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朱可夫元帥 | 上頁 下頁
六〇


  維斯瓦河—奧得河戰役預定由朱可夫的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科涅夫的方面軍以及烏克蘭第4方面軍之一部,在羅科索夫斯基的方面軍部分部隊的支援下,在華沙一柏林總方向上實施。波蘭第1集團軍也將參加這次戰役。

  朱可夫知道,這次進攻的目的地正是柏林,因而他很可能非常願意指揮這個將擔任主攻任務的方面軍。實際上,也許他想了一些辦法使自已被委派擔任這個能夠為他贏得很大榮耀的重要任務。勞特巴奇評論說:「朱可夫就要享受到把他自己的戰略方針付諸戰術實踐的樂趣,而這是參謀軍官們很難享受到的。」

  據蘇聯的資料說,這次戰役的政治目標,是要把波蘭從德國人手中解放出來,並「幫助建立一個強大的獨立的民主國家」。戰略目標是消滅掩護著德國一些極為重要的中心城市的「A」集團軍群,前出到奧得河,並為最後進攻柏林創造條件。另外,這次戰役還有一個意圖,就是「把敵軍部隊從西歐戰場吸引過來,以緩和美軍和英軍由於德國法西斯軍隊在阿登山區和爭日山區的攻勢而陷入的困境。」

  這次攻勢的方針是:向波茲南和佈雷斯勞方向,對德軍實施兩個強大的突擊。把防禦之敵分割成孤立的集團,然後分別殲滅之。

  最高統帥部給各方面軍分派了具體任務。朱可夫的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的任務是粉碎敵華沙一拉多姆集團,並在不遲於進攻的第十一天或第十二天攻佔齊赫林到羅茲一線,然後開始向波茲南進攻。要以四個諸兵種合成集團軍、兩個坦克集團軍和一個騎兵軍從馬格努舍夫登陸場向庫特帶方向實施主要突擊。朱可夫將派出這些部隊之一部到西北方向去,以粉碎他的方面軍右翼對面的德軍防禦,並協同白俄羅斯第2方面軍解放華沙。位於朱可夫方面軍右翼的第7集團軍預定從華沙以北地區實施輔助突擊。這個集團軍,與白俄羅斯第2方面軍的左翼協同,將肅清維斯瓦河和西布格河之間的德軍,然後從西北面包圍華沙。

  與此同時,羅科索夫斯基的白俄羅斯第2方面軍的部隊,在納雷夫河至馬林堡一線發動進攻後,應以其部分兵力從西邊包圍莫德林,以便準備強渡維斯瓦河,阻止德軍逃離華沙。

  科涅夫的烏克蘭第1方面軍的任務是,與朱可夫的部隊協同,粉碎凱爾采—拉多姆集團,並在進攻的第十天或第十一天佔領彼得庫夫—拉多姆斯科—琴斯托霍瓦—米肖維策一線,然後向佈雷斯勞方向進攻。它以五個諸兵種合成集團軍、兩個坦克集團軍和四個坦克與機械化軍從桑多米埃什登陸場向拉多姆方向實施主要突擊。烏克蘭第五方面軍將使用得到六個炮兵師補充的三個集團軍的兵力,突破登陸場中部的敵軍防禦。第二梯隊的兩個諸兵種合成集團軍將投入突破口,一個集團軍進攻什特勞維埃次,並包圍沃斯特羅維埃次集團,另一集團軍用來加強主要方向上的突擊。

  烏克蘭第4方面軍準備以其右翼的第38集團軍向克拉科夫方向進攻,配合烏克蘭第1方面軍解放該城。該方面軍左翼和中路的部隊的任務則是繼續在捷克斯洛伐克發動攻勢。

  蘇軍最高統帥部給朱可夫和科涅夫派去大量增援部隊。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和烏克蘭第1方面軍兩者加在一起的兵力之大令人驚訝:一百六十三個師、三萬二千一百四十三門火炮和迫擊炮、六千四百六十輛坦克和自行火炮、四千七百七十二架飛機和二百二十萬人。在即將發動的攻勢中,蘇軍擁有大大超過德軍的優勢兵力兵器:兵力5.5比1、火炮和迫擊炮7.8比1、坦克5.7比l、飛機17.6比1。在各方面軍的進攻地域,部隊的平均戰役密度為每一點三英里正面有一個步兵師。火炮密度達到每英里正面有一百零三門火炮和迫擊炮,而坦克和自行火炮的數量平均每英里為十九輛,《蘇聯偉大衛國戰爭史》一書的作者們在一段典型的克制性陳述中說:

