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耶穌 | 上頁 下頁
四〇


  早有人把亞那審問耶穌的情況報告了該亞法。該亞法被迫孤注一擲,等耶穌一解到就立即正式開庭審問。該亞法坐在大祭司的座位上,兩旁是兩個半圓形的議席,坐著70名議員,其中大多數人反對耶穌,雖然也有人同情耶穌,如法利賽人尼哥底母,但他們人少勢孤,憚於該亞法的淫威,不敢據理力爭,只好默默地坐在那裡,敢怒而不敢言。證人(原告)是預先指定的,證詞則是臨時編造的。一開庭,證人們就七嘴八舌地控告耶穌,但是他們的證詞破綻百出,自相矛盾,把嚴肅的審問弄成了一場鬧劇。

  該亞法又氣又惱,不得不親自出馬。他站起身來問耶穌說:

  「這麼多人控告你,你還有什麼話說?」

  耶穌昂然站在那裡,一言不發,對這些人的控告,他根本不屑一顧!

  該亞法氣急敗壞地大聲說:

  「我指著永生的上帝叫你起誓告訴我們:你是上帝的兒子嗎?」

  耶穌堅定地回答說:

  「你說的是!」

  該亞法馬上撕裂自己的衣服,歇斯底里地吼叫說:

  「你們都聽見了吧,他說了褻瀆的話了。何必另找證人呢!你們說,該怎樣處置他?」

  「定他死罪!」那些人亂嚷著說。

  猶太人最神聖的權力機構——耶路撒冷公議會——就這樣荒唐地將耶穌定為死罪。但是,在羅馬帝國統治下,猶太人的公議會雖然給耶穌定了死罪,卻沒有權力執行這種判決。按照法律程序,猶太人必須把他們的最高判決呈交當地羅馬總督批准執行。該亞法只好吩咐祭司們把耶穌押送到羅馬總督本丟·彼拉多那裡去。因為當天是逾越節的預備日(即逾越節的前一天),按照猶太教規,總督府是異教徒的衙門,大祭司如果進入這「不潔之地」一定會被玷污,下午就不能在聖殿裡主持獻祭大禮,所以該亞法就寫了一份公文讓祭司轉呈彼拉多請求他批准耶路撒冷公議會對耶穌的判決並立即執刑。他自己則帶領一群反對耶穌的人——如被耶穌趕出聖殿的商販和一些撒都該人、經學家、法利賽人等——到總督府門口去製造聲勢,給彼拉多施加壓力。

  羅馬總督府設在耶路撒冷聖殿西北角外的安東尼要塞裡,羅馬政府在這個要塞裡駐有重兵以對付猶太人暴亂。為了應付逾越節期間猶太人可能發動的意外事件,羅馬駐猶太總督本丟·彼拉多已提前從凱撒利亞到耶路撒冷來親自坐鎮。他在耶路撒冷城內外佈置了許多密探,對耶路撒冷的局勢及發生的一切全都了如指掌。他知道耶穌是一個和平主義者,曾在加利利拒絕過奮銳黨擁立他作猶太王的政治要求,現在又拒絕了匕首黨的同樣要求;他理解耶穌騎著驢駒進入耶路撒冷的用意;他佩服耶穌潔淨聖殿的勇敢行為;他知道耶穌從未觸犯羅馬的任何刑律;他知道耶穌與祭司集團的矛盾只是宗教信仰之爭而不是政治權力之爭;他知道亞那、該亞法等人的借刀殺人的陰謀詭計……所以他不想介入猶太人內部的宗教鬥爭。彼拉多還是一個傲慢的羅馬人,他素常就看不起亞那、該亞法等人,決不肯幫他們的忙。但是,如今該亞法依照羅馬法律程序把耶穌押送到總督府來,他也就不得不履行羅馬總督的職責了。

  4月7日一早,滿心不耐煩的彼拉多不得不起來穿上禮服審理這件他不願意插手的猶太人的案子。他決定秉公處理。

  祭司們和差役把耶穌押到彼拉多面前,並呈上該亞法寫來的公文。

  彼拉多草草地看了一遍公文,上面全是他意料之中的話,然後抬起頭來端詳眼前這位轟動耶路撒冷全城的人物。彼拉多雖然對耶穌的各個方面都有較詳細的瞭解,但這還是第一次見到他。出乎他意料之外的是這位被控謀反的猶太人竟是一位和善文弱的人。他神色鎮靜毫不慌張地站在那裡,臉上被打得青一塊紫一塊,衣服也被撕破,露出明顯的鞭痕。彼拉多知道耶穌已經遭到該亞法的私刑拷問了,不由得皺起了眉頭。他對該亞法等人的這種做法非常反感。

  彼拉多並不忙於審問耶穌,他慢慢地走出總督府站在門口臺階上,嘲弄地對聚集在門前的眾猶太人說:

  「你們不是已經懲罰過這個人了嗎,為什麼又來找我呢?」

  「我們沒有處死人的權力。」眾猶太人亂嚷著回答。

  「為什麼要處死他?」彼拉多問。

  「他自稱是猶太人的王,到處煽惑群眾,意圖造反!」眾猶太人亂嚷。

  「你是猶太人的王嗎?」彼拉多轉身進門來問耶穌。

  「你說的是!不過,我的國不屬這世界。」耶穌說。

  這是一個意外的回答。彼拉多沉思了一下,又轉身走出來問眾猶太人說:

  「這就算造反嗎?」

  「他在猶太全地都是這樣蠱惑人心,從加利利到耶路撒冷。」

  彼拉多把臉一沉,宣佈說:

  「按照羅馬法律這不構成死罪。我要責打他,然後釋放他。」

  混在人群中的該亞法一聽彼拉多要釋放耶穌,不禁慌了手腳,趕緊指使那些猶太人亂嚷:「處死這個人!處死這個人!」

  彼拉多知道這是該亞法搞的鬼,就想出一個對付他的辦法來:按照舊例,每年逾越節猶太人可以向羅馬總督請求釋放一名囚犯給他們。彼拉多宣佈他要按照這個慣例釋放耶穌。該亞法就指使眾猶太人高喊:「我們要巴拉巴!」

  ——巴拉巴是當時一個因殺人罪而被判死刑的犯人。①

  ① 《福音書》稱巴拉巴是在作亂時殺過人的罪犯。根據約瑟弗斯的著作,可知當時有不少下層民眾為生活所迫,不得不鋌而走險,被稱為「叛亂的歹徒」,但群眾並不把他們看作是真正的盜匪。《福音書》的這段記述很可能反映的是猶太戰爭前後猶太社會對羅馬統治的態度,他們寧可選擇代表武裝反抗的巴拉巴,而放棄了主張和平的救世主——耶穌。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