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小說 > 劉邦大傳 | 上頁 下頁 |
三一 |
|
友人不甘心,乃在府邸外等待陳勝。數日後,陳勝外出巡視,友人立刻遮道呼之,直呼其名「陳涉」。陳勝驚視之,故人也,便召見之,並載之入宮殿中。 友人見王宮之華麗,不禁表示:「陳涉呀,您今天稱王,這地方太華麗了,真教人羡慕呀!」 友人出入王宮次數多了,和官員混熟了,便不忌諱地談起了陳勝年輕時最不願為人所知的心酸事。 左右親近立刻向陳勝警告:「您的友人愚鈍無知,胡亂說話,為了吾王威嚴,饒他不得。」 盛怒下的陳勝,下令斬殺該友人。 陳勝的老友見之,皆寒心,紛紛暗中離去,使原來的主要班底,瞬間喪失大半。 從此以後,留在陳勝身旁的親信,都只剩下嚴苛虐待部局、喜歡察察為明的「拍馬屁」大將。其中,朱房宮居中正,胡武為司過,由中央主控駐在各地的部將,有不遵守王令者,立刻擊而罪之。諸將由是逐漸離心,只有陳勝及少數親信還自以為威信已立,猶洋洋得意著。 陳人秦嘉和符離人朱雞石等起兵圍攻東海郡守的郯城,也曾邀請陳勝出兵協助,陳勝便派遣武平君畔為將軍,統轄管理郯城附近的義軍。等到陳勝勢衰,秦嘉等人不願再受其節制,乃自立為大司馬,並假借陳勝命令,突擊殺害武平君,從此又成為獨立的「實體」。 像這樣的事件多起,陳勝原本鬆散的組織立刻呈崩潰之勢,陣營中只剩下陳城附近的親屬部隊,甚至有不少原屬嫡系軍團也都宣告獨立。 另方面,為強化章邯討賊的「驪山眾」軍團,秦王朝中央政府乃加派長史司馬欣和董翳率自局軍團協助章邯,以加速討賊之功。 二世2年9月,章邯發動總攻擊,目標指向陳勝的大本營陳城。 §眾叛親離,陳勝潰亡 陳勝發令要求各地軍團緊急勤主,卻毫無反應。驚慌下,陳勝只好率領少數直屬軍團逃離陳城轉往汝陰。 章邯乘勢迫擊,再破柱國房君的軍團,房君戰死。陳城西面的防禦將領張賀軍團奮力阻擋秦軍,雙方進行小型會戰,陳勝並前往親自監軍;不幸又遭擊潰,張賀戰死,陳勝落荒而逃。 汝陰守不住了,陳勝一口氣逃到下城父(今安徽省)。 當時兵糧全無,將士全在挨餓中,不能提供飽腹的陳勝,已喪失了當領袖的資格。 大本營外圍擠滿了要求糧食的散兵游勇,甚至不少部將也領頭抗命,陳勝躲在營帳中不敢出來,連護衛的貼身部隊也呈現不穩現象。 「乾脆殺掉陳勝,投降秦軍吧!」 嘩變氣氛愈來愈濃,陳勝恐慌,急忙叫馬車準備逃逸。想不到一向為陳勝駕馬車的莊賈乘勢沖人,拔出利刃直刺陳勝腹部,陳勝大聲呼號。嘩變將士一舉沖入,莊賈斬下陳勝首級,率領少數人馬,向秦軍投降去了。 陳勝的殘餘部隊也因而潰散。 張楚王國壽命僅僅6個多月。 不過陳勝的心腹大將呂臣,當時正鎮守汝南地區,接到惡耗,乃在新陽城舉事,全軍戴青帽,號稱「倉頭軍」,成員均為陳勝嫡系的楚國人,他們矢志接續陳勝遺志,並立刻攻擊陳城。 章邯為了迅速平息各地叛軍,乃下令莊賈的降軍守陳城,自己則和司馬欣、董翳繼續分頭向東南和東北進軍。 不久呂臣的倉頭軍很快攻破陳城,斬殺莊賈,為陳勝復仇,並在陳城建立楚國。 