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小說 > 王爾烈全傳 | 上頁 下頁


  每日裡,來王家買豆腐、換豆腐、喝豆腐漿、挑豆腐渣、賣黃豆,以及串門、辦事、嘮喀的人,縷縷行行,三三兩兩,總是不斷。他們看了這兩副楹聯後,往往都禁不住地笑了起來,說道:「王家做豆腐,賣豆腐,又掛上豆腐牌匾,這簡直是成了豆腐之家了。」

  從此,這個「豆腐之家」的名聲更揚了出去。

  然而,萬萬沒有想到,這個「豆腐之家」,數代後竟出了一個轟天動地的人物。說來,也算是應驗於那些楹聯之所示了。

  王三益子王天祿,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乙酉科舉人,雍正七年(1729年)己酉博學鴻詞科征士朝考,以《五六天地之中合賦》、《山雞舞鏡七言排律詩》兩榜獲捷,取中二等第二十二名,用刑部湖廣司主事。從此,王氏於科甲仕宦開始複出。

  王天祿稟賦樸厚,素有「善人」之稱。

  王天祿生四子,長王縉、次王紳,三王組,四王紃。

  王縉,字冠美,康熙六十年(1721年)辛醜科附生。雍正十二年(1734年),以附生補禮部官學教習。乾隆二十年(1755年),授直隸深州(今河北深縣)學政。他在任,訓士有道,慮事有方。一日,深州太守鄒雲成因公外出,委王縉代理其職。偏巧,有一命案兇犯在逃。這時,王縉的幕友對他說道:「太守不在,兇犯聞之必遠遁,實難辦也。」王縉聽了,笑道:「幕友,錯矣。兇犯知太守外出,必徘徊未定,未能遠逃。若即捕之,可獲;反之,則遠去也。」於是,王縉下令,立即行捕,果然擒得,押入獄中。此時,太守鄒雲成公出保陽,他聞知有逃犯事,便急速而歸。待他回到深州時,見王縉已料理完備。太守問他道:「你此法何來?」王縉答道:「並非我之獨鐘,《太平廣記》一書已有案例。」太守聽了後,嘆服道;「真乃書能生智也。憑汝如此幹才,這等博學,早應重用,屈君久矣。」王縉平日善書畫,多有人求之。每當這時,他都不辭辛勞,認真書寫或繪之,然後以誠相贈。人們每提及他時,都讚揚道:「王學政書畫好,學識好,人尤好也。」

  王組,字鸞佩,雍正三年(1725)乙巳科拔貢。雍正七年(1729年)己酉科舉人,奉天府鄉試珠卷,中第一百七十五名;雍正十一年(1733年)癸醜科進士,中三甲第八十六名,發同科狀元陳倓榜。他科場獲捷後,即步入仕途。初授刑部主事,複升郎中。他辦案清慎明決,果斷利落,無拖遝之狀。正因如此,深得司寇信賴,每有疑難案牘,必委以審理。他訊鞠,不以刑苦,求善,以好言開導,致使囚徒從內心服理。凡經他所審理的案訟,幾無翻案,更無錯辦而平反者。同時,他允許當事人有反口,有爭論,以辯駁,直到徹底弄清定論為止。一年裡,辦案議敘記錄竟達八十餘次,為一時所無有。乾降十五年(1750年)二月,清廷朝議,準備派遣他出知甘州府(今甘肅高臺一帶)。

  乾隆皇帝聽過群臣議述後,以關切之狀說道:「甘州要地,乃一方之屏障,且嚴酷,勖勉其行,當以道員用之也。」遂擢為道員,即赴甘州任。他到甘州後,見邊地瘠苦,荒沙漠漠,遂與民同甘共苦。以養民為務,以安民為任,興利除弊,注意案訟。他在任上,幾乎是案無留牘,有案即辦,辦之即結。他時常訪探州境,問民疾苦。居民見之,深受感動,聲稱他為「活佛」。尋調涼州府(今甘肅張液),以知府用。待他前往涼州赴任時,甘州相送百姓絡繹不絕,排開數十裡。後來,西藩准葛爾台吉達瓦齊,因遣使索杜爾伯特台吉車淩事,遭到乾隆皇帝的嚴厲拒絕和斥責,而蠢蠢欲動,預以反叛。於是,甘肅情勢吃緊。甘肅巡撫兼將軍鄂奇,稔知王組有治邊才能,遂發函邀他前去協理、議事。他即行前往。待他行至途中,突然遭到逆旅達瓦齊部的襲擊,遂以身殉職。這是乾隆四十二年(1772年)的事。

  另一事,在這期間也相隨地發生了。

  話說,到了公元1728年,即清雍正六年,是歲古曆正月初六日日出卯時,有一男童,竟在這關東遼南地界,蒼蒼無垠、綿綿無際的萬山叢中,誕生了。

  他是大山之子。

  他就是王爾烈。

  是日的干支是:戊申年甲子月己巳日卯時。

  王爾烈,生父王縉。

  他兄弟四人。按長幼排列,他們分別是:爾熙、爾傑、爾烈、爾照。爾烈居三。

  王爾熙,字樸正,號瑱峰;王爾傑,字純厚,號瑾峰;王爾烈,字仲方,又字君武,號瑤峰,一作堯峰;王爾照,字大義,號璜峰。

  在這些兄弟中,長爾熙居家制做豆腐,二爾傑在田裡操持稼穡,三爾烈、四爾照承繼父業在外讀書,求取功名。其家可謂耕讀世家。

  另有族叔王杏村、宗兄王德純,在外為官。

  王組無嗣,王爾烈過繼與王組,以為從子。

  這個王爾烈,便是本書的傳主。

  王爾烈,以其雋秀少年、風雅青年、睿雍中年、豁達暮年,豐厚了一個輝輝耀耀、光光燦燦、磊磊落落、威威烈烈的關東才子形象;且又以聰穎慧敏、乖巧多變、機智雋拔,為歷代人所敬仰和喜愛,而又無人能奪其席。

  他的故事流傳久遠,幾欲眾口皆碑,戶曉人知……

  1.東門試駿

  乾隆七年(1742年),王爾烈15歲。

  這年,他入遼陽中心廟塾館就讀已經是四度寒暑春秋了。其實他在家時,從6歲起便開始了童蒙教育。他天資聰穎,心地慧敏,且勤奮學業,刻苦攻讀,況家風樸厚,家教嚴正,尤精深于文學,更酷好詩詞。到了這時,他已具備了相當的塾業學識的基底和歌賦對答聯句的閱歷。

  王爾烈的幼年塾師,名叫崔璨,是王爾烈先祖王玨的同僚好友崔圭的四世孫。拔貢出身,學識淵博,喜詩詞歌賦,工書法,善畫。但是,他性情有些刁鑽古怪,當著學生面好吹鬍子瞪眼睛。正因為這樣,學生背地裡都不叫他崔璨,而是叫他崔璀。「璀」、「璨」為同義字,又能構成一個詞組;然而,學生們用「璀」字,主要是影射其「吹鬍子瞪眼睛」這句話中的「吹」字。不過,說是說,崔璨對學生倒也有一個好處,那就是教學有方,善於誘導。他常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誘乎!」

  這年,正值陽春五月,天氣晴和,林木茸茸,芳草茵茵,鶯語聲聲。

  塾師崔璨,停止了一日課業,便要帶領學生們去遼陽城東門樓登臨,以示郊遊和遠足。

  學生們聽了,更是雀躍,便簇擁著飛出了門。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