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小說 > 曹操大傳 | 上頁 下頁
一四八


  想到這裡,曹操不禁苦笑。

  「英雄!英雄!我?劉備?織席小兒昔日狼奔豕突,如今爭鋒卻談笑自若。我呢?……」曹操有些自嘲地亂想著。

  他用湯匙攪著碗內的雞湯,湯已經冷了,光滑微黃的雞肋似乎是一張長圓的臉,這不是劉備的臉麼?曹操舀起它。看了半晌,又倒在碗中,他生氣地想著:

  「我縱橫環宇大半輩子,何日不吃羊膾牛脊,區區一雞肋,竟吃它三天。夏侯淵啊!夏侯淵!我逐鹿天下的霸業被你毀於一旦!」隨後他又想:「漢中無非雞肋般大小之地,送與劉備又何妨!大丈夫只取天下,天下皆收,漢中豈非我囊中之物?」

  曹操自赤壁之戰後,認為天下三分,差一點放棄統一全國的理想,曾想急於廢去漢獻帝。而荀彧又使他恢復了信心,於是在建安二十年西進漢中。雖然僥倖取勝,滅了張魯,自信心、圖謀霸業的氣概又提升不少。可是他不主動趁機進益州,並且不斷感慨自己老了,其實他已經在潛意識中認為自己的進取心衰弱下去了。現在居然生出「大丈夫只取天下,天下皆收,漢中豈非我囊中之物」的想法,不過是在自欺欺人,連他自己也覺這個想法荒唐。所以他變換一個想法:「漢中彈丸之地,但彈丸之地不守,安能謀華夏之野?」

  曹操做英雄,圖大業的想法,到這時已經無法自圓其說,他感到英雄末路的傷感,他更為自己「不取漢中,只取天下」這種回避現實的想法而羞愧。

  劉備自稱不是英雄,而他這個大英雄卻面臨可能兵敗的窘境,真是莫大的羞恥啊!曹操想起這些,什麼豪氣,什麼大事,仿佛就是天空的雲彩高不可攀。他有生以來,第一次體味到了理想破滅後的空虛……

  正在他長歎之時,許褚進來請示夜間口令。曹操隨口說了一聲「雞肋!」

  當「雞肋」口令傳遍曹營時,行軍主簿楊修就叫他的隨從,各各收拾行裝,整理文件,備好馬匹,準備回家,軍士皆喜形於色。

  曹營眾將見楊修之舉,頗為納悶,便問他是什麼意思。

  楊修說:「魏王之意即是漢中有如『雞肋』也,食之無肉,棄之有味,犯不著為此付出沉重代價。因此,我猜魏王將尅日班師回朝,為免拆營時慌亂無序,故先收拾行囊」。楊修口氣輕鬆而喜悅。

  眾將聞聽,認為言之有理,遂立刻收拾回家車馬、行李。

  正當大家忙碌之時,監察官來了,不解其故,詢問之,眾人把楊修的說法又一五一十告訴了他。

  監察官為了證實這是否是真的,就親自到曹操處稟問,曹操一聽,先驚後怒。想到:我霸業未圖,全是一班自作聰明之人所誤。夏侯淵壞我大事,你楊修還掘我牆角,真是豈有此理。於是曹操大聲叫道:「他怎能妄言?我軍士兵正有渙散之險,他卻在我未作決定之前造言擾亂,實在過分!」

  於是喝令刀斧手,把楊修捉將起來,當日下了斬令,不顧眾將反對,梟首示眾。

  楊修少年就以才華聞名於北方,建安十五年左右曹操宣佈「求賢令」時,他二十五歲就舉孝廉。曹操稱他「總知內外,事皆稱意」,一度器重他。

  但楊修恃才放曠,嗜酒成癖。他與曹植性格相合,曹植常邀他於府中飲酒談文論政。一次與曹植痛飲至醉,興之所至,兩人竟違宮禁私自開了司馬門人皇宮的外門,曹操處罰曹植之時暗記楊修一過。建安十四年,曹植酒醉誤了軍機大事,激怒了曹操。而那次聚飲,又有楊修在場,曹操曾怒斥了他一番。儘管如此,由於曹操是位愛才之人,他講究「唯才是舉」,不計較楊修乖張、放曠的小節。然而,楊修參與曹植、曹丕太子爭位的鬥爭,卻惹惱了曹操。

