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白居易 | 上頁 下頁


  §一、詩書世家

  唐代宗(李豫)大曆七年(公元772年)正月二十日,在河南鄭州新鄭縣東郭宅的一戶小官僚家裡,我國詩史上繼李白、杜甫之後又一位傑出的偉大詩人——白居易誕生了。

  白居易字樂天,晚年自號為「醉吟先生」、「香山居士」,又因他曾官居太子少傅,所以後世有稱他為「白傅」的。

  白居易的祖籍是太原。他在作文、寫詩署名時,往往自稱太原白居易。就是在朋友之間,也都稱之為太原人。如元稹為《白氏長慶集》寫的序文,開始就寫道:「白氏長慶集者,太原人白居易之所作。」

  據白居易自述:他的遠祖是秦朝名將白起,因有大功于秦,封為武安君。後受人陷害,賜死于杜郵。

  後來秦始皇知其冤,念其功,封其子白仲於太原,其子孫遂為太原人。白起以下二十三世孫白邕,曾在後魏時做過太原的太守。到了白邕以下五世孫白建,做過北齊的五丘尚書,賜田于韓城,白家才從太原遷到韓城。白建的曾孫白溫做過本朝的朝散大夫檢校都官郎中,方始移家下邽(今陝西省渭南縣東北)。

  白居易的祖父白鍠是白溫的第六個兒子,因白鍠任官河南,白氏遂寄居新鄭。白鍠是當世有名的文人,「善屬文,尤工五言詩」,曾有文集十卷傳世。17歲以明經及第,歷任洛陽主簿、酸棗縣令、滑台節度使等職。他為官清政,聞于一時。在白居易不到兩歲時,他就去世了,享年68歲。

  白居易的父親白季庚,是白鍠的長子,他也是明經出身,先後做過彭城縣令、徐州別駕、襄州別駕等職。白季庚41歲時結婚。夫人陳氏,是位善良賢惠、頗有見識的婦人。

  白居易兄弟四人,他上有一個哥哥,下有兩個弟弟。哥哥叫白幼文,曾任浮梁(舊縣名,今併入景德鎮市)主簿,只活了四十幾歲。小弟叫白幼美,小名金剛奴,不幸9歲就夭折了。另一個弟弟叫白行簡,小名叫阿憐,官至主客郎中,是文學史上有名的詩人、小說家,著名的唐傳奇《李娃傳》、《三夢記》就出自他的手筆,從舊的文獻記載和白居易的有關詩文來看,白居易他們兄弟之間是和睦友愛的。

  白居易的童年是在新鄭度過的。當時他的父親居官在外,很少回家,於是教養子女的責任,就由他的外祖母和母親承擔起來。據白居易自己回憶說:「及居易行簡生,夫人鞠養成人,為慈祖母。迨乎潔蒸嘗,敬賓客,睦娣姒,工刀尺,善琴書,皆出於餘力焉。」

  他的讀書是由母親教授的,白居易從小就深愛他的母親,因為母親不僅給了他無私的母愛,更教給了他做人的道理。白居易的母親是一位很有見識的婦人,她很善於教育子女。她對白居易兄弟的愛,超過了一般的骨肉之情。她懂得,作為一個母親,不但要給兒女們一個血肉之軀,還要給他們一副晶瑩無瑕的心肝,更要給他們一腔憂國憂民的熱血!所以她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傾注在對孩子的教育和培養上。白居易生性聰穎,異于常人。在白居易兄弟四個中,母親特別疼愛他。母親常常抑制不住內心的喜悅,在親戚面前誇耀他易兒的聰明,說他剛出世六七個月時,乳母抱他在書屏前玩耍,隨意指著「之」、「無」二字讀給他聽,他雖然不會講話,但心裡似乎已豁然明白,以後不論誰讓他指認這兩個字,他都能準確地辨認出來。

  到了白居易3歲時,母親便手把手地教他讀書寫字。

  五六歲時他便開始寫詩,八九歲時已懂得了詩詞聲韻。

  母親對他兄弟幾人的學業要求很嚴,但態度又總是那樣和藹可親。白居易後來在《襄州別駕府君事狀》裡說:「及別駕府君即世,諸子尚幼未京師學;夫人親執詩書,晝夜教導,循循善誘,未嘗以一呵一杖加之。

  十余年間,諸子皆以文學仕進,官至清近,實夫人慈訓所致也。」後來,由於家運多舛,白母竟由神經官能症,轉為歇斯底里,墜井而死,年僅57歲。在這樣的家庭環境裡,白居易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另外,一些無形的薰陶也對他將來成為一個現實主義詩人,起到了啟迪和培育的作用。他的祖父「沉厚和易,寡言多可」。但在是非面前,卻一絲不苟,而是「辨而守之」,從不動搖。他為官頗有善政,以清正廉潔聞于一時。白鍠很好學,在文學方面很有成就。

  他的父親白季庚為人剛直不阿,嫉惡如仇,常常以忠貞報國為念。他的外祖父陳潤,終於鄜城尉,也善寫詩。從白居易的父祖輩看來,大都明經出身,而且官階不高。這就創造了兩個條件:一個是熟知儒家學說,一個是比較接近下層的生活。這些對白居易成長,在兒時就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大曆八年五月三日,白鍠病死于長安,遵照當時的禮節,白季庚等五弟兄都得丁憂居喪,這期間白季庚一直在家中,白居易得以受到父親的指點和教誨。

  白季庚服喪期滿,調宋州司戶參軍,德宗建中元年,授彭城令。白居易始終跟隨母親住在新鄭東郭宅,過著平靜自在的快樂日子。

  然而這寧靜安謐的生活並沒有持續多久,就被亂離所代替了。白居易從此開始了獨自漂泊的痛苦歲月。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