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朱可夫 | 上頁 下頁 |
一 |
|
第一章 苦難中成長 1.鞋匠之子 1896年12月2日,在莫斯科西南300公里的卡盧加省斯特列爾科夫村的一間破舊茅草屋裡誕生了一個男嬰,他就是後來成長為叱吒風雲、馳名世界的戰爭之神朱可夫元帥。對朱可夫的父親,這個五十開外的皮鞋匠康斯坦丁·安德列維奇·朱可夫來講,老年得子自然是件大喜事,但朱可夫一家生活在貧困之中,添人進口也給他帶來憂慮。 朱可夫的父親康斯坦丁是個苦命人。據說,他生下三個月時被親生母親遺棄,丟在孤兒院門口,身上夾著一張紙條,上面寫著:「我兒子名叫康斯坦丁,請好心人收養!」 就這樣,康斯坦丁在孤兒院長到兩歲,被一位名叫安努什卡·朱可娃的寡婦領養。從此他有了家,也隨著養母姓了朱可夫。朱可娃有間破舊的房子,牆壁和屋頂長滿綠苔和青草。他們母子倆相依為命,過著清貧的生活。 朱可夫的父親是個不幸的人,他剛滿八歲的時候,他的養母就去世了。為了維持生計,年幼的康斯坦丁被迫到烏戈德制鞋廠一個鞋匠那裡當學徒。當時在俄羅斯,想學手藝談何容易。康斯坦丁說是當學徒,實際上主要是幹家務活,替老闆抱孩子、喂牛、打掃衛生。三年「滿師」後,他四處找活幹,幾經周折,終於在莫斯科的維義斯制鞋廠找到了工作,在那裡他才真正學到了鞋匠的手藝。 朱可夫的母親叫烏斯季尼婭·阿爾捷米耶芙娜,出生在鄰村一個很窮的人家。朱可夫在回憶錄中是這樣描述母親的: 「母親身體很強壯,她能不費氣力地扛起五普特重的一袋糧食走好遠一段路。據說,她身強力壯,是因為她父親——我外祖父阿爾喬姆的體力好。我外祖父能鑽到馬肚子下面一頭把馬頂起來,還能攥住馬尾巴,一把把馬拉得蹲坐地上。」 朱可夫的父母都是二婚,同時又都沒有留下孩子。他們結婚那年,朱可夫的父親康斯坦丁已經50歲,烏斯季尼婭也35歲了。他們的第一個孩子是個女孩,名叫瑪莎,比朱可夫大兩歲。朱可夫的名字叫葉戈爾,他5歲時,又有了一個弟弟,叫阿列克謝。因他家生活貧困,他小弟1歲就夭折。那時卡盧加省的農民生活是很苦的,地少而薄,連糊口都無法做到。 由於家裡太窮,朱可夫的父親的皮匠活掙錢又少,他母親不得不外出幫人運送貨物。每年春、夏和早秋季節,她在地裡幹活;晚秋,她就到縣城——馬洛亞羅斯拉韋次,替人把食品雜貨運送到烏戈德廠的商人那裡。運一趟,可得一個盧布到一個盧布零二十個戈比。這是多麼微薄的工資啊!扣除馬料、店錢、飯錢、修鞋錢等等,已經剩不下幾個錢了。 但是,有什麼辦法呢?那個時候,貧農們就是這樣的命啊。所以,他母親毫無怨言地幹。為了不挨餓,他們村的很多婦女都是這樣做的。她們把很小的小孩丟給年邁的奶奶、爺爺照管,自己不顧道路泥濘,也不管天寒地凍,外出幫人從馬洛亞羅斯拉韋次、謝爾普霍夫等地運貨。那裡的男人們則去莫斯科、彼得堡等大城市做零活。但他們也掙不了多少錢,很少有人口袋裡裝著許多錢回村來。 就在朱可夫的小弟病死後不久,家裡又遭遇另一場災難:他家房子因年久失修,屋頂坍塌下來,差點砸死人。朱可夫還清楚地記得,當時她母親傷心地哭著對他和姐姐說:「孩子們,沒有法子呀,搬吧,所有的破爛東西都往草棚裡搬。」父親砌好了一眼小灶,他想盡辦法要在草棚子裡安家。 他們的鄰居、父親的好友納紮雷奇得知他家發生的不幸事件後,馬上趕來,關切地說:「這怎麼能行,快過冬了,你究竟打算怎麼辦?」 「還想不出辦法來……」 母親插嘴道:「有什麼可想的,把母牛牽去賣了,再用這筆錢買木料……」 大夥都嚷開了:「烏斯季尼婭說得對呀!」 父親說:「對是對呀,但一頭母牛是不夠的。除它以外,我們家也就只有一匹老馬了。」 但是,誰也沒有接這個話茬。大夥都知道,這樣一來,他們家往後的日子可就更加困難了。 在鄰居們好心的幫助下,不到11月,朱可夫一家就把房子蓋好了。只是屋頂是用乾草覆蓋的。性格爽朗的母親為安慰大家,她說:「沒有什麼,就這樣住吧。等我們有了錢,再蓋好的。」 這所房子從外表看,就比別人家的要差些。門是用舊木板釘的,窗戶安的是破玻璃。但是,他們全家都很高興,因為冬天他們總算有了一個暖和的藏身之地了。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