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成吉思汗 | 上頁 下頁 |
四〇 |
|
正在魚兒泊(今內蒙昭烏達盟達裡泊)避暑的成吉思汗接待了契丹族譔軍的使者,對金宣宗遷都南京大為惱火,認為金王朝議和沒有誠意,便命部將三摸合拔都為統帥,契丹族將領耶律阿海、耶律禿花、石抹明安等為先鋒,率5萬蒙軍南下接應斫答的5 萬契丹族譔軍,然後合兵圍攻中都。同時,成吉思汗還命令木華黎率7萬蒙軍進攻遼西、遼東,切斷東北金軍與中都的聯繫,策應三摸合拔都部圍攻中都。三摸合拔都率10萬大軍包圍中都,圍而不攻,採取圍城打援之策,切斷中都與外界的聯繫,不許金軍援兵的一兵一卒和一粒糧食運進中都城內。當時,蒙軍騎兵尚未完全掌握攻城技術,面對中都的堅固城牆和防禦體系,只能採取長期圍困、斷敵糧草供應的辦法,減少己方傷亡,最終迫使敵城不戰而降。 三摸合拔都還分遣兵力,招降了駐中都南面通州的金軍右副元帥蒲察七斤部,切斷了南糧北運的漕運樞紐。 1215 年3 月,金禦史中丞李英受命收集河間、清、滄諸州義軍,與元帥右監軍完顏門錫和左都監烏古倫慶壽合兵一處,從河北各地運糧援助中都守軍。 三摸合拔都獲悉這個情報後,分兵遣將,首先抓獲李英,奪得一千多輛運糧車,然後消滅了進抵涿州北的烏古倫慶壽部。現在,金王朝從西南方向增援中都的行動遭到失敗。 與此同時,木華黎進攻遼西、遼東,使金王朝也無法從東北大後方抽調兵力增援中都。 木華黎於1214 年進攻遼西。金錦州兵馬都提控殺死節度使,擁兵自立為臨海王,首先投降蒙軍。 1215年初,木華黎率兵進攻北京(今內蒙古寧城縣大名城)。契丹守軍殺死守將銀青,推舉烏古倫寅答虎為元帥,開城降蒙。木華黎採納石抹也先的建議,仍命寅答虎領兵守北京。 至此,木華黎部切斷了東北與關內的聯繫。 此時,金遼東宣撫使蒲鮮萬奴擁兵40 萬,拒絕派兵增援中都,反而宣佈脫離金王朝,自立為天王,國號大真。 金中都守軍不能指望來自東北方向的援助,惟一可能得到的增援只能來自南面。 但是,金宣宗一聽說蒙軍又大舉南犯,不顧群臣反對,急忙將太子完顏守忠召回南京。完顏福興與術虎高琪、抹撚盡忠諸將不和。中都附近的金軍誰也不願意增援中都,即使願意增援,也無法突破三摸合拔都部署的封鎖線。 中都已經變成一座孤城,糧草耗盡,已經出現人吃人的慘景。完顏福興服毒自殺,抹燃盡忠等棄城而逃。中都金守軍已群龍無首,舉城以降。 成吉思汗命令失吉·忽禿忽先進城清點府庫財產,將其全部運回漠北,然後才允許圍城的蒙軍將士進城燒殺搶掠。 蒙軍於1215 年佔領中都後,成吉思汗又兵分三路,繼續南下,大肆攻掠河北、山東各地。 據統計,從1211 年秋至1215 年秋,蒙軍攻破金國城邑達862 處之多,蒙古鐵騎幾乎蹂躪了黃河以北的所有金國土地。 1216年,成吉思汗命三摸合拔都率一萬蒙古騎兵,取道西夏境,並由西夏出兵配合,對金南京作試探性進攻。他們襲取潼關,沿直線深入河南境,兵臨南京城下,探明金新都防守嚴密後,即渡河北上,大掠河南而還。 現在,成吉思汗找到了經西夏進攻金國新都的捷徑了。不過,成吉思汗隨後開始大規模西征,只留少數兵力,交給木華黎指揮,繼續攻金。蒙軍攻金復仇之戰至此暫告一個段落。在這個階段的攻勢作戰中,成吉思汗御駕親征,殲滅金軍大量精銳部隊,蹂躪了金國半壁江山,並擄掠了大批人畜和財物,基本上達到了為先祖復仇的目的。 