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小說 > 王爾烈全傳 | 上頁 下頁
八八


  和珅,字致齋,滿洲正紅旗人,姓鈕祜祿氏。生於乾隆十五年(1750年),卒于嘉慶四年(1799年)。他本是生員出身,未經科甲正途。所以能夠升到如此高的地位,蓋因乾隆寵信之致也。

  乾隆二十九年六月的一天,乾隆帝來到圓明園遊賞。

  時值午後,陽光燦爛,炎熱無比。

  然而,執掌掌蓋儀仗的侍衛卻忘了攜帶禦蓋,使得乾隆不滿,大加訓斥。

  正這時,忽然從隨行中閃出一人,說道:「護聖上,典守者不得辭其職責。」

  聲音清晰,悅耳,動聽,且有威懾力。

  乾隆帝聞之,問道:「講話者誰?」

  那說話者聞聽,納頭便拜。

  乾隆帝見他唇紅齒白,乃一英俊少年,心裡便多了幾分喜歡,遂問道:「汝是何人?」

  那少年答道:「回稟聖上:奴才名和珅,現蒙恩充當鑾儀衛差役,恭奉禦輿。」

  「汝下過科場?」

  「庚寅科(乾隆二十五年)曾試貢。」

  「中否?」

  「未。」

  「何試題?」

  「《孟子》中一節。」

  「可能誦之?」

  和珅聽之,便珠迸玉濺般地背誦起來。

  乾隆見其矯捷,口齒伶俐,心中非常歡喜,便說道:「憑汝之才,充當此差,未免有虧。朕有意拔你個新差,可願意?」

  和珅感激萬分,便連連磕頭,朗聲道:「謝萬歲,萬萬歲天恩。」

  乾隆當即命他作身邊侍從。

  是年,他15歲。

  不久,便接連升遷。侍衛、侍郎、戶部右侍衛、戶部侍郎、軍機大臣行走、內務府總管大臣、步兵統領、戶部尚書、議政大臣、御前大臣、輔政大臣、領待衛內大臣,直至文華殿大學士,世襲一等公輕車都尉。前後才13年,簡直是氣吹地一般。

  不僅他如此,就連他以前的老師吳省蘭,都做了南書房行走。另外兩名老師,李璜、李光公也都成了高官。他的弟弟和琳,由生員補吏部筆帖式,歷任兵部侍郎、工部尚書及四川總督,接替福康安做了領兵主帥。他的兒子也獲得了殊譽,乾隆於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五月二十日特降諭旨:「尚書和珅之子賜名豐紳殷德,指為十公主之額駙,賞戴紅絨結頂,雙服孔雀翎,穿金線長褂,待年及歲時,再派結髮大臣,舉行指婚禮。」

  如此,真是耀祖光宗,滿門華采。

  和珅受譽奇殊。

  有時,乾隆竟將和珅留在上書房同榻而眠。和珅則益加適應,竟放出百般媚態。從而,使乾隆相信和珅即馬佳氏,無疑。

  和珅更是為乾隆所適應。

  一次,他將乾隆接進府中用膳。酒畢,天色已黑了下來。乾隆多貪了幾杯,有些醉意,便被引到一屋休息。待乾隆進得堂室的屋子裡時,發現華燈下的睡榻上,竟然躺著一個女子。這女子正在妙齡,一絲不掛,胴體如玉,細膩如脂。此時,正妖媚地向他微笑。於是,乾隆便撲了過去,只鬧個日落黃昏,一片朦朧。

  這個女子不是別人,正是和珅胞妹。

  由於諸多原因,兩廂情願,和珅的受寵,已是無有可比的了。

  正因如此,和珅便肆無忌憚起來。玩弄權術,結黨營私,收受賄賂,貪贓枉法,為所欲為。真是小人得志。

  正因如此,他遭受到了所有正直大臣的反對。

  他為了抵擋此狀,便開始大肆拉攏人。

  他薦舉王爾烈為太子永琰師傅,就是抱著這個目的的。

  然而,事與願違。

  當他發現王爾烈竟然與反對他的大臣劉墉、紀昀、王傑、董浩、阿桂、稽璜、於敏中、劉統勳等攪和在一起時,便視其為敵,欲予以除之。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夏,乾隆帝與太子永琰來熱河行宮避暑。

