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曹雪芹 | 上頁 下頁
一一


  曹雪芹的北京新居,坐落在外城的東偏方向,崇文門外直對的南面,有一個叫蒜市口的地方。在這裡,綏赫德給曹家安排了一個小院子,屬￿北京最簡單不過的「四合院」規格:正房五間,東西廂房各三間,南房三間,加上廚房、廁所或放置雜物的房間等,加起來正好是有十七間半房屋,可以稱之為「單細胞四合院」,儘管在當時已經是低級的住宅,但仍然是一個獨門獨戶的封閉式宅院。儘管當時的曹家已成了犯官,但是曹家畢竟是內務府的旗人,與漢人還是有區別的。然而他們卻沒有了在北京城內居住的權利。

  當時的北京由內城外城組合而成。內城基本呈方形,是專由滿洲旗家居住。外城在內城之南,以牆為界,呈長方形(東西長,南北短),由漢民居住。外城的房宅,與內城不盡相同,特點是比較狹小,十分擁擠,多為中下層人民聚居地,很少有像內城那樣的大府巨邸。

  小雪芹生活在這樣的地方,對他後來的成長起到了決定性作用。因為他可以由於人為的因素而遠離開皇室、滿族貴官、八旗武士等等這種類型的人所帶來的氣氛,但是相應地他也就有了更多的機會與普通百姓和一些當時中下層社會的各式各樣的人接觸,看到形形色色職業的技藝。據說他居住的這個地方,對他日後萌發寫作小說《紅樓夢》有著密切的關係。

  當曹雪芹隨著父母親來到北京蒜市口的一個小四合院裡居住的時候,作為犯罪之家,當時父親的命運,可以說吉凶未卜,行動自然大大地受到了控制。相應的小雪芹儘管也才五歲,可是他還小,無論他去何處都需要有家人的攜帶,而照顧他的人卻又是受管制的人。所以生來就極其聰慧,由於家道的變遷而變得早熟的雪芹(用現代人的話來說他就是「神童」),用他對事物的高度的敏感性,去深刻地觀察、認識、思索、體會一些人、物、事、境。由於時勢的不公,他成為罪家的孩子,家境和世態,都在他心上烙下了難以磨滅的烙印。與他的同齡人相比,童年對他是一場惡夢。

  在這樣的環境之下,小雪芹已經七歲了。相應的也是雍正殘酷統治的第八個年頭,經過七年多皇室內的權利鬥爭之後,雍正最主要的勁敵與隱患都收拾得差不多了,於是雍正暫時放下高舉了多年的「屠刀」。

  所以在那一年,隨著雍正政治風暴表演的接近尾聲,曹家的命運也出現了轉機:

  事件一:二月下諭旨稱凡雍正四年正月以前的虧空、侵蝕、追賠的各案件,要查明後「大沛恩膏」、「酌予寬免」了。

  事件二:三月又降旨稱凡因公錯誤應降革者,才具可用的予以職任,「片善寸長,亦不輕棄」。

  事件三:對知道「感恩」的宗室,晉封爵位。

  事件四:對於一些「犯人」的處治,頗見「寬大」,除本人減等不死外,特別是妻子為奴、家產入官等非人道的舊規,都有「恩免」之例。

  這在當時來講,可是非同小可的事情。因為這樣一來,有多少人可以從九死一生的悲慘境遇中逃脫出來!

  那麼,這些皇恩,自然也照到曹家。曹家原是一戶奴隸之家,曹父本人又無罪可言,前朝之事,也就可以「勾銷」了。

  就在這種環境下雪芹到了上學的年齡。關於他的聰慧,人們有這樣的傳聞:「四歲已畢《四書》、《五經》!」一般說來,一個學生要讀完這些艱深的書,快的也需要讀到二十來歲。四歲就讀完,這是不可想像的奇事!這似乎有點誇張,但是至少有一點是應該相信的:少時的雪芹賦性穎慧異常,實是親友盡傳,遠近咸聞的。這孩子確實具有過人的天才,他的祖母與母親特別鍾愛,把他視為生命一般。

  曹家是年深已久的滿俗化的家庭,其習俗是「滿七漢三」的組成比例。按照清代滿旗世家的規矩,小兒入學最早,督教極嚴。即便是貴如皇子,也是六歲就傅,無寬緩之例。正式入塾之先,還要從小就用小方塊紙作課本,每一張紙上就寫一個漢字,稱為「字號」,聰明的孩子在家裡通過這一番教育已能認得數百或一二千字。

  那時的學校,形式不一。有條件的就自己設立私塾,請一位「專館」的先生來教子弟;有的成立義學,供給族人親戚們無力上私塾的孩子上學讀書,不僅免費,還發給食用之錢;還有一些屬￿官府辦的不同等次的學校,稱為官學。此時的曹家根本就沒有自己請師的能力,曹族中雖然辦有義學,可是距離也很遠,進後城西門內包衣人聚居之地,上官學,那更是不可能的事情了。於是曹家只好去「附學」:從曹家當時居住的蒜市口西行,越正陽門,進宣武門,往北走一小段路,來到駙馬大街,那兒的平郡王府裡住著小雪芹的大表兄福彭,王府有家塾,親戚的孩子可以「附學」。

  那時雪芹上學的情景是可以想像的: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