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成吉思汗 | 上頁 下頁 |
四二 |
|
§第二十九章 誓言與背叛之間 成吉思汗與王汗之間的關係冷淡了,紮木合便乘機利用這種冷淡關係進行活動。紮木合原是成吉思汗的老朋友,現在已成了內心最敵視成吉思汗的人。他曾一度被人推為同成吉思汗對立的汗,但他剛爬上汗位就垮臺了。現在,他的對手成吉思汗時來運轉,諸事順利,他的嫉妒之心也因而與日俱增。成吉思汗與王汗的關係冷淡下來,紮木合立即看出有機可乘,認為自己可以從這些事態的變化中撈取好處了。公元1203年,他特地趕來同桑昆以及阿勒壇和忽察兒密謀。此時,阿勒壇和忽察兒已決心徹底背叛成吉思汗,為敵人效勞。 策劃陰謀的秘密會議在扯克徹兒山附近的別兒客額列惕地區舉行。學者們普遍認為,這一地區是一片草木不多的草原,位於克魯倫河注人闊連湖之河口以南,是進入沙漠地帶的過渡性地區。他們之所以選擇此地作為秘密會議的地點,很可能是根據阿勒壇和忽察兒的要求決定的,目的是為了不驚動成吉思汗,甚至是為了不驚動王汗。當時,成吉思汗住在上克魯倫河流域,王汗住在土拉河附近。 就在那裡,在秘密舉行的會議上,各人都在講話中盡情地發洩長期積壓在心中的對成吉思汗的仇恨。為了把事情鬧大,紮木合則火上加油,說成吉思汗同克列亦惕部的宿敵乃蠻部素有勾結。他說:「彼言稱王汗為父,其行卻異也!」 紮木合還特別挑起桑昆對成吉思汗的仇恨,暗示說在克列亦惕部王汗死後,成吉思汗將篡奪克列亦惕部汗位。他危言聳聽,使桑昆對這種前景感到擔心。最後,紮木合說:「倘不及時消除此險,久後難料其與汝何?若汝等攻鐵木真,我願與橫襲之!」 阿勒壇和忽察兒這兩個蒙古人的叛離者也情緒激動地說:「我等為汝殺訶額侖母之諸子,棄其屍于荒野乎!」 在這些人的鼓動下,桑昆立即派了幾名特使去說服他的父親,想讓他的父親也同意他的看法。他責備他的父親對成吉思汗的勃勃野心充耳不聞,視而不見。他提議向成吉思汗發動突襲。但王汗很不願背棄自己的誓言,他對桑昆派來的使者說:「汝等奈何以此謀我兒鐵木真耶?彼屢次救我等,曾救我性命焉。汝等奈何以此等惡言中傷彼耶?若我背棄所立之誓言,天將不佑我乎。紮木合乃朝三暮四,狂言無忌之人也,彼誠善辭令,然其言不值分文也。」 但是,桑昆並不因此而洩氣,他親自來說服其父,振振有詞地說:「汝尚健在之時,鐵木真尚且不齒我等,汝若一旦不虞,彼安能容我受汝所遺,治此百姓耶?汝父忽兒劄忽思昔日歷盡艱險而創此國,將何以為繼焉!」 聽完桑昆所言,王汗仍不同意與成吉思汗決裂。他還特別表示,他不願意發動這樣的冒險戰爭。他說:「我鬚髮蒼蒼,已變白矣。我意欲平安度此殘年……然汝不聽我言……」 桑昆再三慫恿,其父仍執意不從。桑昆無奈,便憤然脫門而出。見兒子如此生氣,老王汗的心軟了,不想堅持反對兒子的主張了,決定讓步了。他叫回桑昆,表示同意桑昆的要求,但卻要桑昆承擔背棄誓言的責任及其一切後果。他對桑昆說:「倘汝等確信可成,可好自為之。然須切記,汝等自己為之,切勿招我煩惱!雖然,我謂天必不佑汝等……」 這正是桑昆求之不得的表態。其間,他的盟友,特別是紮木合,已經派人前去放火燒了成吉思汗的牧場。但這一把火還不是雙方敵對行動的開始。桑昆打算用計突然抓住敵人。同年(公元1203年)春,他想出了一條詭計:假裝同意成吉思汗以前提出的兩家結親的要求,邀請成吉思汗來食不兀勒劄兒,即邀他參加實際上是一個陷阱的訂婚筵。桑昆以為憑此計即可擒拿成吉思汗本人。 成吉思汗接到桑昆的邀請,絲毫沒有懷疑到其中有詐,即帶了10個人動身前去赴宴。途中,他投宿于蒙力克老人家。讀者一定還記得,蒙力克是成吉思汗的父親生前的心腹。處事謹慎的蒙力克問明成吉思汗的來意,便指出他此行未免太輕率,他說:「昔日汝為子聘察兀兒別乞之時,彼等下覷我等而不許矣。今何忽招汝食不兀勒劄兒耶?強自作大者,奈何反特許而招之耶?其意真?偽?我甚疑之!我子不可赴此筵!汝但推言『時值春季,馬匹瘦弱,須飼我馬,馬肥即來』可也。」 聽蒙力克老人如此說,成吉思汗甚覺有理,遂起身返回,只派他的兩名親信家人不合台和乞刺台代他前往王汗處致以歉意。 一看只有不合台和乞刺台代替成吉思汗前來赴宴,桑昆心裡也就明白了:計謀已被識破……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