  再者,楊修是效忠漢獻帝的太尉楊彪的兒子,他舅父袁術是曹操早期的政敵之一。如此身份的人,曹操提防之心當然存在。只是楊修不像其父,其舅那樣,他只忠於曹家。

  楊修死於屠刀之下,只能怪他聰明反被聰明誤,或者是他運氣太壞罷了,他撞在曹操英雄末路時傷感、寂寞、空虛交織一起而產生出怒氣的羅網裡,此時的曹操極容易遷怒於人,因為他一方面承認自己失失去信心,害怕真的與劉備決戰,一方面又孤芳自賞,夜郎自大,矛盾夾擊,氣無處泄,怨無處伸,那麼楊修要揭破他的隱秘世界,或無意識揭破,都犯了現在已經外強中乾的曹操大忌,終於落得屍首分離的可悲可歎的下場。

  殺了楊修,曹操暫時出了一口氣,但新的想法又折磨著他。他痛苦地想道:

  「楊修已殺,如果不久就撤軍,眾將就會明白他說的是真話,而我又如何能夠承認這是事實呢?如果不撤軍,劉備真的從西漢水渡過,來殺我的疲弱之師,其勢可想而知。」

  他頓時陷入一種進退兩難的困境。想來想去,他只好裝病,以此作為藉口,下令撤軍。五月底,曹操帶大軍後撤了,他躺在簾布緊閉的戰車裡,想到撤軍竟以老邁多病為藉口,豈是英雄所為,不禁涕淚縱橫,人陡然間衰老了許多。但是,他那種從未有過的痛哭,只有載他的車知道,大地知道,上天知道。

  車轔轔,馬蕭蕭,漢水嗚咽。一代素有淩雲之志的英雄如同一隻上了年歲的老虎,威勢已去,額中的王字也模糊不清了。

  漢中三川,曹操拱手讓給了劉備。這是曹操有生之年最後一次和宿敵劉備的對抗,他不戰而敗。劉備與他終於實現了「天下英雄,唯有使君與操耳」的預言。這話于劉備來說,他已經滿足了,因為他佔據漢中不久就稱漢中王,實現了他的最高理想;而對曹操來說,卻是悲劇。因他已經知道,漢中失去,並非僅是失去雞肋,而是失去了肥鹿的一半,或是金鼎之一足。在他多病之晚年,想重新收復漢中,統一全國,無異癡人說夢。所以,滾滾車輪聲中,頹然而臥的曹操已知自己是末路英雄。從漢中出來經斜穀回朝,「撤軍」二字應該換成「逃遁」,他徹底喪失了早年作戰硬拼到底的銳氣了。

  秋七月,曹操留下的張郃、曹洪鎮守陳倉、武都郡,以防止劉備由武都進逼關中;另外雍州刺史張既,加強部署雍州邊界防務;不久,曹氏第二代精英曹真又掩護曹洪離開了武都。

  漢中戰役歷時一年餘,曹操敗于劉備!

