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朱可夫 | 上頁 下頁 |
四 |
|
4.一片深情 1912年,朱可夫經老闆應允幸運地得到10天假期回鄉探親。 從農村出來時,小朱可夫只有12歲,他差不多還是個孩子,而現在已經是個青年人了。他已經16歲了,已經是個幹了四年活的學徒工了。他很興奮,因為他很快就要見到日夜想念的親人啦。他乘的是馬洛亞羅斯拉韋次郊區火車。從莫斯科到奧博連斯科耶小站,他一直站在一個打開著的車窗旁。四年前他去莫斯科的時候是個夜間,無法看到沿途的風景。這一次,他以極大的興趣飽覽了各車站的設施和莫斯科近郊美麗迷人的景色和茂密的樹林。 朱可夫的母親親自到奧博連斯科耶小站接他來了。她在這四年中間蒼老多了。似乎有什麼東西堵住了他的嗓子,他使勁忍住,才沒有哭出聲來。 母親哭了很久,用她那雙粗糙的、長滿老繭的手緊緊地摟著他,反反復複說著這麼幾句話: 「葉戈爾卡,親愛的兒子!我以為我死以前看不到你了。」 「媽媽,怎麼啦,你看,我這不是長大了,現在你該高興才是。」他不斷地安慰著母親。 「感謝上帝呀!」母親這才收住眼淚會心地笑了。 他們回到家裡時,天已經黑下來。父親和姐姐在門前土臺上接他們。 姐姐已經長成大姑娘了。父親老多了,背駝得更厲害了。已是七十開外的年紀。他按自己的習慣吻了兒子一下,若有所思地說道:「好啊,我終於活到了這一天,看到你長大成人了。」 為了使老人和姐姐更高興,朱可夫趕快打開籃子,給每人送了一份禮物。另外還給了媽媽三個盧布、兩公斤糖、半公斤茶葉和一公斤糖果。 母親高興地說:「兒子,謝謝你!我們已經很久沒有喝過像樣的糖茶了。」 朱可夫還特意給了父親一個盧布,供他上茶館零花。 媽媽說:「給他20個戈比就夠了。」 父親說:「我等兒子等了四年。別提窮的話了,免得使我們在見面時就掃興。」 朱可夫把四年來積攢下來的五個盧布血汗錢,都用來孝敬自己的雙親啦。當他看到父母那幸福滿足的笑臉,作為孝子的他,此刻也心花怒放了。 1912年底,17歲的朱可夫結束了學徒生涯,成了青年師傅。同時他還以優異的成績通過了市立中學的全部課程考試。 從鄉里出來的時候,他還是一個孩子,而現在他已是一個有思想、有見識的青年人了。更重要的是,他在經濟上也獨立了。這時,他每月可以掙到10個盧布,同當時的其他工人相比,這可算是一筆相當可觀的收入。 老闆這時經常派他去外面聯繫業務、辦理托運。這給朱可夫提供了接觸外界、開闊視野的條件。 那時的俄國,手工業工人大多不問政治,他們只關心自己的利益,他們的理想只是攢夠錢,開一個自己的店,自己做老闆。在這種環境裡,很難瞭解到外面的信息。不過,作坊裡的老師傅桑多爾·伊萬諾維奇例外。他關心政治,經常可以搞到一些報紙來看。從他那裡,朱可夫接觸了《明星報》和《真理報》等進步報刊,接受了進步思想的啟蒙。 在成為青年師傅之後,為了能有更多的時間用於學習,朱可夫搬到了作坊外的私人住宅去住。儘管這需要花去朱可夫不少收入,租金是每月3個盧布,但他一點兒也不把這放在心上,因為他堅信,沒有什麼能比不受干擾地讀書更重要的事。 朱可夫的房東馬雷舍瓦婭是個寡婦,她有個漂亮的女兒叫瑪利亞。同在屋簷下,兩個年輕人日久生情,很快雙雙墜入了愛河。不久,他們甚至開始計劃結婚了。 就在朱可夫沉浸在初戀的喜悅之中,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了。戰爭摧毀了年輕人的愛情之夢。由於前線傷亡很大,沙俄政府宣佈提前徵召1895年後出生的青年。於是,朱可夫匆匆告別心愛的姑娘,準備回村子裡幫助父母收麥子,並向他們道別。 第二章 接受命運挑戰 1.光榮的槍騎兵 朱可夫從來不向命運低頭,一直勇敢地接受命運的嚴峻挑戰。1914年爆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他於1915年8月7日離開學徒的作坊,在他的家鄉卡盧加省馬洛亞羅斯拉韋茨縣應徵入伍,從此開始了他人生的另一段旅程。 他被選送到騎兵部隊。他為能夠當上一名騎兵,感到十分高興。他一向很喜愛這一富有浪漫主義色彩的兵種。他的朋友們都被分配當步兵,所以很多人十分羡慕他。 一個星期以後,所有應徵青年都到兵站報到。編隊以後,他就與同鄉們分手了。周圍都是些陌生的面孔,也都是和他一樣還沒有長鬍子的孩子們。 晚上,他們上了貨車,開往卡盧加城。起初朱可夫一直感到很苦悶和孤單。他的少年時代已經結束了。他問自己:「我吃得了當兵的苦嗎?如果要去打仗,我行嗎?」後來暗暗鼓勵自己,他想,我是經受過生活磨煉的,一定能夠光榮地完成士兵的職責。 每個車廂裝了40個人。貨車車廂沒有客運設施,一路上他們只能站著或者坐在肮髒的地板上。有的人在唱歌;有的人在打牌;有的在同鄰座的人談心時哭了;也有人咬緊牙關,目不轉睛地凝視著一個地方,坐在那裡想像未來的士兵生活。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