對成吉思汗來說,攻金的收穫還不止這些。蒙軍攻佔金國中都後,成吉思汗將金國大學者耶律楚材招致帳下。耶律楚材本屬遼國契丹皇族,自幼好學,博覽群書,精通天文、地理、律曆、術數、釋老醫卜諸學,在中都很有名氣。成吉思汗對耶律楚材佩服得五體投地,視他為「天賜我家」的奇才,倚為謀臣,不離左右,極為信賴。耶律楚材對成吉思汗和窩闊台施加影響,使蒙古騎兵在燒殺搶掠方面收斂了許多,為保護中原經濟文化做了不少有益的事情。 對蒙古騎兵來說,他們在攻金之戰中,集中兵力,長驅直入,充分發揮了騎兵集團的機動作戰能力。 更重要的是,蒙古騎兵在攻金之戰中逐漸掌握了攻城技術和戰術,成為一支兼具攻堅作戰能力的軍隊。 蒙古騎兵在進攻西夏和金王朝時,面對其高大堅固、防守嚴密的城池,最初常常無計可施,只能採取長期圍困、切斷糧草供應、圍城打援的辦法,迫使守軍不戰而降。成吉思汗與諸將一直在思考攻城的對策。1214年夏蒙古騎兵圍困中都時,成吉思汗問部將唵木海攻城之策。唵木海回答說:「攻城應以炮石為先,炮石重,且能殺敵于百步之外。」成吉思汗聽後非常高興,又召來木華黎共議,最後決定建立炮軍,由木華黎籌建。 木華黎隨後命唵木海為隨路炮兵指揮官,挑選五百多名精明強幹的士兵操練炮術,並從俘獲的西夏、金國工匠中挑選能工巧匠修復從金、夏軍手中繳獲的炮架。 成吉思汗為組建蒙古炮兵還頒佈了一道特殊的命令:今後屠城,一切能工巧匠都在免殺之列;凡歸降蒙古的能工巧匠和有技藝者,都要受到特殊優待。冀州(今河北冀縣)人賈塔刺渾精於炮兵技術,投降蒙古後,受命在金國招募炮手數百人,後因戰功卓著升為龍虎上將軍、行元帥左監軍、總領元帥。中都人薛塔刺海,率金國炮手300人投降,被成吉思汗封為炮水手元帥,後以戰功升為炮水手軍民諸色人匠都元帥,負責修炮、造炮。清州(今河北青縣)人張榮降蒙後,也因精於炮術,被成吉思汗授予懷遠大將軍、元帥左都監,後升炮水手元帥。張榮在戰鬥中受傷,成吉思汗特意安排他到北方養傷。 金軍和西夏軍本來也不會製造和使用炮,他們是在戰鬥中從北宋軍那裡學會的。這個時期使用的炮並非用金屬管發射火藥炮彈的火炮,而是用木制發射架拋射石彈的拋石機,在當時的古文獻中寫作「砲」或「礮」。炮的結構是:用粗木柱連接成發射架,發射架上面置橫軸,軸中夾拋杆,拋杆頂端系繩索,末端系皮兜以裝石彈。發射架可臨時組裝,即將木柱埋入地下,用於陣前拋射;也可預先組裝,置於車上,隨時能投入戰鬥。使用炮時,先迅猛地拖拽拋杆頂端的繩索,將拋杆末端甩起,帶動拋杆末端所系皮兜作角加速運動,當加速到一定速度時,石彈在離心力作用下拋向目標。 用炮作戰,可有效殺傷敵方的有生力量,毀壞對方的武器裝備和防禦障礙。炮還是攻城和守城的利器。在攻城戰鬥中,可利用炮拋射石彈,砸毀敵城牆、城門及城樓,打開缺口。中國早在春秋晚期就發明了這種拋射石彈的炮,當時被稱作「飛石」,能拋射12斤重的石彈,射程為100~150 米。北宋時期,炮的種類增多,制炮技術和作戰性能有了很大的改進:既能拋射石彈,石彈重量從2 斤到100斤不等,又能拋射火藥包、泥彈、糞炮罐、金火罐、毒藥煙球,射程從50 步到350 步不等。最大的七梢炮需250 名炮兵拽放,石彈重達100斤,足以擊毀任何城樓。射程最遠的炮能射400 米左右遠。北宋炮兵還發明隱蔽觀測瞄準法,進行反炮兵炮擊。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