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小說 > 紀曉嵐全傳 | 上頁 下頁
六七


  「大肚子,你別亂誇海口。」劉墉聽得不順耳了 ,「我們今天倒要考考你。」

  「考什麼?」紀曉嵐見劉墉發難,來了興趣。

  「若出烏魯木齊的風物,你會順口胡謅,也會把我們蒙過去,你的高下如何,誰也評判不清。你在北京生活了十幾年,比在新疆的時間長得多,對北京當然更熟悉了。常聽你說,世間沒有不可對之物。我今天來時,看到一個書肆的招牌,你就給這招牌對個對兒,怎麼樣?」

  「好,好!就對個招牌對。」王文治等人附和著。

  「那個書肆掛的什麼招牌?你說出來看。」

  「琉璃廠那個書肆,掛的是'老二酉堂',你來對它一對。」戴震、劉半江、王文治等,興趣盎然,他們從未對過這種玩藝兒,這次要紀曉嵐對個"招牌對",就看他對北京的招牌熟悉不熟悉了。紀學士這半輩子總是做學問了,這回恐怕要把他難住!

  不料,紀曉嵐笑道:「這有何難?前門甕城內自有下聯!」

  這倒使劉墉納悶了,甕城常來常往,熟悉得很,沒注意到可以作下聯的招牌,於是笑道:「這個招牌,我怎麼想不起來,你莫非是故意推脫吧?」紀曉嵐笑了:「愚弟不才,但屬對之事,從童蒙時起,直到現在,還沒有被人難住過,我是不是推脫,你到甕城一看便知!」戴震等人也不知道那裡有這樣的招牌,便催促說:「你何不講出來聽聽?」

  「既然劉墉石庵兄沒有見到這招牌,我即使講了,他也不肯信,還是讓他自己看去為好!」說罷,和大家一起笑起來。

  「要去,咱們一同去!」劉墉仍不肯相信,在座的興致很高,都同意一同去逛逛。

  路上走著,王文治看看街上賣的東西,想出了一聯,對紀曉嵐說:「這'誠素高香',當以何辭為對?」說話間,正路過一家雜貨店,紀曉嵐向裡面一指,笑著說道:「這店裡所售『細心堅燭',對之可也!」果然是一副好對!大家興沖沖地邊走邊談笑。

  戴震說道:「東直門內,有一家學館,上書一個匾額,'經蒙並授',當用何對之?」紀曉嵐不暇思索,立刻答道:「即用東直門外一家客店的招牌,諸兄以為如何?」

  「什麼招牌?」眾人問。

  「『糟倒俱全'啊!」

  「倒可以 ,「劉半江說,'西直門有一家藥店,出售的是'幹濕腳氣四斤丸',你看如何對之?」

  「這也容易,阜城門內也有一家藥房,專賣'偏正頭痛一字散',不能不為巧對啊!」紀曉嵐說著,大有諸葛亮舌戰群儒的從容灑脫。

  劉墉走在前頭,回頭說道:「前門有位郎中,牌子寫的是,'三朝禦裹陳忠翊',你如何對它?」

  「這不用遠處找,就在珠市口,也有一位大夫,他的牌匾寫的,'四代儒醫陸大丞',不正可做個對兒嗎?」紀曉嵐說著,看看大家。

  大家見難不住他,也越說越來勁兒,王文治走到紀曉嵐近旁,說道:「那麼,朝陽門內的'東京石朝議女婿樂駐泊藥鋪',你對個什麼?」

  「崇文門外的,'西蜀費先生弟子寇保義封肆',對之可也。」劉半江、戴震等,都佩服得連連點頭。

  說話間,他們已過了珠市口,來到同仁堂藥店近前,王文治正想說一些什麼,卻見劉墉把紀曉嵐拉到了一邊,劉墉用手向巷內指著。大家看去,見正是同仁堂藥店那個迎街豎立的大招牌,上面寫著:自製川廣雲貴生熟地道藥材劉墉說:「紀春帆,你給同仁堂的牌子,對個下聯。」紀曉嵐抿嘴一樂,說道:「琉璃廠也有塊招牌,正可做它的下聯!」

  「什麼招牌,我怎麼不曉得?」劉半江插話說。

  「茶寶齋的招牌,『揭裱唐宋元明古今名人字畫』是天成的巧對呀!」隨即道。

  這回大家心服口服,紀曉嵐如何會把這些東西記在心裡,真讓人琢磨不透,你一言我一語地議論著。

  已經到了甕城,劉墉看得很仔細,各家店鋪大小不一的招牌,他一個也不放過,忽聽紀曉嵐在後面說:「前面就是啦!」劉墉看紀曉嵐指的,是個小卦攤上的幌子,上有四個字:「大六壬館",心中頓時一驚:好個紀曉嵐,果然將這些不惹人注目的東西,全都記在心裡,其心之細,何人能及!

  四庫全書的編纂籌備,已由東閣大學士劉統勳主持,開始了工作。劉統勳將紀曉嵐從翰林院要來,幫著忙活。這開館要做的,有幾件大事,選定館舍,建造書閣,組織纂修人員,搜尋散佚書籍。經皇帝禦准以後,這幾項同時展開,紀曉嵐主要管搜尋遺書。

  皇上下了詔書,要各地大量搜尋古今藏書,然後進獻入京。由紀曉嵐等人,負責檢閱,分類列目入庫備用。這項任務很艱巨,多虧了紀曉嵐記憶力超人,過目不忘。有時別人提到一個書名,專管登記的人,還要查一查登記簿,才能說清楚,紀曉嵐能張口就講,說出書家的省別、書籍的版本、入庫日期、存放處所等情況,讓眾人刮目相看。

  這天接到山東的奏報,搜集到一大批珍藏秘本,都是罕見的珍品。乾隆聞之大喜,想這山東,是孔聖人的家鄉,自古文風極盛,歷代都有傑出的文人才士,留下不少的著述,理所當然。再說這樣的地方,也有很多不願入仕的文人俊才,終老鄉間,其著作隱於民間,倒也是常事。乾隆對這事很重視,派紀曉嵐去山東驗看,再將這批書押運回京。

  紀曉嵐接旨,不敢懈怠,日夜兼程,疾赴濟南。

  到了這裡,他將奏報上所提的珍本秘籍,找來檢閱,確是非同尋常,十分珍愛,又連夜挑選,將寫有反對朝廷言論的,全都燒毀,將宮中已有的,放置一邊,剩下來的,是需要運送京中存庫的,要待四庫全書修完之後,再做處理。

  一旬之後,數千卷書籍,裝滿了一大船。紀曉嵐不辱聖命,隨船而行。他也樂得起所,正可一路上取書覽閱。

  船在運河中,一路行來,紀曉嵐在船上晝夜不眠,手不釋卷。船到德州,他已將滿船的書,倒騰了一半,隨從人員暗中叫苦,但看他讀得上勁,也不敢述說什麼。他嫌船行的慢,又將他看過的那些書,叫人開列了一個書目,揀出一些不太珍貴的,扔進了河裡,以減輕負荷,加快行速。

  行到滄州,忽然刮起了大風,浪高三尺,船行艱難。紀曉嵐吩咐停船靠岸,要在這裡停泊一夜,待明日風平浪靜之後,再開船北進。他也正可借這個機會,到舅父家探望一下。

  紀曉嵐換上便裝下船,沒想到就在碼頭上,遇見了舅父張健亭。原來,張健亭正在經商,購下了一船"金絲"小棗。

  這是滄州、獻縣一帶的特產,果肉甜香,細軟可口。張健亭要將這"金絲"棗子,運到北京販賣。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