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小說 > 紀曉嵐全傳 | 上頁 下頁


  其夫人張氏,誥贈宜人,晉贈恭人,累贈一品夫人。到了這時,他家已是三代一品,極享盛譽。當時,在崔爾莊一帶曾流傳著這樣一首民謠: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到了北京就數崔爾莊。
  崔爾莊喲崔爾莊,
  九門九洞九關廂。
  十字街頭跑開馬,

  關園子立道場……

  可見當年威風,確實非同一般。

  本書中,將要記述的風流才子、一代文宗,被譽為"詼諧大師"、舉世聞名的《四庫全書》的總纂紀昀,字曉嵐,于雍正二年(1724年),就出生在這個家庭中。就是這個紀曉嵐,在中國文化史上,遂展一代英姿,開一代風範,成一代宗師。

  二、蒙學鄉里

  雍正二年(1724年)六月十五日午時一刻,紀天申飯後到書房納涼,靠在一張楠木椅上,手裡捧著一卷書翻閱。看著看著,便進入了夢鄉……他看到從窗戶鑽進一隻猴子。只見它只吃完桌上的果品,就到書櫥翻騰那些書,像人一樣,一部一部地翻著,看完的便扔在了地上。當將最後幾櫥書都搗騰到了地上時,已是一片狼藉。這時,猴子見紀天申手裡還拿著一卷,就躥上來奪……紀天申一急,醒來知是一夢。看著手中空空的,書已掉在了地上。這時,兒子紀容舒房裡的一名老婢女走進書房,向老太爺施禮說道:「恭喜老太爺,午時一刻,大老爺房中的張夫人,添了一位少爺。」這個剛降生的男孩,是紀天申的第五個孫子,取名紀昀,字曉嵐。紀曉嵐還有個哥哥,名卓,字晴湖。紀天申的另外三個孫子——紀暄為容雅所生、紀暉為容恂所生、紀昣為容端所生。

  這紀府裡的五公子紀曉嵐,皮膚白嫩,容貌端正,天資聰穎,稟賦異常,倍受一家人的寵愛。

  紀曉嵐兩三歲時,每天睡覺很少,常常白天玩上一整天,晚上還要玩到深夜,乳娘李媽困得眼皮都睜不開了,紀曉嵐卻玩得興趣勃勃。四五歲時,婢女晚上帶他到屋外去玩,他東鑽西跑,同白天一樣快。於是,人們發現這孩子實在有些與常人不同:在漆黑的夜裡,他的兩眼炯炯發光,不用點燃燈火,就能看到黑暗中的物件。這實在令人驚歎不止。但隨著年齡的增長,他的這種特異功能卻慢慢地消斂了。

  紀曉嵐69歲時,在所寫《槐西雜誌》中,有如下一段記述:「余四五歲時,夜中能見物,與晝無異。七八歲後漸昏閽,十歲後遂全無睹。或夜半睡醒,偶然能見,片刻則如故,十六七歲後以至今,則一兩年或一見,如電光石火,彈指即過。

  蓋嗜飯日增,則神明日減耳。」

  他這時已是文章泰斗,享有盛譽,不會編造出古怪離奇的故事騙人,所以人們都是相信的,確也如此。

  幼年的紀曉嵐,很喜歡聽大人講故事,整天纏著大人們講個沒完。故事講得最多的,是他的爺爺紀天申。在老太爺的五個孫子中,小紀昀口齒伶俐,乖巧異常。老太爺常把他摟在膝前,講述古往今來的傳奇故事、神話傳說。小紀昀聽得津津有味,迷戀不已。

  後來,老太爺一句一句地教他背誦律詩絕句,往往剛教三四遍,他就能一字不錯地背誦下來。老太爺驚喜異常,便盤算著,要給孫子請一個有名望的先生,早些給他開蒙。

  這年夏天,紀曉嵐剛滿五歲。紀天申為孫子請來了一位啟蒙老師。這位先生名叫及孺愛,河間府交河縣人,與紀家是姻親,按輩份來排,當稱他的學生紀曉嵐為表叔。

  及孺愛在弱冠之年就考中了秀才,但直到四十,卻屢試不第,也就打消了科舉進仕的念頭。他是一位學識淵博的人,談古論今,滔滔不絕。原在家賦閑,連續接到紀天申的幾封家書以後,不好推辭,便來到紀府。

