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小說 > 曹操大傳 | 上頁 下頁 |
二七 |
|
曹操雖然一席正義熱血之詞,卻沒有一個人接受。連一向和他較為友好的張邈,也不表示贊同。 其實,曹操這種由三方面向洛陽包圍的戰略,是相當高明的。董卓軍團西遷後,士氣大受影響,甚至已趨潰散。加上扶風的皇甫嵩軍團及河南伊朱儁、京兆尹蓋勳隨時可能倒戈。東、西、南三方面同時加壓,很可能使董卓的西涼軍團放棄長安,退入關州及涼州地帶。如此一來,關東軍團更有討價還價的談判條件了。 只是關東軍團的領導者多屬少壯派軍人,經驗不足,而且根本缺乏總理天下大勢的眼光。即使身為盟主的袁紹,也只是急著想擴充自己的勢力,以獲得穩定的地盤而已。「勤王義師」,不過是乘機擴充兵力的一個藉口而已。 曹操自認對天下大勢,敵我雙方,有非常深入的瞭解和研究,故而才敢大膽地高聲指責他的同盟,並提出他自認為卓越的戰略建議。 但是,大家並不為其所動,曹操看到同盟者如此反應,也終於領悟到時代變了,漢室的天下再也不存在了。亂世將至,這已是群雄並起,各憑實力打天下的時代了,於是,曹操決定退出關東軍團,自己再去招兵。 曹操帶著夏侯惇及曹洪等人,離開酸棗,到了揚州。他專門去拜見了揚州刺史陳溫及丹陽太守周昕,向他們發表了一通征討董卓的演說。陳溫和周昕分別為其鼓動起來,便給了他幾千士兵。 曹操就帶著這四千贈送的士兵走了。 但是曹操沒有料到,這些人根本不願跟著他去打仗,到了龍亢,即今安徽省懷遠縣西北,就發生了叛變。叛兵居然襲擊曹操,目的是為了回到他們原先的安樂窩去。 曹操和夏侯惇、曹洪等力戰叛兵,將其殺散,才得以保全了自己。 ◎第六章 風起雲湧 軍閥重開戰 曹操到了河內,才獲知酸棗那邊出了事。原來兗州刺史劉岱成心要兼併東郡太守橋瑁的軍隊。他有意派人去向橋瑁借糧,橋瑁說:「我自己的糧草都還不夠,哪兒還有多餘的借給別人呐?」 劉岱便以此為藉口,趁橋瑁沒有準備,便突然率兵沖進橋瑁軍營。橋瑁還未反應過來,就被劉岱殺了。這位第一個發出通告的人,就這樣被自己的盟友殺了。 劉岱殺了橋瑁,把東郡的兵馬全部接收了,並另派自己的人去做了東郡太守。這樣一來,劉岱的勢力比過去大了許多。 曹操知道了橋瑁被殺的事後,歎息不已,說道:「董卓還沒有討伐,自己的人倒先互相殺起來。同盟何在?怎能成大事啊!」 接著,曹操又聽說南陽太守袁術跟長沙太守孫堅一起密謀,轟走了豫州刺史孔伷,而孫堅自己做了豫州刺史;名士劉表佔據了江南,做了荊州刺史。 這樣一來,原來興義兵,除強暴的各盟軍,現在開始了割據地盤,互相攻打。曹操因此而萬分痛心,想到天下這麼亂糟糟的,自己又只有這麼一點點人馬,能幹什麼呢?一度也產生了灰心喪氣之念——還不如回到老家去,春夏讀書,秋冬打獵,另待時機了。但他又很快否定了自己的想法,當今之國家社稷,因董卓而空前蒙難,任何志士仁人,焉能在家中消閒得住?於是曹操又堅定了重新招兵買馬,繼續討伐董卓的意志。 轉眼過了年,到了初平二年,即公元一九一年,袁紹和冀州刺史韓馥商議,打算立幽州牧劉虞為帝。他們認為董卓劫走了十一歲的漢獻帝,生死不明,所以該另外立帝。而劉虞是宗室中最有威望的人,讓他做皇帝,比漢獻帝還強得多。 