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韓信 | 上頁 下頁 |
三 |
|
§孤兒寡母 貧不失志 我們的主人公韓信,就是在這樣的社會歷史背景下出生于戰國末期楚國的一個極為貧苦的農民家庭。 具體一點的地點就是在今天的江蘇省淮陰縣境內。 但是,韓信具體一點的出生年月我們已很難考證得出了,只能根據各種相關情況判斷他大約出生於公元前230年之後,這一判斷的主要依據是秦朝的兵役制度是成年男子自20歲起服兵役兩年,而韓信從軍並非是去為秦王朝服兵役,而是以自由之身投入項梁的起義兵隊伍的,那一年是公元前208年,也就是說,公元前208年時他還超不過20歲。 由此,我們又可知,韓信七歲左右時正是秦楚戰爭最為激烈的時期。公元前223年,秦滅楚。之後,幼小的韓信就生活在秦的統治之下了。 我們又知道,秦始皇焚書坑儒是在公元前213年,可知,韓信在此之前應該是已經掌握了一定的文化知識及兵法知識的。 有人說韓信自幼喪父,也有人說他的父親是在他還很小的時候就離開了他們,但不論怎麼說,韓信從小是由母親撫養的,孤兒寡母倆人相依為命。 在那樣一個年代,又沒有父親,家境本來就很貧窮,小韓信和母親的生活的困苦程度就可想而知了。 由於家境是如此的貧窮,又沒有父親的庇護,小夥伴們都不願和韓信一塊玩。小韓信卻非常懂事,他不願讓母親為他難過,他很聽母親的話,經常安靜地呆在家中。 韓信的母親是一個很剛強的人,她把全部的愛都傾注于韓信身上,她見她心愛的兒子非常懂事,更下定決心一定要盡可能地培養韓信成才。 韓母設法讓韓信讀了一些書,而不讓韓信學務農、做工和經商。而小韓信也很能體諒母親對他的望子成龍的苦心,他在學習的時候非常勤奮,加上他天資聰穎,很快就掌握了必要的文化知識。 在小韓信的心靈之中產生了一個堅定的意志,他要不辜負母親的深切期望,將來一定要建功立業,出人頭地。他的這一抱負意志,支持著他一生的奮鬥。 後來,韓信接觸到了兵法書,他立即被吸引住了。 似乎他天生就屬兵法一樣,他對兵法的酷愛使他很快地就沉迷於對兵法的孜孜不倦的鑽研之中。 對兵法的熱愛也使韓信明確了他事業的發展方向。 雖然他這時還不能很清晰地去分析社會的發展形勢,但是,他預感到,戰爭,很快又會到來,而他,也必然會在將來的戰爭中實現他建功立業、出人頭地的理想和抱負的。因此,韓信對兵法知識的鑽研也就更加勤奮刻苦了。 可是,就在這時,他偉大的母親卻因為長期的勞苦和清貧的生活早逝了。 孤苦伶仃的韓信悲痛欲絕,在他的心中,母親是最偉大的人,他還要想讓母親看到他將來出人頭地的那一天呢! 可是,母親卻靜靜地拋下他去了。永遠也回不來了。 韓信覺得他沒有盡到對母親的孝敬,而將來也沒有機會了,於是,他要「厚葬」他的母親,一則盡孝,一則壯志。 在當時,迷信的人們對安葬死人是很講究的,不過,最講究的還是富貴權勢之家。他們不僅講究葬禮的排場,殉葬品的豐厚,還要求墳地的風水好。達官顯貴們所要求的風水是要能在墳地周圍安置一些老百姓為其「守塚」,即看守墳墓,以便於祭祀。因此,墳地的周圍要開闊才行。 韓信一心要厚葬母親。可是,貧困無錢怎麼厚葬。 既講不起排場又買不起殉葬品。於是,韓信只好於風水上打主意。好在當時地廣人稀,無主之地多的是。 於是,韓信找到了一處非常開闊的高地,周圍足以安置上萬戶老百姓居住。然後,韓信將母親安葬到了這塊高地上。 韓信的這一舉動在壯志這方面已是將自己納入了公侯將相之列。當時的人們是無法理解他的。直到後來他取得了事業上的成功,榮歸故里時,人們才知道他這時就已有了很遠大的志向了。 司馬遷曾親入淮陰去看過韓母塚。他的評語是: 「良然。」(《史記·淮陰侯列傳》)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