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小說 > 曹操大傳 | 上頁 下頁 |
一八 |
|
這時,群臣們已經知道,袁紹為此事和董卓頂撞之後,已在侍衛隊保護下即日出城,將司隸校尉印系于上東門城上,率領直隸禁衛軍團,奔往原根據地冀州尋求保護。其弟袁術得消息後,也連夜率領本部,返回了故鄉壽春,司隸軍區部隊及其原來勤王的外藩軍團,當天之中便離去了一大半。 連袁氏兄弟都不敢抗衡,唯有躲避,群臣還敢說什麼?一個個皆閉口不言。 董卓更舉劍大聲表示:「吾意已決,有敢表示反對者,以軍法繩之。」 這時,那位生得高大雄偉的盧植站了起來,再度扯起大嗓門說:「古時候,太甲剛即位時做事便糊裡糊塗的。昌邑王罪過千餘條,才有所謂廢立之事。當今皇上年紀尚輕,並無失德之事,是不能引用太甲及昌邑王的故事的。」 董卓聽了大怒,拔出劍來要斬盧植。侍中蔡邕忙把董卓攔住,勸他別這樣過激,要能容得人才行。董卓對蔡邕頗為喜歡,就收了劍,宣佈暫緩處罪,但是將他革了職,看管起來。 議郎彭伯也私下勸阻董卓說:「盧植尚書是海內大儒,擁有崇高聲望,若害之,恐天下震動,更不利於朝廷的穩定。不如赦免了他,不正可以表示你司空的寬宏度量嗎?這對朝廷聲望的提升也有實際幫助的。」 董卓便放了廬植,但令他從即日起退隱,從此不得再過問天下大事。 盧植被放出後,還怕董卓派人暗殺他,就急急忙忙地繞道逃到本鄉,從此不再出頭露面了。 去了盧植,反對的勢力幾乎完全排除。董卓便將廢立皇帝的議案寫下來,派人去交給太傅袁隗,向他徵求意見。袁隗也只得提送群臣議決。 隔日,董卓再度召集群臣在崇德前殿,正式威脅何太后,廢除少帝。 其議文如下:「先皇在喪,無人子之心,威儀不類人君,今廢為弘農王,立陳留王協為帝。」 於是,逼著何太后下道詔書,立陳留王劉協為帝,就是漢獻帝;少帝劉辯退位,改封為弘農王。 袁隗低垂著頭,去解少帝璽綬,以奉陳留王。少帝臉色煞白,袁隗十分尷尬,含悲不敢言。 這時候,董卓早安排的人出面向獻帝檢舉何太后迫害董太皇太后的罪行,將何進所為,一併嫁禍於她。獻帝豈敢違反董卓之意,乃下詔,言何太后有逆婦姑之禮,著遷永安宮,加以軟禁。 是日,改昭甯元年為永漢元年,這正是公元一八九年。 三日後,董卓派人給何太后送去一杯毒酒,正在永安宮哭得死去活來的何太后巴不得快點死,便一口將毒酒喝下去了。 又一日,董卓派人將舞陽君殺害。至此,何進一族全被誅滅。 十一月,董卓自立為相國,他指使親信向皇上請求,給予他上朝時候三種特權:一、上朝可以不快步走;二、拜見皇上可以不報自己名字;三、上朝的時候,可以不摘下寶劍,不脫鞋子。 皇上當然不能不照準,因為董卓指使親信請求皇上,不過圖個形式而已。於是,董卓在朝中擺出一副僭越的樣子,無視皇上與群臣。大家只有暗中叫苦,連勸阻的膽量也沒有。 由於全國各地州郡沒有擁護洛陽新政權的表示,董卓也深感不安。當時周毖及城門校尉伍瓊,建議以官銜安撫反對派人士。董卓採納了這個意見,便任用穎川人韓馥為冀州刺史,東萊人劉岱為兗州刺史,陳留人孔伷為豫州刺史,東平壽人張邈為陳留太守,穎川人張啟為南陽太守。 這些人都不是董卓的親戚、朋友,也不是原來的部下,就因為他們都有些名望,特地大膽使用,好讓人家知道董相國任人唯賢,大公無私。 只有對於豪門大族的頭頭袁紹及袁術哥兒倆,他是很不放心的。但周毖和伍瓊勸他以恩德去跟他們結交,讓他們都做大官,就不會過不去了。他們對董卓說: 「袁家四世三公,不但名望大,還得人心。這一家的門生和官吏遍天下。如果不籠絡他們,讓袁紹、袁術去招集一批有勢力的人來反對你,那恐怕山東不是你能保得住的了。還不如免了他們的罪,讓他們也做郡守。他們免了罪,當然就高興了,就不至於再生禍患了。」 董卓想了想也有道理,就拜袁紹為渤海大守,拜袁術為後將軍留在京師裡。 董卓的親信,完全不給予顯職,只充當將校裡的軍職而已。 袁術留在京師裡怕遭董卓的毒手,扔了後將軍的地位,守在南陽不動。 董卓不是外戚,也不是宦官,也不是儒生,也不是豪門望族。這些都不假。