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韓信 | 上頁 下頁
二二


  張耳來到韓信的身邊後,韓信領著漢軍繼續向東北方向進軍去征討趙國和代國。這時,趙王已是趙歇,代王也由趙歇變成了陳餘。

  原來,張耳、陳餘兩人既是忘年交,更是刎頸之交,均為魏之名士,秦滅魏時就曾懸賞要捉此二人,兩人一同隱名埋姓逃往異鄉,陳涉起兵後兩人又一同投于陳涉軍中。然後一同被陳涉派去協同武臣平定趙地。平趙之後此二人因對陳涉有怨心就勸武臣自立為趙王,之後,張、陳二人又欲自立為王,結果沒有找到機會。到李良投降秦軍殺了武臣後兩人又扶植了趙歇為趙王。不久章邯率軍攻來,張耳和趙王歇被王離圍于钜鹿城中,而陳餘則在外面組織起了幾萬人的兵力,但陳餘並沒有勇敢地帶兵去救張耳、趙王歇。

  倒不是陳餘不願前去相救,他主要是覺得自己兵力太少,對秦軍心懷懼意。這樣張耳就對陳餘有了意見了,之後項羽帶兵趕到,大破秦軍于钜鹿,張耳、趙王歇得以出钜鹿。張耳對陳余餘怨未消,見面時解釋事件始末緣由時又發生了一點小誤會,兩人的隔閡就越來越深。直到項羽封張耳為趙王,徙趙歇為代王,而陳餘只得到一個三縣之侯,陳餘就更為不滿,遷怒于張耳,當田榮兵反,他立即請兵把張耳打敗,張耳敗後投入劉邦的漢軍。陳余就又把趙歇扶上趙王的寶座,趙歇為了感激陳余,便封陳余為代王。陳余見趙歇能力較差,又剛當上趙王,國家不太平定,就主動給趙王當丞相,留在趙國幫趙歇治理國家,他自己的代國的事務就委託給相國夏說代理。

  現在,韓信、張耳率領漢兵向趙、代襲來,而代的國君陳余尚在趙國為相,代國國小兵弱,除了夏說外沒有多少更有本事的人物,而且夏說也並不怎樣,所以,在漢高祖二年的閏九月,韓信一舉打敗了代軍,俘獲了夏說,又把代國給攻佔了下來。

  我們知道,趙、代是一體,只要趙不滅,代就不能算是穩握於漢軍之手。真正有軍事實力的還是趙而非代。要保全代的勝利果實必須進一步滅趙。

  可是,就在韓信剛取下代地時,劉邦就派人來接收他的軍隊了。理由簡單而又充分:滎陽與楚軍的正面戰場上需要兵力。

  其實,劉邦真正的原因他是不會說出來的。那就是他要限制韓信的發展。因為韓信太能幹了,這使劉邦很忌妒,進而在潛意識中認為韓信是一個很危險的人物。

  對於劉邦的這一招韓信也沒有辦法,正面戰場需要兵力這個理由確實很充分。而且韓信一心只想著怎樣創造更有利的戰場局勢,怎樣才能徹底打垮項羽,幫助劉邦建立帝王之業,以報漢王起用之恩,他根本就沒有想到小心眼的劉邦早就對他有了異己之心。

  失去了軍隊的韓信仍然認為他正開展的這個北面側翼戰場有重要價值,尤其是對趙的征討不能半途而廢。

  韓信只好請求漢王允許他就地組建軍隊繼續北上擊趙,並繼續擴大北面戰場上的戰果。

  韓信堅持要開闢北面的戰場實際上是從長遠打算考慮的。他要從側面繞到項羽的彭城之後,配合劉邦主力軍夾擊項羽,置項羽於死地。但他現在卻不能說破,對此,劉邦自然無法心領神會,但對韓信組軍擊趙的請求卻難以拒絕。只好又撥給韓信少許兵力任其在側面作戰。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