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成吉思汗 | 上頁 下頁
一〇二


  §譯後記

  提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的名字,在中國(且不說在世界上)已是家喻戶曉,老幼皆知。但是,對於成吉思汗的家世,他童年的苦難,他創業的艱難,他的雄才大略,他的哀樂喜怒,以及他的功過曲直,是非長短等等,知道得較為清楚的人恐怕就不多了。

  成吉思汗戎馬一生,搏擊一世,在統一蒙古各部,出兵南下,揮師西征以後,就溘然長逝了。但是,他的戰馬的鐵蹄留下的回聲,卻一直在震撼著人們的心;讚譽者有之,咒駡者有之,談成吉思汗色變者亦有之。從中國到波斯,從波斯到歐洲,學者們爭相瞭解他,研究他,探索著他之成為「一代天驕」的秘密。 勒內·格魯塞就是這些學者之一。

  勒內·格魯塞,法國歷史學家,法蘭西學院院士,生於1885年,卒於1952年。勒內·格魯塞一生潛心研究東方歷史和文化,寫出了二十幾部重要著作,其中《十字軍東征史》(寫於1933—1936年),《草原帝國》(寫於1962年)和本書(寫於1944年),是世界歷史名著。他還專門撰著了《中國歷史》(寫於1952年)一書,對中國的歷史發展進程進行過較為深人的研究。他為歷史學的發展,為向世界介紹東方文化和歷史,獻出了畢生的精力和心血。他對世界歷史學的傑出貢獻,使他成了著名的學者,被接納為法蘭西學院院士。

  公元12—13世紀,漠北歷史進程把「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推上了成功的頂峰。當時蒙古地面部落星羅棋佈,互相兼併殘殺,最後形成幾個大的部落聯盟:東部有塔塔兒部,北部有蔑兒乞錫部,中部有克列亦錫部,西部有乃蠻部,還有作為著名縱橫家紮木合為首的劄答闌部等等。同這些龐大的部落聯盟相比,蒙古部是一個較為弱小的部落。各部落聯盟之間互相攻伐,爭戰不休,戰爭變得越來越殘酷,嚴重地阻礙著蒙古歷史的發展。在這種分裂混亂中,人民渴望統一和安定。時勢造英雄。成吉思汗順應了這一歷史要求,成就了統一大業。本書作者一再強調指出了這一點,敘述成吉思汗如何得人心,如何滿足人們要求統一的願望,如何使統治的民族從小到大,以弱勝強的過程。蒙古高原上各部族在成吉思汗的旗幟下統一起來,作為獨立的實體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從而極大地促進了蒙古民族共同體的形成和發展。成吉思汗對蒙古族歷史的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成吉思汗超過我國古代北方少數民族的其他許多傑出領袖人物(匈奴的冒頓,突厥的土門、室點密兄弟,回岵的懷仁可汗等等)的地方,是他能夠堅定不移地將草原帝國的疆域從大漠之邊向南推進到華北,為他的繼承者進而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自從唐代「安史之亂」以後,中國北部長期陷於割據狀態。至契丹佔據燕雲16州,白溝河便成了遼、宋兩國不可逾越的深淵,河北三鎮之地幾成化外。12世紀初女真南下,更把中國從淮河中流攔腰切斷,分成兩個天下。此外,西北有哈刺契丹(西江)和夏,西南有大理、吐蕃。他們都各自為政,互相攻伐,把中國弄得四分五裂。當時這些割據政權,大都萎靡不振,偷生苟活,沒有一個能擔當起統一全國的責任。

  成吉思汗以勃興的武力,迫降畏兀兒,滅亡西遼,臣服西夏,擊敗金朝,掃除各族間的疆界,消滅分割漢族的牆壁,為後來的元朝建立大一統局面準備了條件。成吉思汗對中國歷史發展的卓越貢獻正在於此。所以,毛澤東同志曾稱成吉思汗是「一代天驕」,把他與中國歷史上的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相提並論。成吉思汗是中國歷史上的偉人之一,這是毫無問題的。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歷史上無論哪個民族的傑出人物統一中國,他所建立的政權也是中國的政權,他所作出的歷史貢獻也是中華兒女對中華民族的貢獻。那種所謂「正統」的觀念是錯誤的。成吉思汗為當時中國的統一奠定了基礎,這是應該肯定的。但當時蒙古軍隊的南下,也給封建經濟和文化高度發展的中原地區帶來了一些落後的制度和影響,在一個相當的歷史時期中對內地經濟、政治和文化的發展起了若干消極的作用,這也是我們應當看到的。

  成吉思汗的西征是一個比較複雜的歷史現象。他對花刺子模帝國的征討是由於對方無理挑釁,對歐洲的遠征是追逐夙敵的連鎖反應。西征的結果,一方面,它確實給中亞、西亞以及歐洲不少國家和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嚴重破壞了這些地區的經濟和文化。這一基本事實,應當首先看到。但另一方面,西征客觀上衝破了亞歐各國的此疆彼界,溝通了東西交通,有利於經濟、文化交流。成吉思汗從動身西征起,就採用中原的交通制度,在通往西域的大道上,開闢「驛路」,設置「驛騎」、「鋪牛」和「郵人」,把中原舊有驛站系統延伸到西域。這一艱巨事業一直持續到他的子孫後代。西征時帶去了大批漢族技術人員,沿途劈山開路,修築橋樑,改善東西交通條件。