陳勝被殺時,仍有不少部屬以他為抗秦第一人,嘉其義勇,便將身軀葬於碭地。 劉邦在成功後,曾到過碭地,以陳勝起義為抗秦首功,因此參拜其墳以王侯之禮,並置30戶人家於其墳旁,負責祭把清掃。到司馬遷修《史記》時,這個傳統祭典猶在,因而司馬遷也將陳勝編入與「王侯」同等的世家中。 陳勝死後,黃河流域間的抗秦義軍,紛紛遭到致命的打擊。 銍地人宋留曾奉陳勝命令經略武關,佔領了南陽地區。他在接獲陳勝死訊後,立刻撤出南陽,但仍在武關為秦軍追及,兵潰。結果宋留向章邯投降,被送往咸陽,仍遭到車裂之刑。 趙國這時也發生變化。趙國的李良軍團,奉趙王動臣之令經略常山,頗有成績,趙王乃令之繼續向西北推進,攻擊太原地區。當他攻至石邑時,由於秦軍堅守井陘,不得前進,乃決心親自返回趙國京城邯鄲,要求增援。 李良至邯鄲時,正逢趙王之姊飲宴而歸,車隊百餘騎,陣容龐大,李良以為是趙王武臣,乃下馬跪道旁請安。趙王之姊因酒醉,未察明是軍團將領,竟也令人答禮。李發現是王姊而非趙王,對自己的行為深為羞愧,更以王姊失禮懷恨在心。 適逢秦國井陘守將假2世皇帝胡亥之名以招降李良,李良頗為心動。 李良部屬慫恿舉兵叛趙,李良乃乘勢追殺趙王之姊,更一不作二不休舉兵攻入邯鄲。趙國守衛以為是自己人,輕易放過,李良乃攻入王宮,武臣毫無準備,竟遭殺害,負責保護皇宮的邵騷也因而殉難。 陳餘和張耳接獲宮中親信急報,判斷事不可為,乃在倉促中率領少數親信逃離邯鄲,趙國遂為李良所控制。 陳勝死後不久,陳餘和張耳乃統合散居各地的趙國部隊反攻邯鄲,李良不能敵,便西向舉軍投降章邯。 為了再建趙國,張耳和陳餘商議,認為不應再以外來人為君王,而應設法恢復統一前的趙王室,乃派人在趙國民間找尋原趙王室後代,不久便找到一名叫趙歇的後裔。由於邯鄲地區仍不穩定,張耳及 陳餘乃在信都,擁立趙歇續任為趙王。 秦嘉也在陳勝死後,結合東陽縣人甯君,共立景駒為楚王,準備引大軍至方與,與已進擊到定陶地區的秦軍對抗。 §群雄苗起,抗秦爭勝 為了強化己方聲勢,秦嘉特派遣使臣公孫慶,到齊國說服齊王共同出兵。 但齊王由但以陳勝已戰敗,諸侯中以齊國聲望最高、實力最強,楚國要另立新王,理應獲得齊國之同意才是。 公孫慶聞言大怒,抗議道:「齊國立王時,也不曾得楚國同意,為何楚國立王需徵詢齊國王?何況天下皆知楚國最早起義抗秦,理當為天下義軍之首。」 田儋也大怒,下令斬殺公孫慶,齊、楚關係從此決裂。 章邯見陳城得而復失,乃分出部分兵力,由左右兩路分別攻擊陳城。呂臣不能敵,乃棄城南下。當他退至長江北岸的鄱陽縣時,結識了當地的盜賊頭子黥布。在黥布的支持下,呂臣再度揮軍北上,和秦軍的左右校尉決戰于青波,獲得全勝。於是陳城複得,仍為楚國之根據地。 黥布原名英布,廬江六城人。年輕時有相士看到他兇猛而豪爽,便替他算命,預測他將因犯法而遭到黥刑(在臉上刺青的墨刑),但經過這個劫難後,他將更可能成名,並且會被封為王,前途不可限量。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