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康熙 | 上頁 下頁
一九


  七月初二日,康熙帝任命皇兄和碩裕親王福全為撫遠大將軍,皇長子允褆副之,出古北口;皇弟和碩恭親王常甯為安北大將軍,和碩簡親王雅布、多羅信郡王鄂紮副之,出喜峰口。七月六日,福全等奉命從京師出發,康熙帝賜詩一首,表達了他對皇兄及皇長子的重托和希望。

  康熙雖然沒有親征,但並沒有安坐後方,在福全等出發幾天之後,於七月十四日以「巡幸邊塞」為名,啟程北上,試圖進至臨近前線,對即將爆發的反擊戰起到實際的指揮與決策作用。可是事與願違,康熙帝十八日剛出古北口便「聖躬違和」。但他仍帶病堅持前進,於二十日到達距福全僅300裡的博洛和屯(今河北隆化),立即整飭驛站,建立了直達軍前的通訊系統,有意在此掌握軍情,指揮前線戰事。但因過度勞累,二十二日夜裡病情突然加重,「身熱心煩,徹夜未眠」。諸大臣、侍衛惶懼不安,一再懇請聖駕回鑾。康熙帝不得不同意「暫且回鑾」。但心情十分痛苦,流著淚對隨從諸臣、侍衛說:「朕來此地,本欲克期剿滅噶爾丹,以清沙漠。今以朕躬抱疾,實難支撐,不獲親滅此賊,甚為可恨。」康熙帝回京,將指揮全權委託給皇兄與皇長子。皇弟恭親王一路兵馬,也「聽大將軍調用」。

  大兵出發後,康熙曾擔心噶爾丹聞訊潛逃,指示福全「往復遣使以羈之」。誰知噶爾丹已忘乎所以,並不以闖入汛界為非。當他得知清廷調動和集結大批軍隊之後,無所畏懼,並引兵內進,逐步南下,於二十七日至克什克騰旗南境,沿薩裡克河至烏蘭滾地方,並搶先佔據其主峰烏蘭布通峰,距離同日到達吐力埂河的清軍僅30裡。噶爾丹倚仗有利地形,反客為主,「覓山林深處,倚險結營」。臨戰,佈陣於山崗,以駱駝萬千頭構築工事,先將駱駝捆住四腳,使之臥於地上,背上加上箱垛,蓋上浸過水的毛氈,排列如柵,士兵于柵隙處瞄準放箭、放槍,做到攻守兩利。

  福全經過3天認真準備,於八月初一日黎明,各隊按秩序向烏蘭布通主峰進發。下午一時許臨近敵人,隔河而佈陣,以火器為前列,徑攻中堅。開始時,地形條件對清軍十分不利,噶爾丹軍隊居高臨下,且在林中隱蔽,清軍面臨泥淖,隔河仰攻,暴露無遺,戰鬥極為艱難。清軍傷亡人數很多。清軍炮火齊發,繼續強攻,終於在下午七八時擊毀駝城,斷敵陣一分為二,敵人驚潰不支。清軍乘勢進攻,遂破敵人的戰壘。

  噶爾丹乘夜「旋奔高山頂,遁入險惡處」。清軍以昏夜地險,收兵徐退,駐兵山周圍,仍對噶爾丹形成圍困之勢。

  康熙於回京途中八月三日行至石匣,接到福全的奏疏,得知首戰告捷,「不勝欣悅」,但十分擔心諸王大臣等滋生怯戰和麻痹情緒,使征剿半途而廢,遂降諭重申務必全殲敵人的意圖。然而福全不等皇帝諭旨,竟於八月二日以「使我將士暫息」為名,放緩對烏蘭布通山的圍攻,八月四日又接受噶爾丹所提「休征罷戰」的要求,下令各路軍隊一律停止進擊,並給噶爾丹開了安全通行證。噶爾丹見清軍停止戰鬥,乘隙連夜逃走。康熙帝降旨斥福全貽誤戰機,但為時已晚。

  烏蘭布通之戰雖未達到全殲噶爾丹的目的,但使噶爾丹遭到沉重打擊,實力大為削弱,逃亡途中又遇到瘟疫,得以生還者不過數千人。所以,戰後噶爾丹一反過去傲慢態度,一再發誓「自此不敢犯喀爾喀」。

  康熙於八月十八日遣人敕諭噶爾丹,嚴正聲明:「爾今率爾兵出界而居,不得擅犯我屬下部落喀爾喀一人一畜,亦不得有一人與眾部落往來通使」,「若再違誓言,妄行劫奪生事,朕厲兵秣馬,見俱整備,必務窮討,斷不中止」。

  康熙通過這次戰役,總結了敵我雙方在戰略戰術和軍事素質上的差距,以求知己知彼。他通過回顧總結,扭轉了原來認為噶爾丹不堪一擊的輕敵思想,同時找出了清軍的弱點,不僅「排列太密」,被傷者多,而且「進退之際,海螺未鳴」,指揮不力。鑒於這種情況,康熙決定有針對性地進行訓練。此後,康熙帝設火器營;恢復春秋二季的校獵,「令八旗官兵集于寬敞平原之地,排列陣勢,鳴鑼進退,以熟操練」。

  多少年之後,他仍不忘烏蘭布通戰役的教訓。

  擊退噶爾丹之後,康熙立即重新編組喀爾喀蒙古各部落。他接受喀爾喀蒙古貴族們的所請,決定按照管理內蒙古四十九旗的辦法,將喀爾喀蒙古有效地管理起來。康熙帝於三十年(1691)四月十二日啟程巡察邊外蒙古等生計,撫綏安置喀爾喀數十萬民眾,四月三十日到達多倫諾爾。皇帝行營安設之後,令喀爾喀各部落貴族從百裡外移近50裡,與內蒙古49旗貴族們的帳幕一同環繞皇帝行營屯列。

  五月初一至初七日,在多倫諾爾上都牧場境內,召集全體喀爾喀貴族舉行會盟,對喀爾喀蒙古部落間的矛盾進行調解,明確是非,評定是非曲直,然後頒賞封爵,並舉行閱兵。當五月七日康熙帝會閱完畢啟程回北京時,內蒙古四十九旗和喀爾喀蒙古的貴族們分列路之左右,依戀不已,伏地流涕,情景至為感人。

  多倫會盟,結束了長期以來喀爾喀蒙古的內部糾紛,促進了我國北方蒙古族的團結;朝廷加強了對喀爾喀的管理,使之成為保衛邊疆的重要力量。

  噶爾丹在烏蘭布通敗逃時,曾跪於威靈佛前發誓,永遠不再侵犯中華皇帝之喀爾喀以及眾民,但逃脫險境驚魂稍定,立即故態復萌,繼續與清廷為敵。康熙三十一年(1692)八月,噶爾丹的屬下率兵在哈密附近殺害了康熙帝派往策妄阿拉布坦的使臣員外郎馬迪等,「盡劫馬駝行李而去」。同年九月,噶爾丹又上疏,繼續索要喀爾喀蒙古頭領及民眾。康熙看出噶爾丹心懷叵測,從而加強了防禦。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