  及先生首先教紀曉嵐學《三字經》。開始幾天,每天教20余字,原以為這樣就學得不少,不曾想這孩子過目不忘。念幾遍就背熟了。於是,以後便每天多教幾句,不到一月,就把一本《三字經》背熟了。接著,及先生又教他《千字文》,剛滿一月,小紀昀已經是倒背如流。及孺愛欣喜異常,為遇到這樣一個學生而十分自豪。

  一天,紀天申來到塾館,想看看孫子學得如何。及先生見面就誇獎起來,說這種天資穎異的孩子,只能出在紀府。老太爺十分高興,捋著鬍子笑個不停。接著,便把孫子叫到跟前,讓他把學到的功課,背誦一遍。

  紀曉嵐小口一張,就像江河流水,滔滔湧來,清揚悅耳。

  《三字經》、《千字文》,都是一口氣背完,一個字不錯。老太爺聽著不斷抿嘴,微微地笑個不停。

  聽完孫子的背誦,老太爺又揀出當中的幾個字,寫在紙上,讓紀曉嵐來認讀。紀曉嵐讀得一字不誤。老太爺回過頭來,拍拍及先生的肩膀,笑著說道:「紀昀如此長進,全仗賢甥教誨有方啊!賢甥博學多才,還望對他嚴加訓導,以期養育成才呀。」說罷,老太爺和及先生商量起來,下一步要如何教這孩子讀《五經》、《四書》,和練習寫字。

  紀曉嵐聽了爺爺的誇獎,小臉上露出甜甜的笑容。在他幼小的心靈裡,產生了一種思學若渴的願望。只不過他活潑頑皮,有時也會受到先生的訓斥。雖然他聞過則改,但卻改而又犯。倒是在學業上,能夠不斷長進。

  這時,紀曉嵐的父親紀容舒被放了外任,到雲南出任姚安軍民府知府。從直隸到雲南,遠隔千山萬水,並且考慮到任期不會太長,便把家小留在故里,托咐四弟紀容端多加照管,自己便前去赴任了。

  紀容端是府學庠生,精讀經史,工於詩詞,他很喜愛紀曉嵐,見侄兒天資穎異,便也悉心栽培。在紀曉嵐跟隨先生攻讀"四書"的同時,紀容端已開始教他作詩對句。先從對句教起,繼而學作詩,紀曉嵐所作聯語對句,大多用詞恰當,對仗工整,出言幽默,膾炙人口。

  紀容端在啟發侄子認真思考時,常教誨他說:「世間沒有不能屬對的事物,只要認真思考,總是能找得到、對得上的。」遂以身邊的事物為題,要紀曉嵐屬出對語,鳥木蟲魚,風花雪月,無不涉及。紀曉嵐反映敏捷,對答如流,海闊天空,思緒紛呈,常出人意外,妙語天成。叔侄倆你出我對,一問一答,有說有笑,十分愜意。

  這天,紀曉嵐又去找四叔出題,一路上蹦蹦跳跳,嘴裡還哼著四叔教給他的"對韻":

  姐對妹,弟對兄,小兒對老翁。
  三姑喚四嫂,二老戲雙童。
  家庭百十口,世代四五重。
  門前栽楊柳,屋後長梧桐。
  古宅秦磚覆漢瓦,鄰寺鐵杵打銅鐘……

  紀曉嵐一抬頭,見已走到四叔屋內。四叔說:「你看屋裡,還有什麼物件沒有對過?」紀曉嵐看到嬸母李氏正在里間做針線,坐在炕沿上,雙腿下垂,一雙小腳上穿兩隻紅緞繡花軟鞋,十分惹眼。就沖著容端擠眼一笑,用手一指:「此物尚未對過。」四叔一笑,出一上聯道:「三寸金蓮瘦;"紀曉嵐眨眨眼:「一雙繡鞋輕!」說罷,笑不可支。

  李氏一聽這叔侄倆在拿她開玩笑,停下手中的針線,嗔怒著拿起炕上的笤帚,罵道:「小兔崽子,這也能用來作對嗎?」容端急忙上前勸解:「誰人不有足?」紀曉嵐提衣衿,上前佯施一禮,笑嘻嘻的說道:「何必動無名。」這一對答,把四嬸逗笑了,說道:「去去去……」叔侄倆被李氏攆出屋來。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