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小說 > 王爾烈全傳 | 上頁 下頁
八六


  待乾隆與群臣及新疆督撫、文人、雅士們走過了八角山的一山一角,爬過了八角山的一嶺一坡,觀覽過了那裡的碧水青山、參天秀木,聽過了那裡的鶯聲鳥語,以及嗅過了那裡的花草馨香,便登上了八角山的最高處。這個高處,乃是八角山的核心山脈,屬￿分心地界,站在那裡四望,八角山的八個山頭便擁聚在腳下,八角山的八座亭台便飛臨於眼中,真乃玄山妙水,塞上仙境也。於是,乾隆便情不自禁地吟哦起來。所吟是一首即景詩,其詩雲:

  山下青山綠水灣,
  高山流水響潺潺。
  深山鳥語千般叫,
  倒叫行人萬思難。
  長途跋涉多艱險,
  曉行夜宿此山間。
  人人都說天山遠,
  我到天山八角山。

  群臣聽了這詩,都一致叫好,稱讚不絕。

  和珅歷來善解君意。他見這山的最高處,有一寬闊、高大、漂亮、華麗的亭子,以供人休息。亭子裡,還備有幾案、文房四寶,供遊覽者隨時乘興題寫詩詞聯賦用。

  其實,這是新疆督撫專為乾隆早就準備好了的。他們知道乾隆是個風流天子,所到之處幾乎都要題詠。

  這會兒,君臣正好到這個亭子裡。

  和珅看了一下亭子,又望了乾隆一眼,說道:「聖上所做佳章,乃千古絕倫,何不將其錄下來,以為常存,壯此山之美哉!」

  乾隆聽了,微微笑道:「朕,現在有些勞頓,看哪位愛卿為朕代筆?」

  其實,他這樣做,主要是試一試群臣的才幹。

  聽了這話,和珅便開始點將了。

  首先由素來機智過人的紀曉嵐來寫。

  寫畢,乾隆看了看,未說可否。

  接著由書法震動京師的劉墉來寫。

  寫畢,乾隆看了看,未說可否。

  隨後由書壇老名士于敏中來操筆。

  寫畢,乾隆看了看,又是個未說可否。

  不用說,這回該輪到王爾烈了。

  乾隆看了王爾烈一眼,說道:「朕要一幀條幅,你可能解朕意?」

  眾人聽了,都有些糊塗,心想,我們所寫也都是條幅,怎麼就不認呢?難道他還有三頭六臂,會節外生枝不成!

  於是,大家的眼睛都睜圓了。

  王爾烈並沒有著慌,將紙鋪好,調好煙墨,闊好毫鋒,這才一筆筆、一字字、一行行寫將起來。

  待他寫完,大家一看,都有些糊塗了。

  只見他是這樣寫的:第一行寫「山」一字;

  第二行寫「角下」二字;

  第三行寫「山八青山」四字;

  第四行寫「天到綠水」四字;

  第五行寫「山遠我灣高山」六字;

  第六行寫「天說都響水流」六字;

  第七行寫「山間人人潺潺深山」八字;

  第八行寫「此宿夜行般千語鳥」八字;

  第九行寫「多艱險曉叫倒叫行」八字;

  第十行寫「涉跋途長難思萬人」八字。

  眾人一看,都不由得擰起眉頭。只見這個條幅,頂端的「山」字居中,以下諸行以「山」字垂線為軸,形成左右對稱的塔形,倒也好看,只是豎念不成詩,橫讀不成句,雜亂無章,烏壓壓一片。