  在戰線中段,戰略態勢是對紅軍有利的……在獲得對敵軍的巨大優勢,並佔領有利的進攻陣地的情況下,蘇聯武裝部隊牢牢地把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敵軍儘管還擁有強大的力量,但已不能在蘇軍主要突擊方向上建立足夠的火炮和坦克密度了。所有這些為紅軍在波蘭領土上的勝利進攻,並最後低放波蘭創造了有利的前提條件。

  朱可夫和他的司令部人員擬定了進攻的詳細計劃,決定對縱深兩英里的地域進行兩個半小時的火炮彈幕射擊,為白俄羅斯第五方面軍部隊實施突擊作準備。工兵部隊則要在佈雷區掃清通道,並設置障礙物以阻滯敵軍的反擊。他們修築了新的道路,修復了原有的道路,並在維斯瓦河上架起橋樑。在馬格努舍夫登陸場和普瓦維登陸場,儲存了大量給養、彈藥和燃料,各個醫療隊準備了治療和後送傷員的設備。僅在朱可夫的方面軍,就建立了共有六萬零三百張床位的一百八十所野戰醫院,在後方還另外準備了六萬八千張床位。準備好了供輸血用的血漿。在白俄羅斯第五方面軍中,有三萬二千五百人獻了血,其中包括四千多名波蘭人。在政治軍事方面。波蘭政府和蘇聯政府的代表進行了磋商,決定把米哈伊爾·羅瓦一齊米爾斯基上校的波蘭第1集團軍,置於朱可夫的戰役指揮之下。

  《蘇聯偉大衛國戰爭史》一書,幾乎沒有提供每個司令員對於戰役的全面實施所起的作用的細節。而且,由於這本書出版時,正值朱可夫失寵期間,因此,作者們寫到他的時候,總是一筆帶過。所幸的是,在他六十年代中期恢復名譽的同時,人們對他的領導作用作出了一些正直的評價。

  一位党的發言人、過去曾擔任過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軍事委員的K·Q·捷列金中將的描述便是一例。他寫道:

  朱可夫從擔任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司令員職務的最初階段起,就盡力鼓勵整個領導集體的高度創造精神和團結一致。巧妙地引導它努力完成任務。他以一絲不苟的認真態度從事戰役的準備工作。他緊緊抓住所有各個方面,詳細地擬定計劃,進行計算,並與各兵種司令員、勤務主任、集團軍司令員們進行核對;他還在地圖上和沙盤上進行演試。在整個戰役過程中,朱可夫司令員密切地注視著戰役的進展,他嚴格地控制、一絲不苟地要求執行計劃和命令。要求有關負責人對缺乏組織和缺乏後勤能力負責。說真的,對於這些做法,並非所有軍事首長都感到高興的。

  不應該忘記,即使最小的戰役的勝利,也有賴於許多因素的配合。一個地段出了毛病,立刻就會影響到另一些地段……總的說來,我們方面軍這個集體對T·K·朱可夫的充沛精力、堅毅和果斷一直是很敬重的。他的傑出的組織能力和領導才能在偉大的衛國戰爭的最後幾次戰役中,得到了充分的發揮。①

  ①斯維特利申著《從士兵到元帥》,載蘇聯《軍事史雜誌》,1966年11月號,第39頁。——原書注

  1月12日,攻勢開始了。烏克蘭第雙方面軍的部隊,從他們在維斯瓦河沿岸的陣地出擊了。第二天,經過短暫的、但很猛烈的炮火集中射擊後,朱可夫的白俄羅斯第醜方面軍的部隊,從馬格努舍夫登陸場和普瓦維登陸場同時發起突擊。當日日終,從馬格努舍夫登陸場發起突擊的部隊強渡了皮利查河,楔入德軍陣地約達七點五英里。從普瓦維登陸場實施的突擊取得了更大的勝利:紅軍部隊渡過了茲沃倫卡河(拉多姆和普瓦維之間維斯瓦河的一條支流),攻佔了茲沃倫防禦據點,與德軍展開了爭在拉多姆的戰鬥。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