  曹操回到鄴城,積勞成疾,或憂鬱過度,真的得了大病,每日就呆在府中,閉門不出。

  ◎第三十章 水淹七軍 敗走麥城

  建安二十四年秋七月,曹操兵敗漢中,撤軍斜谷,進軍益州的長遠計劃徹底破產。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率軍駐襄、樊一線監視東吳軍隊,對峙荊州關羽的曹仁派使者向曹操告急。原來長期駐紮荊州的關羽聽說劉備漢中擊敗曹操,也想趁機攻入襄、樊兩城,把矛頭指向長安、洛陽,威脅曹操的後方大本營。

  關羽進駐荊州是在赤壁之戰後的事,那時,孫劉聯軍火燒曹操大批戰艦,曹操從華容道退回北方。而孫、劉兩家卻圍繞荊州這塊土地展開了時緊時鬆的外交活動,曹操鑒於此,也派間諜、說客離間孫劉關係。曹、孫、劉一場敵我不分、變幻莫測、撲朔迷離的戰鬥就此展開。

  鄴城魏王府。

  曹操頭上包著一塊潔白的絹帕,他的偏頭痛最近疼得厲害。但是襄、樊告急,他不親自處理這樣的軍國大事,誰也不敢妄自決定。他強打精神召集所有謀士、將軍商議抵抗關羽的對策。

  劉曄、賈詡、司馬懿、滿寵、董昭、于禁、龐德等文官武將雲集一堂,紛紛發表自己對時局的看法。

  司馬懿現在已經升遷為丞相府參謀,成為曹操最親信的參謀之一。此時向曹操建議說:「大王,關羽所據荊州,原為孫權所借劉備之地。孫、劉兩家因這塊土地常年爭吵不息,關係時好時壞。劉備曾虛偽地向孫權許過諾,說『只要佔據益州,就歸還荊州』。然而益州佔據後,他仍未歸還。孫權派諸葛謹去質問劉備時,劉備竟厚顏無恥地說,得了西涼之地再歸還。這就激怒了孫權,曾在公開場合大罵劉備是只老狐狸。以此觀之,孫劉關係已貌合實離。」司馬懿滔滔不絕如數家珍地分析了孫劉的關係,眾謀士將官無不點頭稱是。

  曹操沙啞著嗓子說:「仲達之意,莫非想採取離間孫劉關係之計。」

  司馬懿應道:「稟告大王,正是此意。倘派一生花妙舌使者,向孫權陳述劉備的野心,或在『道義』這兩個字上做文章,揭穿劉備的陰謀小人的伎倆,激怒了孫權,劉備陷入孤立,關羽就不敢如此囂張!」

  參謀滿寵第一次參與曹操召開的軍事會議。心情有些激動,又有點忐忑不安,心裡雖想發表自己的看法,但又害怕出口失言惹得眾人恥笑,嘴翕動了幾次,仍吞回了已到嘴邊齒間的話。

  曹操銳利的眼睛捕捉到他的欲言還休的神情,就鼓勵他說:「滿伯甯請放膽發言,集思廣益,是我開會歷來主張的原則。」

  滿寵見曹操話語溫和,又充滿信任與鼓勵之情,就說,「愚下認為,關羽雖勇武懾人,精通兵法、韜略,但樊城堅固,只需堅守,再派一支部隊支援襄陽,他腹背受敵,兩面作戰,戰鬥力自然削弱。如果大王聯絡孫權,合力擊他,不僅襄、樊之危可解,奪取荊州也是指日可待的了。」

  滿寵說完,偷眼觀曹操神色,見他聚精會神,顯然在認真聽自己的建議,忐忑不安的心情就煙消雲散了。

  曹操也在考慮派兵增援襄、樊之事,但在誰率軍遠征的問題上一直猶豫不決。

  他注視著右邊站立的武將,目光停在老將軍于禁身上。這位隨他南征北戰,以智勇雙全聞名華夏的老戰友,現在已經鬚眉全白了,但白髮紅顏的於禁仍是氣宇軒昂,背不駝,眼不花,眉宇間可以見到昔日的英武之氣。

  「于禁將軍!」曹操喚了他一聲。

  於禁微微躬躬身,抱拳在胸,響亮地回答到:「末將在。」

  「我想委派你去襄陽援助曹仁,可願擔當重任。」曹操問他。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