  身邊的劉墉、紀曉嵐、於敏中,都為王爾烈捏把汗,怕和珅作梗,從中使壞。哪想,正這當兒,和珅道:「王爾烈王大人,你咋難為聖上?更有貶聖上詩作之嫌」。

  乾隆聞聽,擺了擺手,說道:「坤兒,休要胡傳聖旨。」

  說著,轉過身來,對王爾烈說道:「王愛卿,能否給朕破解破解?」

  王爾烈笑了,說道:「回稟聖上:微臣不才,略解其意,還請身邊學兄指正。」

  接著,王爾烈對和珅問道:「本日,萬歲爺帶領咱群臣遊歷的名山叫啥山?」

  「八角山。」

  「八角山上有幾個角?」

  「八角。」

  「八個角上有幾個亭台?」

  「八個亭台。」

  「既然如此,我再接著問:聖上帶領咱走的是個怎樣路線?」

  「由山下開始,步步登攀,又環山而轉,遂八個角山都走到了。最後,才來到這個最高處,並作出了這個錦繡篇章。」

  「對。是這樣。那麼,遵照聖意,是要將這八個角山都寫進詩裡,並應該貫進我這個條幅裡來的,這又是不是?」

  「是。」

  「既然這樣,以圖導引便可以讀得了。」

  王爾烈說著,由「山」字向下畫一垂線,將文字分為對稱的兩半,然後以箭頭示意,讓大家以此讀去。

  大家看了,以圖讀來,不但成句成詩,還現出奇彩:只見八角山的八角皆出現在條幅文字八角上,且以「山」字示出,宛若一圖:

   山
   ↑ ┃ ↓
   角 ┃ 下
   ↑ ┃ ↓
   山八 ┃ 青山
   ↑  ┃  ↓
   天到 ┃ 水綠
   ↑ ┃ ↓
   山遠我 ┃ 灣高山
   ↑   ┃   ↓
   天說都 ┃ 響水流
   ↑ ┃ ↓
  山間人人 ┃ 潺潺深山
  ↑    ┃    ↓
  此宿夜行 ┃ 般千語鳥
   ↑ ┃ ↓
  多艱險曉 ┃ 叫倒叫行
  ↑    ┃    ↓
  步跋途長 ┃ 難思萬人

  大家看了這幅詩圖,都驚呆了。

  16.西巡北瞻

  在天山八角山頂,乾隆看過了王爾烈所錄寫的八角山詩圖,又聽了他的講解,大加讚賞,說道:「此次隨朕遊賞者中,有三相二公。三相者,為武英殿大學士管吏部事翰林院掌院學士阿桂,文華殿大學士管戶部事翰林院掌院學士于敏中,御前大臣輔政大臣領侍衛內務府總管步軍統領和珅;二公者,為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今任工部尚書劉墉劉公,文淵閣直閣事兵部侍郎紀昀紀公。就你們諸人的才華來說,都未能壓住翰林院編修曾任陝西道監察禦史王爾烈。有王爾烈一臣在側,則我朝文才俱在也。」

  眾人聽了,無不稱是,皆心服口服。

  和珅一旁心領神會,為使乾隆愈加高興,便奏稟道:「啟奏聖上,今日雲淡天高,日麗風輕,難得晴和,此乃鴻福蓋世,隆恩齊天。我等,當借此吟聯作畫,以助興致。」

  乾隆道:「坤兒所言極是,眾卿以為如何?」

  群臣一聽,齊聲呼道:「正隨我等心願,請聖上命題吧。」

  乾隆望一眼,見山間有一小湖,湖水清澈透底,荷花綻碧,鮮嫩一池,好不豔美,於是說道:「出淤泥而不染,則荷花也。」

  聽此,和珅想起宮廷所傳乾隆少年時的呈才故事了。

  乾隆名叫弘曆。

  小弘曆12歲那年夏天,隨皇祖康熙及妃嬪、太后、皇子、王妃,以及諸扈從等,來到熱河避暑山莊。

  一日遊歷在晴碧亭。

  亭邊湖內有荷。

  偏巧,有扈駕太監送上糖蓮子來。

  康熙見此,靈機一協,要以「蓮子」為題試試弘曆心勁。

  於是,問答開始了。

  「你知道『蓮』字為平聲,還是仄聲?」

  「是下平聲。」

  「在哪一韻?」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