  為了維護道路上的安全,他還特別在交通大道上設置護路衛士,頒佈保護來往商人安全的劄撒,出現了東西交通暢通無阻的時代。中國的創造發明如火藥,紙幣,驛站制度等輸出到了西方,西方的藥物,織造品,天文曆法等也輸人到了中國。明初鄭和西使,可以看作是元代海外交通事業的繼續和發展。而這一事業的開創者,正是西征時的成吉思汗。所以,成吉思汗的西征是一個非常複雜的歷史現象。

  本書作者一反波斯一些歷史學家一概否定和咒駡成吉思汗西征的態度,力排眾議,既指出了西征對當地造成的破壞,又指出了花刺子模帝國蘇丹應當擔負的挑起戰爭的責任,指出了成吉思汗維護和發展東西方貿易往來的正當願望。這種全面地、客觀地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態度也是難能可貴的。

  在當時的蒙古地區,各部落之間的戰爭實際上是各部落的貴族爭奪霸權的鬥爭,迫害、摧殘成吉思汗一家的是敵對部落的貴族集團,與對方的人民群眾沒有關係。同樣,迫害成吉思汗祖宗的是金王朝的統治集團,與金國的普通百姓沒有關係。殺害成吉思汗的使臣和商隊的是花刺子模帝國的統治者,與花刺子模的百姓毫無關係。這些民族和國家的人民都處在被統治地位。成吉思汗利用民族矛盾進行復仇,不分青紅皂白地屠殺對方民族和國家的人民,這是成吉思汗為實現統治欲望而採取的手段。這裡,涉及複雜的民族問題,也涉及複雜的政治問題。

  總的說來,本書作者在寫那個時期的重大事件和寫成吉思汗這個歷史人物時,態度是嚴肅的,客觀的。全書敘述了成吉思汗的家世,童年,征戰,直到逝世的全部歷史。本書向我們揭示出:一個民族,通過自身的努力,是可以由弱小變成壯大、由落後變成先進的。對中國,是如此;對世界上任何一個民族,也都是如此。這一點,對後人是有啟發意義的。另外,作者在本書中突出描寫了成吉思汗重視知識,重視知識分子,從諫人流的優點。作為一個叱吒風雲但又目不識丁的一世之雄,在7個世紀以前就能做到這一步,很不容易。

  本書史料十分豐富,通過閱讀此書,我們可以學到許多地理、歷史和軍事知識。在藝術上本書也頗具特色。書中既有壯闊的戰爭場面,又有使人如身臨其境的景物描寫;既有簡略地鋪敘,又有繪聲繪色的人物對話,構成了一幅波瀾壯闊的畫面,有起伏,有曲折,充滿立體感。在重大事件上大筆揮灑,在間歇處綱筆描繪,好似一部交響樂作品,既有金戈鐵馬,動人心魄的樂章,又有娓娓動聽的小調插曲,從各個角度描寫了這樣一位「深沉有大略,用兵如神」的英雄人物。作者在撰寫此書時使用的是散文筆法,作品的散文風格非常突出,具有一種散文美。在世界上,研究蒙古史和成吉思汗的書籍和資料浩如煙海。作者從大量史料中選取足以表現成吉思汗一生的材料,加以整理,組織成一部緊湊的巨著,信筆寫來,有如行雲流水,毫不給人以堆砌史料的枯燥感,沒有大家手筆是很難做到這一步的。

  關於本書的翻譯,有幾點需要說明:

  一、本書不是歷史論著,而是歷史人物傳記作品。但既是歷史人物傳記,就有兩層意思需要考慮。

  一是「歷史」,二是「傳記」。對於歷史學,本譯者是門外漢,因此只能採取老老實實。嚴肅認真的態度,不武斷,不杜撰,儘量做到一些專門譯法查而有據。為此,譯者在翻譯此書過程中,閱讀和參考了七八部歷史論著,查閱了《世界通史》和《中國通史》的有關章節。但儘管如此,仍難免會有錯誤。願蒙海內有關學者之法眼垂青,更希廣大讀者之批評指正。關於本書中的譯名,各種有關著作之間極不統一,都是研究專著,究竟以哪部著作的專門名詞譯法為准,筆者曾一度頗費躊躇。最後斗膽決定,關於寫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各部和南征部分,人名和地名等專名按《蒙古秘史》的譯法;關於寫成吉思汗西征部分,譯名按國內出版的有關譯著翻譯。個別譯名有改動,例如「鐵木真」,《蒙古秘史》中作「帖木真」,這次根據本傳記作者的解釋譯作「鐵木真」。

  二、本傳記由於不是歷史論著,所以對有些史料沒作詳細考證,關於背景的注釋也極少。但書中涉及到的背景知識較多,不瞭解這些背景知識,閱讀起來多有不便,甚至會發生誤會。為了幫助讀者閱讀,特根據有關史料增加了一些注釋。

  三、譯稿對原著題目稍作改動,個別文句略有刪節。

  由於本人學識淺薄,加之時間倉促,翻譯中定會有錯誤之處,切望讀者和有關專家批評指正。在本書的翻譯過程中,承蒙許多同志提供了大量資料,在此一併致謝。

  譯者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