他是西涼的土霸,完全保持著強盜的氣派。他聽了別人的話選用儒生、名士,可是他根本不知道怎樣和這些人打交道。但是他對自己的將士和前後歸附他的士兵兒郎們卻有高招讓他們高興。他不僅默許,甚至有時縱容他們去搶美女和財物。當時的京師洛陽是個最繁華的大城,裡面住著皇親國戚、貴族豪富。一條街接著一條街全是闊老爺們的「高樓大廈」。家家戶戶有的是金銀財寶。董卓的將士們一進去,要婦女有婦女,要財寶有財寶。 軍士們以檢查戶口,維護治安的名義闖進人家戶裡,大肆搶劫、強姦。 將士們搶劫回來的東西和美女,由董卓驗收。董卓揀看得上的留下一部分,其餘都歸將士們。將士們無不高興,都誇董相國夠義氣。 董卓聽說何太後跟漢靈帝葬在一起,大墳裡有許多奇珍異寶。就說:「珍寶埋在地下多可惜啊,不如拿出來用。」就令士兵們去刨開大墳,將珍寶悉數拿走。 更有甚者,董卓有時公然在皇宮裡過夜,任意和那些美麗的宮女和公主們睡覺。宮裡沒有誰敢說個「不」字。 有一天,董卓帶軍隊出城,到了陽城地帶,正趕上那兒廟會,但見男男女女,熱鬧非凡。董卓心血來潮,靈機一動,便下令把趕廟會的人一概拿下,將男的殺了,砍下腦袋,掛在戰車兩旁;將女的沒收為奴婢,裝回城去。 董卓一行人浩浩蕩蕩開回京師,聲言是殺敵回朝,大獲全勝。 洛陽經過這次大變故,原先擁有軍權的將領,死的死,逃的逃。即使司隸區原有的駐紮部隊,不是向董卓集團投誠,便是逃離司隸區。因此,除了董卓自己的親信外,實在已沒有人可以負責洛陽城的軍政工作了。但是為了提高新政權的聲望,也為了爭取更多的支持,這位新任的洛陽軍政頭子,必須是個深得人望的少壯派將領。 董卓和幾位大臣反復商議和交換意見後,找到了一個公認唯一適當人選,這就是原任典軍校殿尉的曹操。 當董卓的西涼軍團進入洛陽時,曹操正指揮他的部隊在宮中重整殘破的宮殿及牆垣,並一一收斂遍地的屍體。他心事沉重,臉色發青,這一場親眼目睹的動亂和殘殺真使他難以忍受。他常自發問,作為人的基本良知,為什麼在當權者的身上就喪失殆盡?邪惡者固然當懲,但無辜者為什麼大量受株連呢?特別是那些還小小年紀的宦官,他們終日除了苦作和侍奉之外,連休息都不夠,怎麼會參與什麼「陰謀」呢?他們或許連什麼叫陰謀也不懂。但是,他們仍然逃不脫被慘殺的命運。也許他們在鄉下的窮困父母,還盼望著有一天他們當宦官的兒子,會給他們帶回去一點什麼希望和福音呢! 確實,曹操在這一點上是受了祖父曹騰的影響。是祖父告訴他,小宦官們的家世都是很苦的。有錢人家,誰願送孩子入宮當閹童呢?曹操正是從這一點上同情那些小黃門的。所以,那些反宦官派的人物,曾指責曹操同情宦官不是沒有一點道理。但是,他們籠統地說曹操同情宦官卻不對,曹操並不同情那些擅權作惡的宦官,相反,對他們恨得很;曹操是同情無辜的宦官,特別是這些剛來的小黃門。 而現在,不管有罪還是無辜,都一概慘死,他怎能不為此而哀歎呢?並為屠殺者不分青紅皂白的舉動感到惋惜。 更嚴重的還是,隨著這場流血政變的發生,董卓的西涼軍乘機入京,並在京城耀武揚威,縱容軍士作亂,不能不令人感到更大的擔憂。 曹操雖然並不認識董卓,但他深知處在眼前的亂局,任何外藩軍團的進入,對朝廷都是嚴重的威脅,一旦處理不善,便可能會釀成內戰。 果然不久,便發生了少帝被罷,丁原遇害及袁紹亡命的事件,曹操知道禍事遲早一定會降到自己頭上來,便不得不考慮自己該如何辦了。 根據他的分析,目前董卓的勢力是很強大的,還無人與之抗衡,丁原一死,呂布倒戈,董卓幾乎獨霸天下。在相當長時期內,洛陽都不會安寧。作為一個朝廷將領,曹操無論如何也回避不了與董卓的關係,粗野而霸道的董卓又焉能容忍曹操做人的準則?一旦雙方接觸,必會碰出火花,任何一點火星都可能點燃禍火。他顯然是不能在洛陽久呆的,只是還沒有決定什麼時候離開這兒。 但是,他得作好充分準備,以免事到臨頭措手不及。 首先,曹操要求父親曹嵩離開京城洛陽。他對父親說:「離開洛陽是為了避禍越快離開越好。」 但曹嵩放不下京城內的龐大家產,表示必須變賣整理後才能離開。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