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成吉思汗 | 上頁 下頁
三〇


  §第四節 攻陷中都

  金都南遷

  成吉思汗與金和親後,守信退出了金國的領地。

  人雖走了,餘威尚存,放眼望去,人煙寥寥,殘垣斷壁之間,雜草叢生,曾經稱雄一時的大金王朝,昔日的繁華強盛已被眼前的殘破凋零取代。被成吉思汗嚇破了膽的金朝君臣唏噓不已,倍感惆悵。蒙軍雖撤,蒙金之間暫時取得了和平,但守著殘都的金國君臣依然夜不能寐,坐臥不寧。

  金宣宗首先提出了遷都。他的理由是:金國目前國力衰微,不足以堅守中都,不如遷都南京,避開蒙軍的烽火。

  中都乃金朝歷代都城,金國的宗廟社稷、女真族的民心歸向,全系於此城。遷都之舉,關係重大,許多大臣都不敢隨便發表意見。只有徒單鎰(此時已為金國左丞相)力勸金宣宗放棄此打算,建議金宣宗固守中都,聚兵積粟,或者退守遼東,再作後圖,就是千萬不要遷都南京,南京周圍的城市很容易被蒙軍控制,到時南京四面受敵,後悔就來不及了。金宣宗對徒單鎰的建議不置可否,態度暖昧。興國無望,徒單鎰空有滿腹經綸無人賞識,徒具過人才華無處施展,憂鬱而死。

  1214年5月,金宣宗留下右丞相完顏福興、尚書左丞抹撚盡忠輔佐太子完顏守忠,繼續堅守中都,他自己則帶了後宮六院,急急忙忙遷往南京。

  金宣宗到了良鄉之後,命令隨從的1萬軍隊仍回中都守城。那些士兵中有大部是河南人,正待還鄉與親人團聚,宣宗的北返命令讓他們的希望成了泡影,一時軍心大亂,許多人趁機聯合起來反叛,金宣宗派御林軍鎮壓,金軍內部好一陣自相殘殺,分不清誰勝誰負,總之金軍士兵又倒下了一片。剩下的大部分士兵仍舊得北返,回中都堅守。途中軍心一再鼓噪,都不願再為金朝送死,於是共推契丹人克答為領袖,舉起了反叛大旗。金朝叛軍直指中都,意在攻下中都獻給成吉思汗。

  右丞相完顏福興聞訊大驚,命令抹撚盡忠陳兵蘆溝橋一帶,阻住叛軍,但抹撚盡忠竟然沒能制服得了克答叛軍,克答率領眾人順利抵達中都城下。中都戒備很嚴,他們未能攻進去,遂派人送信給成吉思汗,請求歸降。

  此時不取中都,更待何時!

  中都陷落

  同年6月,成吉思汗以金國遷都為由,再次出兵金朝。

  經過一段時間的調養,蒙古軍隊的勢力更強大了。

  成吉思汗對此次進攻中都充滿了信心。他派人與克答取得了聯繫,隨後派阿剌淺出使金國,質問遷都的原因,既然已經和蒙國和解,為何又有遷都之舉,以表示對成吉思汗的不信任。金宣宗無以對答。同時,成吉思汗大軍南下,以三木合拔都為主帥,契丹族將領石抹明安、耶律阿海、耶律禿花為前鋒,直逼中都。

  金宣宗聞中都形勢危急,首先想到的不是怎樣想辦法抵禦,而是擔心他愛子守忠的安危,立即派人將太子接到了南京,太子既走,中都守城將士軍心渙散,人心惶惶。中都的陷滅已經在所難免了!

  蒙古主力推進中都,卻並不急著強攻。成吉思汗又一次顯示了他的軍事才能。金國國勢衰微,但中都仍不失為一座金城固池,堅不可摧,急於求成,必會損兵折將,成吉思汗意識到了這一點,只派了少量兵力輪番騷撓金軍,然後將中都團團圍住,斷絕了其與外界的聯繫,使之成為一座孤城。

  一困半年,中都城內糧草越來越匱乏,支持下去,越來越艱難了。完顏福興不得不向南京方面救援。

  金宣宗接到消息之前就已經派了永錫、慶壽、李英三人將兵運糧,分道救援中都了,或許是他尚存幾線良心,不願祖宗的社稷毀於一旦吧。畢竟缺乏見識,金宣宗援中都的初衷是不錯的,但卻派了文官出身的李英為主去將兵運糧,不能不說是一大失策。

  成吉思汗探聽到這一情況後,派木華黎等率精騎圍截,在霸州大破李英的軍隊,獲糧草無數。其他兩路援軍勢單力薄,不待開戰,都聞風潰散了,只留下幾千輛糧車,作為給蒙軍的見面禮。

  成吉思汗此舉給了中都守軍重重一擊,中都城中糧草已盡,數十萬金軍饑餓難忍,竟互相殘殺起來。

  完顏福興見狀悲歎不已,只希望抹撚盡忠能起到點作用,穩定軍心,重振軍威,可是人生存的基本要求都滿足不了,還談何保家衛國,誓死力爭?況且這抹撚盡忠也不是什麼將才,作戰水平庸庸,人格也實在不敢恭維。抹撚盡忠表面上答應要和老丞相齊心協力,誓死保衛中都,暗地裡卻做好了逃跑的打算。完顏福興漸漸看出了抹撚盡忠的意圖,但兵權在抹撚盡忠手裡,他也一籌莫展。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