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伊紮克·拉賓 | 上頁 下頁
二四


  拉賓即將離開美國時,有許多的美國猶太人組織的朋友來為他送行,拉賓為此流下了激動的淚水。在過去的歷史中,猶太人曾是一個沒有疆土的民族,他們沒有國家的保護,更沒有什麼物質的勢力和武裝,唯一的生活法則,便是靠智慧,用精神,用不屈不撓的努力與進取,生存在四面楚歌的世界中。美國的猶太人同樣如此,他們大多20世紀初才來到這裡,幾乎從身無分文起家,而到了70年代,猶太人已遍佈美國科教、文化、法律和經濟等領域和部門。28%獲得諾貝爾獎的美國人是猶太人,猶太人巨匠愛因斯坦曾將美國帶入了一個嶄新的核時代,猶太人還佔據了東部名牌大學中30%的教授、教員職位一戰結束時,一支龐大的、具有最強經濟實力的猶太人社團就已在美國形成了,加上二戰時新移民的補充及戰後的發展,這個社團在美國政壇上也開始嶄露頭角。

  他們始終對遠方的聖城耶路撒冷有一份深深的眷戀之情,為此他們一直最積極地出面維護以色列的利益,維繫以美兩國極其特殊的關係。

  在拉賓使美期間,這些猶太人無論是政府要員、富商大賈還是學者、社會活動家都給予了拉賓大力的支持與關注。拉賓在猶太人社團中還樹立了很高的威信,為此美國政府才對拉賓懼怕三分,他背後是兩黨競選一半資金的提供者。拉賓不僅感激他們多次的難中相助,亦被他們對各地猶太人的同情與幫助深深感到,包括參議員亨利·傑克遜提出的那個著名的限制蘇聯貿易最惠國待遇的修正案,蘇聯人對要求移民出境的猶太人徵收「教育費」,傑克遜正是不能容忍蘇聯對猶太人的這種不公平待遇。在那次活動中,拉賓毫不猶豫地支持了傑克遜,兩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1973年11月3日,拉賓終於又重新踏上了以色列的土地,歷時五年的大使生涯告一段落了。拉賓這時的心情十分激動而複雜,自己從一個軍人經過五年縱橫捭闔而又荊棘叢生的外交生涯洗禮變得更加理智和具有政治家的成熟氣質了。

  但令拉賓失望的是,儘管那次尼克松祝他生日快樂時,梅厄夫人曾說過「看他的表現」,但回國後根本沒有他表現的機會。儘管在大使任期期間,梅厄夫人曾多次要調其回國任部長,但這時部長的位置早已坐滿了,工党的領袖們只好讓他再等一等,至少要在這一年10月份的大選結束後才能見分曉。

  §第六章

  §贖罪日的短命政府

  拉賓見抱負一時難以實現,只好投入工黨內部做一些瑣碎的工作。拉賓知道自己兢兢業業地為工黨的大選出力是會彌補自己資歷的不足的。事實上工党的元老們確實是一直在注意這位戰功累累的將軍和功勞卓著的駐美大使,但在秋季,換屆改選投票中僅把拉賓排在了根本不可能當上什麼部長的工党候選人名單第20位。拉賓是失望的,但他仍一直繼續著他為工黨競選的演說、遊說工作,而且他的投入讓人們無不聯想起當年那個驍勇無畏的帕爾馬契戰士。拉賓似乎只能當個議員了,已經51歲的拉賓的心裡敲的是極不情願的邊鼓。

  在中東,蘇美勢力的長期彼消此長在這一時期反而都支持這樣一個事實,即,埃以雙方長期的僵持與「不戰不和」,二者都想借此擴大自己在中東的影響,特別是蘇聯,儘管不斷提供武器給埃及、敘利亞,但他僅僅是想讓這種「緊張的僵持」能夠繼續下去,美國十分珍惜以色列這張「王牌」,不想有太大的變化去改變以色列的有利地位。

  而埃及經濟上早已無力承擔不斷增加的巨額軍費開支了,這些已足以加劇國內的政治矛盾。以色列以沒有戰略縱深為由,把戰火全燒到了別國的領土之上,以色列腹地乃至半土的經濟十分發達,這亦使埃及仇視不已。薩達特認為該使中東局勢」熱化」起來,只有這樣才能使美蘇設法尋求解決中東問題的新辦法,從而早日結束「不戰不和」的局面,國內的政治矛盾也可借此消融。這個「以戰迫和」的思想是蘇聯人曾極力反對的,但薩達特既然已驅逐了全部蘇聯專家,自然也不顧這些了,果然,就在這一年10月6日下午2時零5分,埃及、敘利亞軍隊同時向以色列發動進攻。

  埃及已採用了以色列在「六天戰爭」時的對策,把作戰計劃保密到戰前的最後一分鐘,同時也對以色列將首先啟動的空軍也設下了埋伏。開始以後,2000門埃及大炮對以軍戰地狂轟亂炸,突擊隊很快包圍了蘇伊士運河,以色列起飛欲還擊的飛機亦被埃軍的薩姆地對空導彈悉數擊毀了。這一天,埃及甚至還攻破了被以軍自詡為攻不破的「巴列夫防線」。敘利亞部隊在以色列北部攻擊,攻佔了戈蘭高地,伊拉克、約旦、沙特阿拉伯也參戰了。這就是阿拉伯人精心策劃的第四次中東戰爭。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