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小說 > 劉邦大傳 | 上頁 下頁 |
七五 |
|
帶兵以來,由於劉邦的充分授權,讓韓信一直頗能有所發揮。尤其鼓城大戰時嚴重潰敗的經驗,更幫助韓信有了突破性的成長,他在戰術運用上的思考,也比過去更細膩.更有創意。 從實戰經驗的磨練中,韓信已成為一個超級優異的戰術家了。 §拜敵為師,韓信學戰略 韓信下令懸賞千金追緝李左車。 很快便有了結果,山中居民系綁著李左車求見。 韓信親自走下統帥位子,解開李左車的系縛,並請他坐于東向位置而以師禮事奉之。 李左車和身旁的張耳、漢營將領嚇了一大跳,搞不清楚韓信又有什麼名堂。 一位常勝將軍,幹嘛去師奉一位敗軍之將? 韓信則若有其事地向李左車表示其仰慕和尊敬之情。 「我很想北攻燕國、東伐齊國,真不知如何才能順利完成這件重要任務。」 李左車謙辭表示:「臣乃敗軍之俘虜,哪裡有資格來策劃如此重要的任務。」 韓信笑著表示:「我聽說百里奚為虞國大臣,虞國卻滅亡了;在秦國為輔佐,秦穆公卻因而稱霸。並不是百里奚在虞國時很愚笨,在秦國時變得很有智慧,主要在於其策略能不能被採用,諫言能不能被接受。 「如果在井陘口時陳餘採用了將軍的策略,我韓信也有可能成為俘虜的。就因為將軍的建言不被採納,韓信才有機會得以待奉將軍您的。 「現在我真的好想向您請教軍事大計,希望將軍不要再推辭了。」 李左車長年鎮守趙國北地,對燕國的情勢自然比韓信清楚多了,加上趙國和齊國是聯盟關係,資訊當然也完整得多。因此,韓信的說法是有其真實性的。 張耳和漢營將領們也終於明瞭韓信為何如此重視李左車。 李左車自然也感受到韓信的真誠,便建議道:「將軍經略西河地方,俘虜魏王豹和代國宰相夏說,如今不到一個早上的時間又在井陘口大破趙軍20萬,誅殺趙國強人陳餘,威震天下,名聞海內,多少軍民都心甘情願為將軍效勞啊!這是將軍目前的優勢。不過,長期遠征使士卒勞累、將領疲憊,想再用他們爭戰,是愈來愈困難了!」 韓信和張耳都聽得連連點頭。 李左車繼續解釋道:「如今將軍若想以此疲倦之師,攻打燕國堅固的城池,萬一不順利的話,將會欲戰不得、攻之不拔,使自己陷入險境。而且戰事著曠日持久,糧食必陷入嚴重匱乏,這就會惹來大麻煩。燕國若攻打不下,齊國便會加強防備、拒絕投降,這樣一來,燕、齊和將軍間便會相持不下,就如同劉邦和項羽陷於滎陽的僵局一般,這是將軍最不利的地方。 「善用兵者,應避免不利,善用優勢才對啊!」 韓信問道:「那接下來我該怎麼辦呢?」 李左車建議道:「如今若為將軍作策劃,莫如暫時按兵不動,以安撫方式來處理敗亡的趙國軍民。趙國人民必能感于將軍恩情,百里之內犒晌軍士的牛酒一天內必會送到,以慰勞漢軍將士。 「接著將軍可以將箭頭指向燕國,裝出一副即將出兵的樣子,然後派遣能言善辯之士奉將軍親筆書信,表示對燕國和談之意。將軍所顯現的優勢,燕國必也不敢不服從將軍。 「挾著制服燕國的優勢,將軍再向東兵臨齊境,此時就算智謀再高的謀略家,也不知如何對齊國進行規劃了。 「如此,便可以擁有圖天下的實力了。兵勢應先製造聲勢,並以此獲取實利,正是此策劃的主要精神。」 韓信非常高興地接受了李左車的建議,立刻擺出北上姿態,並派使者到燕國。燕國果然立刻接受和談,成為漢軍盟友。 為安撫趙軍軍民,韓信派使者向劉邦建議,命張耳為趙王以重建趙國政治秩序。 劉邦在衡量利害和實際需要後,也批准這個請求。 中原大勢因此底定,項羽大為緊張,雖曾數度派軍突擊趙境,卻很快為韓信和張耳擊退。 韓信也重行在趙國南方建立堡壘,鞏固對楚軍的防務。 不久局勢便穩定下來,楚軍既無力涉足中原,韓信因而能經常派兵前往滎陽,協助楚漢間的爭戰。 【陳文德說評】 老子(道德經·第三十二章):「道常無名,樸,雖小,天下莫能臣也。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如止,知止所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猶川谷之于江海。」 道就是自然,因此無法有任何言詞形容,它非常的直撲,很難加以描述。即使只是小小的一部分,天下也沒有可以扭轉而控制它的。 王侯若能守其道,天下萬物均將順其自然。這就如同天地因陰陽二氣相合而普降甘霖,不過人們不須加以指點,而自然就會下得十分均衡。 道創造了萬物,也給了萬物名字,有了名字之後,萬物才能知其本分,各有所止。萬物各知所止,這個世界才不會混亂,所以道之於天下,就如同川谷之于江海,是其最主要的根源啊! 道便是自然,它運作於天地宇宙間,也運作於人間世界中,凡能體察自然、順乎自然、守乎自然,天下萬物便能順利運作。 但問題在於自然到底是什麼?順乎自然常被誤解為放任和縱容,致使大膽激進分子常以自然自許之。 其實,自然絕不是放任,反而是要小心的體察其現象和變化,順其自然之性而尋之、用之。這需要有高度的智慧和經驗,否則很難體驗得出自然之道。 自然界的萬事萬物,各有其性,各如其面。自然中有很多不同的東西,但異中又有同質性和同類性。 應接納不同之實然和必然,不求勉強的同質,而由異中求其同,順其勢以導之。 自然界的變化如同天氣之陰、陽、晴、雨,也有如心情及遭遇的喜、怒、哀、樂。因此自然中的春、夏、秋、冬,可比生命和運勢中的興、衰、起、伏。這一切都是自然,而且是不可免的,無法體察這種現象而勉強違背其變化者,不過是自尋煩惱罷了。 韓信在井陘口面對人數和力量數倍優勢的趙軍,他深知自己的弱勢,也承認對方的強勢。因此他仔細推論強者的心態,採取必要的策略和冒險,小心運用強勢者的一小塊弱點,準確地加以打擊。 背水奇陣便在正確地察覺弱者的心理,勇敢地面對自己的弱勢,韓信的確是可怕的理性者。 置之死地則生,放之生地反亡,利用人類求生懼死的自然心理,準確抓到關鍵一刻的人性,使他獲得了幾乎是不可能的勝利。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