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小說 > 王爾烈全傳 | 上頁 下頁 |
一 |
|
開篇小引 連綿的山嶺,連綿的山嶺…… 在這蒼涼古邁的關東大地,廣漠遠闊的遼南原野,山巒無盡,嶺岱莽莽,峰嶽茫茫,岩嶂重重。 這些山巒,嶺岱,峰嶽,岩嶂,算來都是長白山的餘脈。論其名稱,能夠叫得出的,就有雞冠山、黑鷹山、華表山、官馬山、開門山、關門山、半蠟嶺、摩旗山、廟光嶺、姚千戶山、曹千戶嶺、寒城嶺、大石門嶺、小石門嶺、琵琶嶺、關山、晾甲山、馬蹄峪、答喇山、寒山、寨山、囪山、梨花峪、杏花峪、浪子山、三盤峪、七盤嶺、八盤嶺、鼓手峪、馬壓山、牛兒嶺、石門山、子曰山、遠帆山、八石寨峪、詹家山、南山、香山、麥山、首山、鞍山、廟嶺等等。真是數不勝數,觀不勝觀。 在這諸多的山嶺中,尤值得一提的便是千山。 千山,古稱千朵蓮花山,又名千華山,也叫積翠山。說起這些山名,都有著其引人生趣的來歷。積翠山,傳說遠古洪荒年代,上方有一位美貌賢惠的女神,名字叫積翠仙子。她為了讓人間有著無盡風光、爛漫春色,便用五彩繽紛、色彩斑斕的雲錦霞朵繡織蓮花。當她繡織到第九百九十九朵的時候,被專橫跋扈的玉皇大帝知道了。玉皇大帝不讓她隨意降美於人間,於是勒令天兵天將把她抓走,予以審問。積翠仙子見自己的美好願望實現不了,非常著急。在痛苦掙扎中,她將已繡好的九百九十九朵蓮花灑向了人間。於是,那九百九十九朵蓮花,便化作了大地上的九百九十九座美妙奇麗的山峰。積翠仙子在向人間灑落這些蓮花時,手中握著的繡針也滑落了下來,嵌在群山的石縫裡,這樣便形成了後來的千山中的「一線天」景觀。在這悠遠的歷史長河中,人們為了緬懷這位有功於人間的積翠仙子,便將這裡的山稱之為積翠山了。千華山,是它將千山與附近的華表山結合起來後而得到的稱謂。它也有一段美妙生趣的傳說。傳說遠在漢朝時,遼東有個名叫丁令威的人,他遠離家鄉,來到浙江靈波山,拜師學道。後來,經過多年苦修苦煉,終於得道成仙。但是,他很思念自己的家鄉,便化作一隻仙鶴飛了回來。它落在遼陽城南的南山華表柱上,並叮叮伶伶、殷殷切切地唱道: 有鳥有鳥丁令威, 去家千載今始歸。 城郭如故人民非, 何不學仙塚累累! 據說,千山的「來鶴亭」、「仙人台」等名勝的稱謂,都來自于丁令威的傳說。當然,華表山的這個名稱,也是後人對於丁令威的一個紀慰了。千朵蓮花山,顧名思義,是說它應該有千座狀似蓮花的山峰。然而,它竟然有山峰九百九十九座,並非有一千座。傳說有一位得道的大仙雲遊到這裡,他一一地數過了山頭,見差一座沒有構成一千座,深感遺憾。於是,他在九百九十九座蓮花山間又造了一座假山。從此,千朵蓮花山便名副其實了。 對於千山名字的來歷,歷代文人秀士多有吟詠。其中,以清代嘉慶年間進士、曾任禦史的姚元之的《題千山》一詩最為出名。詩雲: 明霞為飾玉為容, 山到遼陽巒嶂重。 欲向青天數花朵, 九百九十九芙蓉。 要說這些山嶺,都各有其生奇的一面。那就是,這些山嶺絕大多數都是東西走向,南北排列,確也奪奇爭秀,溢彩生輝,成瑞呈祥。常言,有山就有水;又道,山多高水多高。在這諸多山嶺中,多有悠悠流水生出。要說這些流水,也有它與天下江河不一般的地方。那就是,它在山嶺中多作東西流淌,待飛出山外,卻又化作南北流程,且湧進一條大河,從此便迢迢遠去,奔向遼遠蒼茫的渤海裡去了。匯總後的這條大河,名曰渾河,蓋取其渾然大度、渾厚豁達之意也。而匯入這條大河的東來的河流,主要有四條。由南自北數,它們分別是湯河、沙河、夾河、柳河。