  熱河行宮,即避暑山莊,俗稱承德離宮,位於承德城區偏北處。東有武烈河,北有獅子溝,內有熱河泉,南有雙塔山,東有棒槌山;此外還有僧官帽、蛤蟆石、羅漢山等,山、水、林、泉備俱,景色優美。園林建築,盡仿江南,有仿鎮江金山寺,有仿蘇州獅子林,有仿嘉興煙雨樓,還有北方牧場、平原田野之佈置,堪稱融南北風格於一爐,聚山原湖洲於一體。綠草芳茵,林木呈蔭,糜鹿成群,鳥語花香,真乃神仙居住的地方。這座皇家林苑,由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始建,先後曆百年才得以建成。「避暑山莊」匾額四字,為康熙題寫,園林內諸景,皆有乾隆題詠。於是,又為其增添幾分秀色和深邃。

  乾隆、永琰這次來熱河行宮,王爾烈作扈從。

  偏巧,文華殿大學士和珅,奉旨在這裡修建外八廟。

  外八廟,即:溥仁寺、溥善寺、普樂寺、普甯寺、安遠廟、普陀宗乘廟、殊象寺、須彌福壽寺。八廟位於獅子河谷,武烈河東。其中,以普寧寺、須彌福壽寺、普陀宗乘廟最為著名。

  普寧寺,又稱大佛寺,建於乾隆二十年(1775年)。寺內有千手千眼佛,為木雕,高22.28米,腰圍15米,世界成尊。寺內,還有用滿、漢、蒙、藏四種文字鐫刻成、記述清廷平定準葛爾部叛亂的碑碣。

  須彌福壽寺,建於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是西藏班禪六世前來朝賀乾隆七十聖壽的住地。建築仿日喀則紮什倫布寺式樣,寓意福壽吉祥。殿頂皆為鎏金銅瓦,日光下燦爛輝煌,光彩奪目,金赤金鱗。

  普陀宗乘廟,建於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至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是乾隆帝慶祝自己六十壽辰和母親八十壽辰時,為接待來自西藏、青海、新疆、內蒙諸地政教首領及王公貴族朝賀而建,仿拉薩布達拉宮式樣。廟內,有用滿、漢、蒙、藏四種文字鐫刻成的碑碣二座,即《土爾扈特全部歸順記》碑、《優恤土爾扈特部眾記》碑,蓋述土爾扈特部族二十七萬人,克服重重阻礙,忍受巨大犧牲,於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從伏加河流域作長途跋涉,最後回歸大清國的悲壯歷史。

  這年,和珅正在奉旨修建須彌福壽寺任上。

  和珅見王爾烈扈從前來,頗為不悅。

  原來,他這個見錢眼開的勢利小人,在這次借助給乾隆生母八十聖壽建築廟宇以為紀念事中,極盡貪占之能事,大批資財被侵吞,流入自己私囊。人們說,「廟磚每塊都有其赤爪,宇瓦每片都有其綠珠」,實不為過。

  和珅生怕王爾烈知道內情,傳至聖上耳中。

  然而,和珅一琢磨,便生出一計。何不將王爾烈拴住,堵住其嘴!

  於是,他借套近乎為引,今天請王爾烈下酒館,明天請王爾烈用佳餐,山珍海味不斷,奇餐佳餚俱有,且恭惟殷殷。

  王爾烈見之,心裡明明白白。但他並不拒絕,有請必到,意在觀察他的內情。亦防止他使壞,進饞言。因為他知道,和珅啥壞事都幹。

  這天,和珅由須彌福壽寺建築工地歸避暑山莊,于南門外與王爾烈相遇。

  王爾烈無事,正在觀賞承德山景。

  這會兒,他見和珅來到了,便主動搭訕道:「別來無恙,和相一向可好。」

  「好好。」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