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漢尼拔 | 上頁 下頁 |
二六 |
|
當西庇阿意識到漢尼拔的第三條戰線準備血戰到底時,他命令其軍隊停止進攻重整隊形,排成常規的棋盤式方陣。此時,萊利烏斯與馬西尼薩已將漢尼拔的騎兵逐出戰場並回頭衝擊迦太基軍的後方。與此同時,羅馬軍團則從正面發起攻擊。在前後夾擊下,漢尼拔的老兵中的大部分人終於戰死在他們的作戰位置上。 漢尼拔逃至哈德魯梅,然而他的軍隊已被殲滅。他已竭盡努力,但是西庇阿在人力物力上的優勢終於贏得了那天的戰役,同時也贏得了整個戰爭,因為迦太基已經沒有力量再戰了。 §漢尼拔與西庇阿的將才 許多史學家都曾對紮馬戰役的兩位將領作過比較,關於孰高孰低也一直存在著不少的爭論。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古代的著作家們都偏袒羅馬,這是沒有疑問的。可是除一人之外(指盧基安,他既非專業史學家又非軍人),他們全都將漢尼拔置於西庇阿之上。毋庸置疑,古代的那些權威史家是對的。的確,西庇阿贏得了最後勝利,但是在這最後一場戰役中——這是西庇阿與漢尼拔唯一的一次交鋒——漢尼拔並沒有失敗;失敗的是他的作戰機構。 如果西庇阿與漢尼拔的較量發生在漢尼拔的鼎盛時期,當時迦太基騎兵正在使許多羅馬指揮官膽戰心驚而他的步兵也能與騎兵密切配合協同作戰,那麼戰爭的結果肯定會大不相同。在紮馬,漢尼拔的老兵們面對西庇阿在數量實力上遠具優勢的最精銳軍團尚能力戰勁敵,保持其戰線經久不垮;只是因為迦太基騎兵被趕出戰場未能阻止馬西利薩與萊利烏斯從背後進行襲擊,他們才被打敗。 西庇阿無疑是羅馬最偉大的將領之一,但是他很可能並不比尼祿或馬爾克盧斯高明多少。這後兩位將軍中不論是哪一位都同樣有可能打贏紮馬戰役。他們全都向漢尼拔學到了許多戰爭藝術並且已經用漢尼拔的戰術有效地對付了那些迦太基二流將領。不同的是唯獨西庇阿有機會在與老師本人的較量中顯露自己學來的本領。但是我們永遠不應該忘記,教會西庇阿與其他羅馬將領如何打勝仗的恰恰正是漢尼拔。 ◎尾聲 §第二次布匿戰爭的結局 紮馬戰役結束,西庇阿的部下隨即洗劫了迦太基營地,然後返回烏提卡與硼到達那裡的五十艘戰船及一百艘滿載補給品的運輸船會合。在烏提卡稍事停留後,西庇阿即命令其部隊由陸路開赴迦太基城,他本人則乘船先行,準備前往攻城。途中他遇到一艘鋪滿橄欖技的迦太基船,載著迦太基城的十位貴族前來求和。西庇阿放棄了攻城的計劃,但是他還是禁不住要耀武揚威地繞城外列隊環行一周,然後才去突尼斯等候談判。 許多羅馬人長期以來盼望夷平迦太基城,因而在放棄這個目標之時,他們的內心是很不情願的。但是西庇阿指出,這座城池非常之大,其設防也很堅固,強行攻城將是曠日持久事倍功半之舉。站在他自己的地位上看問題,西庇阿明白如果攻城真的持續到羅馬下一次選舉的終了,那末取代他擔任執政官的那個人將獲得結束這場戰爭的榮譽,而實際上真正打贏這場戰爭的人卻是他——西庇阿。 迦太基使者到達突尼斯後西庇阿向他們提出了以下條件: (1)迦太基可以繼續對其戰前非洲領土擁有控制權,但是不包括馬西尼薩王國,迦太基必須承認馬西尼薩王國的主權並與之建立同盟國關係; (2)迦太基必須向羅馬遣返其全部叛逆分子與逃兵,交出全部馴象以及除十艘三層槳座船以外的全部戰船; (3)未經羅馬同意,迦太基不得在非洲或非洲以外的地區進行戰爭; (4)在和平談判期間,迦太基必須向羅馬軍隊提供全部給養: (5)迦太基必須交出一百名人質,其人選須經西庇阿批准;同時還必須以五十年為期交付賠款共計白銀一萬塔連特; (6)最後,如果迦太基方面交還由哈司德魯巴爾-吉斯戈在前次和談期間劫獲的船隻與貨物,西庇阿將同意與迦太基休戰。 