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伊紮克·拉賓 | 上頁 下頁 |
六 |
|
§第二章 §戰爭已經走來 阿隆的勸阻確實一點沒有錯,阿、猶的衝突越來越頻繁。成立不久的聯合國正在試圖解決這一爭端,曾經狂妄一時的英國當局也開始感到無能為力。戰爭或許是真的難以避免了。 伊休夫的每一位成員都在致力於建立猶太國的最後努力,剛剛到任的猶太辦事處防務委員本—古裡安還是猶太建國協會執行機構主席,由他領導軍事讓拉賓感到十分欣喜。可是本—古裡安到任的一席講話讓大家如夢初醒一般地感到一陣恐慌,他說哈加納擁有的全部武器僅僅是10073支步槍,186挺重機槍,444挺輕機槍,兩英寸口徑迫擊炮672門,三英寸口徑迫擊炮96門戰鬥力頗強的「野戰軍」——哈加納僅有幾千人的帕爾馬契可以打硬仗訓練有素,一支「遊擊隊」式的武裝怎能與機械化裝備的阿拉伯強敵拼殺?更可悲的是許多戰士是十幾歲的大孩子,根本連坦克、大炮、飛機都沒見過,因為伊休夫還根本沒有過這些武器。善良的猶太人在二戰結束前接受了英國人的意見,不但未發展軍事力量,反而裁軍50%,裁下的不少優秀的帕爾馬契戰士還在本—古裡安的鼓勵下開赴歐洲戰場,參與英法協同對德軍作戰。拉賓認為本—古裡安犯了這樣一個粗心的錯誤,實在令人遺憾。然而,拉賓卻也是一直十分敬重這位領袖,本—古裡安近乎神奇的政治遠見、堅定的信念和敢幹能幹的勁頭讓拉賓十分敬佩。拉賓與其他猶太青年人一樣把本—古裡安看成是當時威信極高,無可爭議的領袖。 1947年10月,被英國拋棄的猶太人又被美國人拉過去,聯合國早期一直是由美國把持的,支持猶太人的還有蘇聯以及在美國施壓下的拉美諸國。11月29日,聯大分治決議通過,以色列國建立得到聯大的認可,立時,幾十萬猶太人歡欣鼓舞,拉賓這時已是帕爾馬契的副司令員兼作戰部長,在特拉維夫的歡慶活動中,拉賓與大家一起歡呼雀躍,確實,久遭磨難的人們就要擁有自己重建的國家,腦海裡是一座金碧輝煌的「第三聖殿」 阿拉伯人被聯大的「大國政治」激怒了,耶路撒冷的猶太人首先受到阿拉伯人的襲擊,有1/6的猶太人居住在這座聖城裡面,阿拉伯人來勢洶洶,欲先取老城,再攻全城,還未建國,強敵即已兵臨城下。 以色列為換得盼望已久的分治決議,竟在分治決議中妥協地接受把耶路撒冷作為一塊「飛地」,而阿拉伯人並未接受這一協議,猶太人只能被動地防備而不敢去輕易出擊,戰爭的主動權在阿拉伯人手裡,更何況大部分的其他猶太人都居住在地中海沿海平原和北部加利利,僅有一條路過阿拉伯人居住區的70公里公路與耶路撒冷相連,阿拉伯人占盡天時地利。 這一次拉賓要指揮帕爾馬契戰士保證70公里的「生命線」能夠暢通無阻,「暢通」只能是奢望,因為阿拉伯人搶先佔據了兩處關鍵地段——成為難纏的「死亡點」。一處是公路在阿雅隆山谷中拉特隆一段,另一處就是再往東的阿雅隆山谷出口,這兩處一處是需汽車曲折爬升的高地,另一處是通路極其狹窄的谷地,平庸的狙擊手都敢保證在這兩處伏擊成功,因為軍車開到這裡必然會減速行駛的。生命線連接著特拉維夫與耶路撒冷,耶城的一切補給食物,彈藥、武器甚至飲用水都有賴它去完成,因而兩處「死亡點」給拉賓出了極大的難題。 拉賓得知戰友為運送物資在拉特隆車翻人亡,心中十分煩悶,然而確實沒有可行的辦法。因為「敵強我弱」這是猶太人對阿各個衝擊點的共同之處,要麼硬拼要麼就是用計了。年輕戰士建議把鋼板焊到駕駛倉兩側。但施行不久,拉賓又難受地看到了運回的隨車戰士的屍體,在交叉火力射擊下,為了保護司機,年輕人犧牲了。許多戰士絕望起來,拉賓親自參加了多次的護送,使戰士們又振奮起來。拉賓找來更多的鋼板把貨車變成土造裝甲車,可是不久對方又制出土造穿甲彈,阿拉伯人以逸待勞,「生命線」還是一再告急。 耶城的形勢已經十分嚴峻,那裡甚至還有親阿的英駐軍在搗鬼,他們按聯大決議要到1948年5月14日才能撤走,戰爭、生活必需品的匱乏已使城中的猶太人難以維持。這時,哈加納才增援拉賓部隊搞了一次「納契松行動」,以強攻把敵人暫時驅離公路,而趁機連續6天搶運300多車的物資補給,可增援一走,拉賓又被趕了出來,「死亡點」又在阿拉伯人控制之下了。 4月15日,拉賓被任命為帕爾馬契新建「哈雷爾旅」上校旅長,部下官兵增至2000人,然而本—古裡安在任命通知之後,又通知伊紮克·薩德將率部增援拉賓再搞一次大規模的運送行動,拉賓認為阿拉伯人上一次的退避可能是預計不足,這一次少不了一場惡戰了。然而這場惡戰並未打成,因為他又收到本—古裡安的另一道命令,命拉賓率部于20日淩晨開赴耶路撒冷。拉賓知道此行或許比打通生命線更加凶多吉少。因為本—古裡安是得知英軍可能提前撤出耶城才出此計的,拉賓對這條消息是懷疑的。 350輛卡車組成的長龍天才濛濛亮便出發了,果然在拉特隆遭到了阿拉伯人的襲擊,本—古裡安親眼所見20輛卡車被擊毀,20多名戰士倒在了硝煙中,拉賓後來使出了最後的本錢——兩輛從英軍那偷來的裝甲車,才打退了敵人。耶路撒冷的援軍趕到時,本—古裡安和拉賓以不同的感受接受了這樣一個事實,援軍戰士說,英軍根本沒有撤出。本—古裡安和拉賓的額角卻滲出了汗珠,趁英軍撤出而搶佔地盤已經不可能,而且這次面對的是英駐軍和阿拉伯人兩個敵人。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