袁紹歷數劉虞的好處,說:「你看從劉虞到了幽州以後,就注重耕種;在上穀開了市場,讓胡人跟漢人做買賣;他發展了漁陽的鹽鐵生產;百姓生活都有了改善,連青州、徐州的人也有不少跑到幽州去歸附他的。況且,為了打擊董卓,立劉虞也是必要的,要是劉虞做了皇帝,那麼董卓劫走那個小皇帝就不起作用了,董卓也就必然失勢……」 袁紹特意詢問曹操,問他可有什麼意見。 曹操很不同意這樣做,他說:「我們一起兵,各地豪傑就紛紛響應。之所以擁護者眾,就因為我們是義兵啊!現今皇上,年輕力弱,故受奸臣壓制,可是,他並沒有像邑王那樣的罪惡,憑什麼要廢了他呢?要是廢了他,另立其他人,別人也可以同樣仿效,隨意廢立,那天下還成什麼樣子?諸君若硬要北向立劉虞而稱臣,我是寧可向西忠於現今之皇上的。」 袁紹知曹操一旦定了主意,是不可能輕易說轉的,便再也沒有說什麼了。袁紹又寫信給南陽太守袁術,向他徵求意見。 袁術早有自己做皇帝的心思,看信後,得知袁紹等人要立個年長而有能耐的人做皇帝,頓覺對自己大不利。當然他不好明說自己心中所圖,只得堂而皇之地拒絕了。 曹操和袁術雖然各人用心不同,可是他們都明確拒絕了袁紹的主張。 袁紹碰了壁並不灰心,又和韓馥商量,認為不能為了曹操和袁術兩個人的反對而誤了大事。便決定仍照原計劃行事,派使者去幽州,表明立劉虞為帝的意思。 萬沒料到,劉虞聽了並不高興,當著使者,把袁紹、韓馥狠狠批評了一頓。 劉虞說:「現今天下,皇上正蒙受苦難,我等得朝廷厚恩,至今未能為國家擦去恥辱,已經是夠慚愧的了。諸君佔據著幾方州郡,理應當同心協力輔助王室,怎麼反倒謀起反來了?你們一意孤行,後果難料,至於我,是不會被你們拖下水的……」 袁紹、韓馥聽了使者回音,也很意外。但是,這是他們唯一的希望所系,豈能輕易作罷,於是,又硬著頭皮再派使者去請劉虞,劉虞還是堅決拒絕,並說:「你們是要存心逼我逃往外國麼?」 這一來,袁紹、韓馥才不再提說此事。二人罵劉虞,說他真是不識抬舉。其實這種罵,不過是一種自找臺階下去的做法,只有些自我安慰的效果。 立不成帝,袁紹、韓馥二人並不因此而改弦更張,向董卓進攻,而是仍然屯在各自的地方,無所事事。直到後來糧食吃完了,他們好像已經完成了任務,一個一個悄悄地溜走了…… 劉虞不願意做皇帝,各州郡的義兵首領各有各的打算。袁紹把立帝的事雖然擱下,卻還在圖謀著以別的辦法來擴張自己的勢力。 曹操看到義兵首領們紛紛先後散了,覺得自己也不能老在河內呆著,應該另想辦法以實現自己心中宏願。 這時候,只有一個義兵首領願和董卓作戰,那就是豫州刺史孫堅。 原來袁術反對立劉虞為帝,一心想自己做皇帝。他把大軍駐紮在魯陽,利用孫堅去打頭陣,替他鳴鑼開道。他跟孫堅約定:孫堅出去衝鋒,由袁術在後面接應,供應孫堅糧草。 孫堅跟袁術約定以後,就立即帶著自己的部下程普、黃蓋、韓當、祖茂四條好漢,還有一萬多兵馬,離開魯陽大營,向梁縣那邊打過去。 孫堅作戰頗有氣勢,他總是跑在最前面,加上他身材高大,又頭戴大紅頭巾,所以後面的部隊都能遠遠瞧見。因此就形成了一個習慣,所有官兵,只要看見大紅頭巾往哪兒移動,他們就往哪兒衝鋒。 孫堅部隊很順利快速地前進了一百多裡,收復了梁縣。聽說董卓部將徐榮已經調走了,董卓駐紮在那邊的兵馬並不多,孫堅就把大軍駐紮下來,自己帶著一部分人馬佔領了陽人聚,即梁縣西邊的一個市鎮,在那兒也紮了營盤。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