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小說 > 劉邦大傳 | 上頁 下頁 |
六七 |
|
◎第二章 集結諸侯 〖劉邦向全國各地區發出檄文,以為義帝復仇作主題,聯合天下諸侯共同對抗殘殺義帝的楚國嫡系項羽。 〗 §收編楚地的反項羽勢力 劉邦的軍隊出關中以來,陳了陳餘的趙國殘部外,中原各諸侯紛紛歸順,伊然統有三分之一的天下。 東方的齊國已成無政府狀態,項羽的主力楚軍則陷於齊地的遊擊戰中,雖以項羽的善戰勇猛,仍無法在短期內恢復這個地方的秩序。 黃河以南的楚國勢力,表面上仍在項羽的管轄下;但就如早年的楚國聯盟體系一樣,楚地各諸侯對項羽的忠誠度並不特別高,特別是原本支持義帝的楚國西半部部落長老更顯現不安的情勢。 張良建議劉邦應迅速統合這股反項羽的勢力。 因此,劉邦下令進入中原和楚國交界的政治中心洛陽,準備向楚地進行政治喊話。 為維持進入關中時的企業形象,劉邦下令軍隊所到之處不可擾民,遵守嚴格的軍紀。這和春秋戰國以來「因糧於敵」的作風完全不同,因此地方長老對劉邦頗為感激和支持。 張良也順勢安排了一場強化形象的「政治秀」。 他讓洛陽新城區的三老董公遮擋在劉邦行進車隊前,進言道:「順應道德者昌,逆應道德者亡,而且師出無名,是很難成功的,所以一定要指出敵人的禍害,才能有力地征服敵人。如今項羽無道,殺其主義帝,此天下人之大賊也,應公開指責其罪行。所謂仁者不靠勇力,義者不必暴力,大王應該立刻率領三軍之眾為義帝掛孝,並向諸侯宣告討伐項羽。如此,四海之內無不仰慕大王之德行,這便是商湯、周文、武王的義舉啊!」 劉邦知道義帝一向支持他,因此對義帝也有些感情存在。但當年自己地位不高,和義帝間交往不深,義帝被殺害的震撼性對他來講,其實並不算太強烈。只是這是事先安排好的「政治秀」,他自然要好好表現一番了。 因此,劉邦立刻宣佈為義帝發喪。他脫掉官服,露出白色內衣表示哀悼,並且舉行祭典,嚎陶大哭了三日,果然激起楚地各部族不少敵愾同仇之心,也使他們對項羽的排斥心更強了。 劉邦更向全國各地發出檄文表示: 當年各諸候共立義帝,北向而臣服之,如今項羽在江南殺害義帝,真是大逆無道。於是寡人發動關中軍民,更得到河南、河內、河東諸候支持,將渡過長江、漢水,南下征伐項羽。希望各諸侯能共同出兵,討滅這個殘殺義帝的不義賊人。 這篇檄文並無冗長的理論和高調,十分簡明有力;文中,劉邦將自己設定為陪伴大家共同征伐的角色而非領導者,這樣反而容易得到大家的支持。因為只要響應熱烈,劉邦自然成為領導者了。 以為義帝復仇作主題,也充分顯示自己不是楚國的敵人,反而是認同楚國的一分子。因此天下的敵人不是楚國,而是殘殺義帝的楚國叛賊項羽;劉邦這個品牌定位的確夠高明。 從今以後,將是忠於義帝的楚國庶系之劉邦,聯合天下諸侯共同對抗殘殺義帝的楚國嫡系之項羽的局面了。 除了項羽本部,和協助項羽殺害義帝的九江王英布、衡山王吳芮和臨江王共敖外,楚國的部落都有可能響應劉邦號召而共同對抗項羽。 甚至連這三個項羽死黨也都因為怕犯眾怒,而不敢再過分表現維護項羽。 日後進攻彭城的時候,劉邦軍隊幾乎如人無人之境,此一策略的成功應是最主要的因素。 §進攻彭城,直搗項羽巢穴 為了和項羽展開決戰,劉邦必須更努力地整合北方的勢力。 於是他派遣使者去和趙國的強人陳餘談判。陳餘在田榮戰死後本已心慌意亂,又見到張耳投奔劉邦後頗受禮遇,心中更為不安。他之所以不肯歸附漢軍,主因便在於此。 既然劉邦主動邀請他,陳餘便順勢提出要求:「請漢王殺害張耳以表示誠意,我立刻就歸附。」 劉邦自然不會殺害張耳,但為了盡速拉攏陳餘,他竟然找到一個長相類似張耳的死囚,斬其頭送給陳餘。陳餘也不疑有他,便派兵加入劉邦的南征軍團。 然而,從劉邦拉攏陳餘的事件中也顯出由於急著整合,劉邦陣營的集結意識顯得粗糙而薄弱,因此人數雖在快速膨脹中,內部的整合卻一天比一天地困難。 進入漢中時,若加上項羽派給的楚軍,劉邦的軍團人數是三萬人左右,沿途流亡及逃回中原的大約有三分之一,也就是說最後的核心部隊只有兩萬上下。 在南鄭時徵募的軍隊,于韓信的編組下又恢復到三萬左右,除了留守一部分兵力外,其餘幾乎都已傾巢而出,進攻關中了。 在關中補足的軍力,以秦人為主。秦國在皇室政權崩潰前夕損失慘重,所以兵力非常有限,估算能夠集結的武力仍不到三萬,若加上原有部隊人數,只有六萬不到。 然而項羽光是征齊的主力部隊便有十萬之眾,留在楚地的守備人馬則應有兩倍以上。以劉邦的關中軍去和項羽爭天下,無疑是雞蛋碰石頭了。 因此劉邦大量集結諸候的兵力,根據史料記載,進入洛陽時的劉邦陣營兵力已高達56萬之多。 直屬部隊不到十分之一,聯盟軍卻有十倍之眾,最辛苦的應算是總指揮韓信了。 劉邦忙著應付來歸附的諸侯、角頭,光是開會及飲宴便足以讓劉邦忙得團團轉。 張良和陳平則忙著溝通及協調這些軍團領導間的意見,讓他們勉強維持表面的團結。 補給上由鎮守關中的蕭何負責,由於他手上有全國各地糧倉的資料,所以在糧食的分配及提供上還不算太困難。 韓信最不好受了,自己本身便是空降部隊,要想完全指揮得動樊噲、灌嬰和周勃等主力部隊軍團已不太容易,又得面對這數十萬臨時整編的「外籍軍團」,光是軍紀的維持就夠傷腦筋了。 「必須有個共同目標,否則軍心一定會渙散的!」 韓信不斷和張良等人商量,並共同向劉邦提出建議。 劉邦面對這個龐大的雜牌軍,的確也有點束手無策,只能坦白表示:「你們認為如何才能集合眾志呢?」 韓信斷然表示:「火速進攻項羽的大本營——彭城。」 進攻彭城,等於和項羽勢力面對面決戰。 劉邦實在沒有自信,心理的準備也尚未完成。 但韓信認為只有一個艱困的目標才能提高大家的共識,建立危機意識。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