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李秀成 | 上頁 下頁 |
一一 |
|
§九、進軍蘇常與嘉興解圍 大勝三河鎮,解天京之圍後,李秀成休兵三日。 洪秀全因迫於當時形勢需要,命李秀成整兵出發,去攻打常州、蘇州,限在一個月內把這兩郡攻下。李秀成當時表示不願意,但王命不得不聽,只好整兵於5月15日出發,向丹陽進軍。丹陽城內外,有清軍張國華敗軍把守,外紮軍營。到丹陽第二天,李秀成在外叫陣,張國華當即大開南門出兵迎戰。第一日戰爭激烈,兩軍死傷都很慘重。第二日又戰,從早晨一直戰鬥到晚上,張國華的清兵大敗,死傷無數,張國華也在激戰中死于南門河下亂軍中。丹陽之戰,清軍死傷一萬多人。戰後,李秀成派人找到張國華的屍體,用棺材埋葬於丹陽塔底下。李秀成為何這樣做呢?在他後來的《自述》中解說道:「兩國交兵,各帥其主,勝敗乃英雄,死不與仇,此是英雄之心。」即是說他敬佩張國華的英雄之心。5月22日,李秀成順勢攻下常州。在攻常州城時,大敗清水陸兵。正當常州危急時,清軍救兵張玉良率部從杭州郡內出發趕到,全部屯紮在常州城外,有大小營盤四十多個。5月22日開戰,李秀成盡破清軍之營,大敗張玉良之軍。張玉良之軍浩浩蕩蕩而來,卻大敗而歸。 此時,金陵外圍的和春、張國華的大營在太平軍的攻擊下,敗的敗,撤的撤,損失無數。連和春、張國華所率的清軍都遭慘敗,其他守地的清軍更是無抗擊之心,聞風喪膽,都在援助常州的途中遇上太平軍而潰逃。這樣,常州城孤立無援,被太平軍連攻數日後,於26日開城投降。李秀成進城後,安撫百姓,休兵二日,稍作休整後又向無錫進發。 無錫由張玉良駐常州的殘軍敗將鎮守。張玉良一邊守城,一邊焦急地等待援兵。當時,宜興守將劉季三奉命率軍趕到無錫援助。劉、張二軍匯合,軍力有所增強。開戰第一天,未分勝負,清軍依城死守。第二天,李秀成親自率軍自惠泉山向無錫城西門進攻,架起雲梯爬城而入,打開城門,太平軍蜂擁而入。張玉良水陸兩軍大敗,棄城而逃。李秀成攻下無錫城後,也不急著追擊張玉良逃兵,而是安撫城中百姓,養兵二日,再拔營寨於6月1日進軍到蘇州閶門,圍困蘇州城。 當時,清軍在城內胡作非為,搶掠百姓財物,極為猖獗,城內百姓怨恨不已。而且,蘇州城內守兵所剩無幾,都因去援助無錫而造成城內空虛。城內守兵也大多是南京、常州、無錫一帶敗回的殘軍敗將,在城內惶惶不可終日。張玉良見太平軍勢不可擋,帶領其部下連夜逃出城。城內守將見張玉良未戰先逃,非常氣憤。李文炳、何信義等人密謀獻出蘇州城。1860年6月2日,蘇州城內清軍向太平軍投降。李秀成帶兵入城,發出告示安撫蘇州城內百姓,對投降的清軍說,要回家的就回家,發給盤纏;要留下的就留下,繼續隨太平軍作戰。許多清兵紛紛歸順太平軍。 城內百姓由於長期遭受清軍的剝削壓迫,對軍隊士兵戒備之心很強,所以也經常困擾李秀成的軍隊,連續搗亂十多日(其實這也主要是當地的地主武裝所為)。 李秀成採取安撫政策,宣佈減輕賦稅,由政府定出租額,按定額收取,同時還監督地主對農民的收租,以減輕農民的負擔,還鼓勵發展手工業和商業等。李秀成在蘇州採取的各種措施,減輕了地主對農民的剝削和政府對農民徵收的田賦,這在很大程度上減輕了農民的雙重負擔,有利於提高廣大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了當地農業經濟的發展,又扶助工商業發展,活躍了當地的商品流通,市場物資豐足,人民生活富裕。 這樣就給太平軍提供了一個堅實的後方,既有豐足的糧食,又有廣大百姓的支持。這也是李秀成在蘇、浙一帶行軍作戰後一貫採取的政策,為鞏固和發展本地區的太平軍根據地,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當張玉良放棄蘇州城帶領部下向杭州郡而逃時,李秀成派陳坤書、陳炳文率軍從蘇州出發尾隨張玉良之軍。1860年6月13日攻克吳江縣,次日攻取平望,後直進嘉興。在嘉興攻打二日後佔領該城,守將戰敗而逃。李秀成下令停止追擊,安撫城內百姓。 張玉良在杭州休整兩日後,漸漸恢復士氣,於7月帶兵反撲嘉興。在嘉興城外駐紮大小營寨四十多座,將嘉興南門緊緊圍住。太平軍出城應戰,戰敗退回城內,據城力守。8月15日,張玉良用炮轟開嘉興南城城牆五丈多寬。清軍乘勢湧入城內,城內太平軍奮力抵抗,打退清軍。在蘇州的李秀成得知嘉興危急,就從上海撤軍立即前往嘉興增援。一路上攻克嘉善、平湖,於9月4日到達嘉興,立即與張玉良軍開戰。李秀成分兵一路進紮石門,截斷清軍的退路,正面同張玉良激戰5日後,打敗了張玉良。張玉良向後撤退,見退路已斷,江浙一帶多為水路,清軍見無陸路可逃,只好獻營投降了。張玉良率部仍在頑固抵抗,最後見其部下都已投降,不敢再戰,殺出一條血路從小道逃回杭州城。李秀成解了嘉興之圍後,也就帶領本部兵馬回到蘇州,息兵安民、開倉放糧、接濟貧民,對農民減輕賦稅,採取休養生息的政策。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