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曹操 | 上頁 下頁
二三


  面對這一切,曹操感慨萬千。他回到軍營,立即發表了一道《軍譙令》。令中寫道:我起義兵,為天下剷除暴亂,不想故鄉人民,差不多都死光了,我在鄉里走了一天,看不到一個熟人,真使我悲痛傷心。

  現在決定:自我起義兵以來,將士死亡沒有後代的,就找他們親屬作為後代,把田分給他們,並由官府配給耕牛,設立學校,請教師教育他們。要給死亡將士建立祠堂,讓他們的後代祭祀祖先。這樣,如果魂而有靈,我百年以後,也就不感到十分遺憾了。

  軍令頒佈以後,曹操覺得心裡稍稍得到了一些安慰,在離開家鄉之前,他又想到了年青時代曾拜訪過的橋玄,他派人四處打聽消息,方知橋玄已去世多年。

  曹操連連歎息,便寫了一篇很長的祭文,懷念橋玄,感謝他對自己的賞識和薦舉,使他從一個無名之輩很快被世人所知,祭文中寫道:「我在幼年就跟您親近,只是以我愚鈍的資質,卻受到您這大名人的接待。給我增加了光榮,使我提高了身價,您又曾從容地和我約定:『我死去以後,你要是路過我的墓前,不用一鬥酒一隻雞祭祀我,車過三步叫你肚子痛,不要怨怪。』這雖然是當時開玩笑的話,但是如果不是最親密誠實的朋友,怎麼肯說這樣的話呢!現在祭祀您,不是怕您顯靈生氣,使我生病,只是思念以前的老交情,心中悲傷啊。」於是派人帶了祭文和豐厚的祭品,到譙陽橋玄墓前隆重地祭祀了一番。

  曹操率軍在譙縣休整以後,再度北上,進駐官渡,準備伺機向袁紹的老巢——鄴城進軍。

  六、剿滅袁氏稱雄北方

  袁紹自大軍潰敗,羞慚悲憤,臥病在床,吐血不止。公元202年夏季,五月,病逝。

  袁紹有三個兒子:袁譚、袁熙、袁尚。最初,袁紹繼妻劉氏,喜愛幼子袁尚,在袁紹面前不斷讚揚,袁尚本人也長得儀錶堂堂,深得袁紹歡心。袁紹想命袁尚當他的繼承人,但並沒有公開宣佈,而只是先行佈置。他命袁譚繼承袁紹老哥袁成的香火,這樣,依照家法制度,袁紹成了袁譚的叔父,袁譚成了袁紹的侄兒,不能繼承袁紹的爵位,為幼子袁尚排除了一項最大障礙,並任命袁譚當青州刺史。

  沮授當時進諫說:「一萬個人追逐野兔,等到有一個人捉住,其他人都停止行動,為什麼?為了是所得權已確定。袁譚明明是長子,應當作你的繼承人,卻把他逐出中樞,恐怕災難從此開始。」袁紹掩飾說:「我打算教兒子們各自主持一州,考察他們的能力。」

  於是命次子袁熙當函州刺史,外甥高幹當並州(山西省)刺史,而把幼子袁尚留在身邊。

  在袁家班的智囊中,袁尚最恨逢紀、審配,而辛評、郭圖,則擁護袁譚,跟逢紀、審配,互相仇視。

  等到袁紹逝世,大家認為袁譚是長子,打算擁戴他繼承袁紹的位置,審配等恐怕袁譚一旦掌權,會受到辛評等的謀害,遂假傳袁紹的遺命,由袁尚繼承。

  袁譚奔喪而至,已來遲了一步,於是模仿他的老子袁紹當初那樣,也自稱車騎將軍,駐軍黎陽。兄弟兩人之間矛盾的種子已深深埋下,只待時機成熟,便破土而出。

  秋季,曹操大軍橫渡黃河北上,袁譚、袁尚還能相互救援,共同拒曹,一連串會戰後,袁譚、袁尚不敵,退守自己陣地。

  這年,曹操依照「任子」條款(漢王朝規定,部長、郡長級以上官,可以推薦同一母所生的兄弟或自己的兒子,到朝廷當官,稱為「任子」。這在平時是一種恩典,而現在,曹操顯然要孫權送出人質),要孫權送一個兒子到朝廷,孫權召集高級官員商議,最後聽取周瑜的分析,決定不送質子。

  公元203年,建安八年,春季,曹操再次北上,攻擊黎陽。袁譚、袁尚聯合起來在城下迎敵,大敗,逃回鄴城。夏季,曹操追到鄴城,並不攻城,下令收割田間小麥,將領們都打算乘勝圍城,謀士郭嘉說:「袁紹愛他這兩個兒子,不知道教誰繼承才好。而今,兄弟權力地位相等,各有黨羽;如果我們攻擊太急,兄弟就會合作自保;如果給他們一段時間,內訌一定會爆發。我們不如向南圖謀荊州,等待變化,那時再發動攻擊,可以一舉而定。」曹操說:「對極!」遂率軍返回許縣,命部將賈信留守黎陽。

  曹軍一退,兄弟倆果然開始相互猜疑,兩人的手下也開始說對方的壞話,以至於兄弟倆終於兵刃相接,大打內戰。

  袁尚親自率領大軍,攻擊袁譚,大敗袁譚軍。袁譚逃到平原(山東省平原縣),據城困守。袁尚把平原層層包圍,攻擊猛烈。袁譚恐懼,派謀士辛評的老弟辛毗,請求曹操救援。

  辛毗抵達西平(河南省西平縣)晉見曹操,轉達袁譚求救之急。部下官員們一致認為:劉表強大,應先消滅,袁譚、袁尚不過是殘燼餘火,不足憂慮。此時謀士荀攸卻不同意這種看法,向曹操分析道:「天下正在互決勝負之時,劉表卻坐在長江、漢水之間,只求平安,可見他無大志。袁氏家族盤踞四個州的廣大地區,武裝部隊幾十萬,而袁紹又以寬厚著名,深得民心,如果兩個兒子和睦團結,保守已有的基業,則天下的災難,仍不能平息。而今,兄弟多惡,勢不兩全。如果一人把另一個兼併,力量便告集中,力量一旦集中,就不容易對付。現在正應該趁他們拼命內鬥,下手奪取,天下可以安定,機會不容喪失。」

  曹操贊同荀攸的分析。我們已經幾次看到曹操手下的幾個謀士荀彧、荀攸、郭嘉等每每到局面混亂、形勢危急之時,頭腦都異常冷靜,不像一般將領那樣為表面形勢所惑,分析剖理,往往指出關鍵所在,提出一舉定乾坤的謀略,更可貴的是曹操總能冷靜地聽從他們的建議,做出最後的正確決定,令人感歎,不得不佩服。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