心殺出去吧!」

  頓時,千萬將士齊聲呼喊,如晴空霹靂,在拜將台的上空激蕩。

  韓信擲地有聲的話語,使得軍心大振,也說得劉邦心花怒放,他完全採納了韓信的建議,部署東進。待大將軍將隊伍演練完備之後,漢王便引兵從故道,(今陝西鳳翔縣西南)出去,雍王章邯率兵在陳倉(今陝西寶雞縣東)迎戰劉邦,戰敗後往東退到好畤(今陝西乾縣東),又被漢王打得大敗,只得向南敗走廢丘。

  於是劉邦便乘勝東入咸陽,再引兵將章邯圍困在廢丘。然後,又派兵攻打塞王欣和翟王翳,這兩人很快就投降了。

  關中三秦,便很快重新落入劉邦手中……

  項羽開初聽了張良的話,總以為劉邦燒了棧道,會安安心心呆在漢中,縱使要出來也決沒有這般迅速。尤其使他難以容忍的是,統兵的大將軍,竟然是從他帳下逃跑了的小卒韓信。於是他一腔怒火,便全部發瀉到張良身上。

  他知道自己又被這個面色蒼白、貌如女子的文弱之人耍弄了。這個消息猶如一把鹽,灑在了尚未全愈的時時隱隱作痛的「鴻門宴」的傷口上。最使他難忍的是,亞父范增在一旁的那種帶著先見之明的居高臨下的嘲諷的目光。他尤其憎恨季父項伯,每次都是他壞的事,為張良充當說客,弄出事來了他又裝出一付若無其事的樣子,讓你奈何他不得!

  現在誰的我都不聽,必須按照我的命令辦,他當即下達了兩條命令:立即將韓王成的館驛包圍起來,拿下張良,等我親自前去將他淩遲處死,方才解恨。另外,立刻將張良從漢中帶來的駐紮在城外的一百名精兵全部圍而殺之,不許放跑一個!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