迦太基方面有些人不願意接受這些條件,但是漢尼拔說服了他們。他說這些條款並不算太苛刻,如果不接受這些條件,那末結果很可能是遭到徹底毀滅。迦太基於是接受了這些條件。 §漢尼拔在迦太基的最後歲月 除了在使迦太基接受迦(太基)羅(馬)和約一事中發揮作用之外,漢尼拔在紮馬戰役剛結束的那段時間裡明顯地避免參與政治。他繼續統帥著軍隊並利用這支軍隊重建那些在羅馬入侵期間遭到蹂躪的地圖。 在此後的那些歲月裡,迦太基的國情每況愈下。派系之間互相傾軋。富人們想方設法要把向羅馬償付賠款的大部分納稅責任壓在貧困階層身上。賠款不是逾期就是被貪污掉。公元前199年,羅馬曾因迦方交付的白銀成色太差而拒絕接收。 許多迦太基人把國家落到這種地步的罪責歸之於漢尼拔,但是其他人卻譽他為民族英雄。公元前196年他當選為蘇菲特,成為迦太基政府兩位最高行政長官之一。他勵精圖治,根除貪污,使得國家根本不用徵稅就有能力向羅馬償付賠款。這使他受到了人民的愛戴,但同時也使他與迦太基的豪門大族以及原形畢露的貪官污吏們結下了不解之仇。一向與他作對的人自然大有人在。事實上就是那些人在他當年征戰意大利急需增援之時千方百計從中阻撓,致使他始終未能得到國內的任何支援。 §漢尼拔的逃亡與悲慘結局 漢尼拔在國內的一些政敵在羅馬編造謠言說漢尼拔正與敘利亞的安提柯三世(當時羅馬的頭號敵人)暗中聯絡並在策劃一場全面戰爭。西庇阿在羅馬,盡可能為漢尼拔辯護。但是羅馬人對漢尼拔疑懼之至,於公元前195年派遣代表團赴迦太基要求交出漢尼拔。儘管羅馬方面聲明代表團此行的目的是討論迦太基與馬西尼薩之間的分歧,但是漢尼拔明白他們的真正目標是監禁他本人。他於是趁夜間逃離迦太基,投奔敘利亞的安提柯王朝。 此後的十三年,漢尼拔過著流亡生活,居住在與羅馬為敵的西亞國家裡。他曾試圖說服安提柯授予他一支軍隊,讓他率領這支軍隊借道迦太基殺回意大利。但是安提柯拒絕支持一項在他看來不可能成功的計劃。儘管如此,安提柯還是把他當作一位同盟者給予厚待並使他有可能繼續其個人反對羅馬的戰爭。 羅馬人一刻也丟不下他們對於這位「羅馬民族最不共戴天之仇敵」的恐懼。他們舉兵打敗了敘利亞,迫使漢尼拔再度出走。他逃到另一個反羅馬國家比提尼亞的普魯西亞斯國王那裡,羅馬人於公元前183年終於找到了漢尼拔。但是漢尼拔在他們下手捉到他之前已服毒自盡,臨死時說道:「既然羅馬人連等待一位老者咽氣也覺得度日如年,那麼就讓我來幫他們去除這塊多年的心病吧。」 漢尼拔一生事業中最具悲劇性的一面也許在於它最終對他熱愛的迦太基城的命運所造成的那種影響。在漫長的戰爭歲月裡,迦太基遭到了慘重的損失,漢尼拔的同胞兄弟全都戰死沙場;但是經過連年苦戰,漢尼拔確實已經非常接近於消滅羅馬,從而徹底改變世界歷史的進程。他的常勝不敗以及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給羅馬造成的耗費使羅馬對漢尼拔又恨又怕,其程度超過了它對任何其他敵人的仇視與恐懼。羅馬人從來也沒有停止過擔心有朝一日可能會有另一位迦太基將軍步漢尼拔的後塵捲土重來,甚至大獲全勝。羅馬的這個擔心之強烈,它對迦太基的仇恨之深刻,促使它於公元前149年抓住一個機會再度向迦太基宣戰。經過長時間的圍攻——在此期間迦太基人進行了英勇的抵抗——迦太基城終於於公元前146年被攻破。倖存者大多淪為奴隸,這座城市則遭到徹底毀滅,從此不復存在了。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