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伊紮克·拉賓 | 上頁 下頁
四三


  正當敘以談判一籌莫展,無從下手之時,約旦國王侯賽因來了個「見縫插針」。因為侯賽因發現,拉賓在1993年9月12日以後,一直忙於與巴勒斯坦和敘利亞談判,他十分擔心約以和談長期擱置會再生變故,況且他認為在敘以談判未出現進展之時若與以色列和談獲得突破將不啻為一良計,更不用說會促進約旦經濟、外資投入的進展了。

  1994年6月,侯賽因借訪美之機,通過克林頓向以色列表示了願意和談的願望。18—19日,拉賓即責成佩雷斯選派代表赴死海附近的約以邊界進行了46年來的首次「歷史性會談」,雙方廣泛地交換了意見。

  7月20日,佩雷斯成為46年來踏上約旦領土的第一位以色列領導人,與約旦外交大臣及來訪的美國國務卿克裡斯托弗進行了三方外長的經濟談判。

  7月25日,美國白宮的南草坪又是一片人頭攢動,又一個激動人心的時刻將要到來。拉賓與侯賽因國王,還有作為見證人的克林頓總統分別在標誌約以和解的《華盛頓宣言》上簽了字,兩國邊界在此確定,宣言還指出了兩國用水權利的原則、經濟合作的原則,確定了拉賓與侯賽因的定期會晤,於此約以兩國也走上了和平而告別敵對戰爭的道路。

  拉賓與佩雷斯的合作,使中東和平的進程大大超過了人們預料的速度。美國甚至開始由克裡斯托弗遊說敘利亞總統阿薩德,告訴他,拉賓——佩雷斯工黨政府可能是最適合的談判夥伴,勸說阿薩德千萬不可坐失良機。


  §路漫漫

  然而,就在《華盛頓宣言》簽署的第二天,敘利亞官方報紙《十月日報》便撰文指出阿拉伯國家單方面同以色列媾和削弱了阿拉伯的整體力量,事實上是對以色列的一種讓步。

  黎巴嫩總統赫拉維26日也批評說,約旦單獨與以議和是不能令人信服的,他強調黎巴嫩將信守中東全面和平的承諾,不會在敘以和解前與以色列和解。

  拉賓對此雖均在意料之中,但對和平進程的下一步該向何處發展仍是難以預測。有一點上,他與始終在中東和談之中起積極作用的埃及人是一致的,中東真正的和平必須在以色列、敘利亞、黎巴嫩三方達成和平協議之後才能實現。令拉賓感動的是,穆巴拉克已經承諾,「準備繼續為打破敘以和談的僵局而努力。」

  當然在以、敘間穿梭的一直都還有美國人的身影。

  令人沮喪的是,敘以談判在戈蘭高地問題上始終一波三折,難以磨合。拉賓允諾下,佩雷斯在7月的一次講話中,公開承認敘利亞對戈蘭高地擁有主權。

  對於以色列的這一靈活而積極的舉動,阿薩德為難了,因為在巴以和約的和談之後,敘利亞可以回旋的時間和餘地都不多了,敘利亞只能不失時機地作出歷史性的選擇。7月28日,拉賓再一次敦促阿薩德儘快與以色列進行「直接的,悄悄的會談」,他要阿薩德以「公開的和平姿態」使公眾相信,大馬士革也願像巴解組織和約旦一樣與以色列結束戰爭狀態。拉賓強調和平是自願的,如此一來,和平主動權似乎又拿到以色列手中了。

  但敘利亞與以色列的積怨太深了,阿薩德的『以和平換取領土」要求以色列必須儘快歸還戈蘭高地,雙方的互不相信太嚴重了,誰都不肯邁出讓步的第一步。

  拉賓事實上也是處於內外的困頓之中的,敘以和談僵局令人無計可施,國內反對派又總要伺機出來與拉賓唱反調,幸好佩雷斯這時已成了他的戰友與夥伴,工黨內部也是團結的。

  奧斯陸協議和塔巴協議,使猶太極端主義勢力的「大以色列」夢想破滅了,以「土地換和平」被他們大肆污蔑。利庫德集團等極右勢力頻頻推出對工党的不信任案,每次拉賓內閣都是如履薄冰一般地在最後關頭以微弱優勢將不信任案挫敗。

  令人憂慮的是拉賓和他的內閣部長們成為了右翼勢力眼中的「劊子手」、「叛徒」,甚至是「納粹分子」,右翼分子以各種方式恐嚇他們。軍人出身的拉賓對此並未嚇倒,他曾在使美期間,在恐怖分子聲稱安放了炸彈的禮堂中作完了他令人振奮的演講,然而這一次,在以色列,不幸確實就要向拉賓走來了。

  拉賓一直都是樂觀的,他與許多大學教授們一起討論以色列的前程,教授們認為長期戰爭已使以色列經濟、技術競爭力優勢大減,若還不停止戰爭狀態,全力復蘇經濟,以色列在未來甚至會重新面臨滅頂之災。拉賓心領神會,也把這些講給了內閣部長們,部長們都不禁聯想到以色列巨額的軍費開支與高達11%的通貨膨脹率,以此,作為了他們矢志追求和平的深層動力。

  1994~1995年間,拉賓一直沒有停止對和平進程的積極探求,然而闖下敘以和談這最後一關確實是太難了。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