夾河,又名太子河。 話說,就在這南有湯河與沙河、北有太子河與柳河之間,就在這東西走向、南北排列的諸多山嶺的末端,竟然恢恢闊闊、烏烏壓壓地擁出一座古城來,名曰遼陽。 本書故事,即從遼陽寫起。 遼陽,漢時稱襄平郡,三國北魏時稱遼東郡,晉時屬遼東國,南北朝時隸高麗,隋唐時稱安東都護府,遼時稱東京遼陽府,金時稱東京路遼陽府,元時稱遼陽路,明時稱遼東都司衛,清季始稱遼陽州,隸奉天府轄。 明萬曆四十八年,也就是明光宗貞皇帝朱常洛泰昌元年,亦是大清國入主中原定鼎北京前期的後金天命五年。這年的干支為庚申,即公元1620年。 這年春三月,時任遼東都司都指揮同知、上等都指揮僉事遼陽中軍、諡號安國將軍掌都司印、萬曆四十年武舉人崔圭,跨馬來到遼東都司都指揮、諡號靖遼將軍王玨帳下。 這個崔圭,乃是世代簪纓,將門之後,名門之子。其祖原籍河南南陽,後始祖崔源隨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征戰,來到遼陽任事,直到今時。 王玨,原籍亦是河南南陽。先祖于明初移居揚州府江都縣。到了王玨這輩,開始升官發跡。王玨于明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庚子科,取中武進士,遂被派分發到遼陽,出任遼東都司都指揮。至今已越20年。 那麼,這日崔圭為什麼要來到王玨帳下呢? 原來,崔圭與王玨交情甚厚,又為同僚。崔圭在王玨手下供職,為下屬官員;且二人先祖同為河南南陽。常言,人不親土還親。因此,二人相處得非常默契,竟成了莫逆之交。在一次閒聊中,崔圭得知王玨有將眷屬遷居遼陽之意,並探問崔圭,看可否行。崔圭經過多次的思索,已為王玨打定主意,決意讓他舉家遷來,莫要猶豫和躊躇不定。這日崔圭前來,就是為著進一步說服玉玨的。 二人相見,也沒有多說,崔圭帶領著王玨,便一同騎馬向城外走來。 他們要奔哪兒去? 遼陽城南,千山腳下,鞍山東郊,倪家台村東山坡崔氏塋地。 為什麼要他到這裡來? 崔圭要王玨看看他家的祖塋,以此作說,說服王玨。 三月,天氣晴好,地面上幹,道路得走。遼陽距鞍山也就在數十裡地。二人邊談邊嘮,邊策馬揚鞭,不多一時,便來到了崔氏塋地。 崔圭帶領王玨踏上塋地的一處高崗,然後停下。他用手指點著,讓王玨觀瞻其家祖塋。 望去,但見崔氏祖塋位於一個東西走向的山崗西端之坡地,前有照山:大象山、象鼻山、象牙山;後有靠山:龍鳳山;左有屏山:龍尾山;右有障山:鳳尾山。這些相環互抱的山嶺,竟形成了古代「四靈」中所說的:前朱崔,後玄武,左青龍,右白虎。更兼有沙河水從照山前邊流過,形同禦帶纏腰;加之松柏森森,草木幽幽,岩石磊磊,原野闊闊;更有石人、石馬、石虎、石羊;配之以環繞的陵園圍牆;蜿蜒于其間的陵區小道……讓人看了,實在是感到鐘靈毓秀,禦侮環藤,大有地靈人傑之勢,遂令人馬上想到「風水」二字。 果然。王玨看罷,用右手拂了一下頦下海樣鬍鬚,便連連贊道:「真乃好風水,好風水,寶地也。」 崔圭也就此講述起其家安葬在這裡的以前的九世先祖的榮耀業績來。 王玨聽得簡直是有些入迷了。 崔圭講述過家世和祖業後,便向王玨問道:「將軍兄,可有此意?」 王玨道:「人寄天地,身存世事,誰個不想子孫綿長,世代祥和!可是,話再說回來,若再找這樣吉地,唯恐是難了。」崔圭道:「將軍兄,先不要論此。我卻要問你:願不願攜帶家眷來居遼東?」 王玨道:「願得怎樣?」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