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雨果 | 上頁 下頁 |
三八 |
|
§第三節 《九三年》(上) 雨果早就想寫一部反映第一次法國大革命的小說。 他的父親曾經參加過當年平定旺岱保王黨叛亂的戰役,那如火如荼的年代自幼就在他的心中深深紮下了根。 他酷愛創作那些具有史詩意義的重大題材,那些具有挑戰性的重大歷史事件。只有在風口浪尖遨遊,方能顯英雄本色。10年前,也就是1862年,雨果便開始為這件事著手準備了;如今,已經到了瓜熟蒂落的時分。 1872年8月,雨果攜全家再度離開巴黎,前往當年他曾被放逐過的格恩濟島。 離開了喧鬧的巴黎,他終於能靜心創作了。除了繼續寫作有關《歷代傳說》的有關片斷和其他文學作品外,他將主要精力放在《九三年》的創作之中。到第二年夏天,雨果終於完成了這部大著。該書於1874年出版。 法國大革命發生於1789年,那是近代世界文明史上第一場由資產階級領導的以激烈的暴力鬥爭形式推翻現存封建統治的大革命。其意義非同凡響,影響深遠。在那場史無前例的大革命中,巴黎人民攻陷巴士底獄,將法國國王路易十六送上了絞刑架,同時宣告了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的成立。法國封建勢力不甘失敗,他們與由歐洲君主專制國家如奧地利、普魯士、荷蘭、西班牙、意大利、俄羅斯組成的反革命同盟沆瀣一氣,在國內煽動叛亂,對新生的共和國進行瘋狂的反撲。在1793年,法國的83個郡中,有60個郡裡出現反革命暴亂,尤以發生在法國南部旺岱森林地區有10萬農民參加的叛亂最危險、最具威脅性。處在危急中的共和國臨時政府採取果斷措施,派出共和國軍隊,大力平定了旺岱叛亂,從而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共和國政權。 1793年是法國大革命中的關鍵時刻,這一年革命與反革命兩種力量的大決戰,最終決定了法國自身的前途——它為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奠定了基礎。雨果選擇了這一年作為小說的標題,並將共和國軍隊與旺岱保王黨勢力的鬥爭作為故事的背景和主線,是具有深刻的意義的。而這部小說的成功,不僅進一步奠定了雨果作為世界級文學大師的地位,而且使世界文學寶庫中有了一部生動表現法國大革命的最出色的傑作。 《九三年》共分三部,分別為《在海上》、《在巴黎》和《在旺岱》。故事情節也分別在上述標題標明的三種環境中展開。 1793年5月,一支由30人組成的轄屬巴黎志願兵紅帽子聯隊的小分隊正在布列塔尼的一個森林中進行緊張的搜索。他們在叢林深處發現了農婦米舍爾·佛萊莎和她帶著的3個小孩。佛萊莎在大革命前深受封建統治之苦,戰亂發生後,她的房子焚于戰火,丈夫死于戰爭,她只好帶著3個孩子東躲西藏,其中最大的孩子還只四歲。曹長杜拉和他的士兵們對佛萊莎母子的不幸深表同情,他們收留了這一家子,並宣佈這3個小孩是聯隊的孩子。 同年6月1日傍晚,一艘英國軍艦悄悄駛往旺岱方向。這艘軍艦上載有30尊大炮,更載著一個著名的保王党頭子,這就是布列塔尼親王朗德納克侯爵。 當時旺岱的叛軍在共和國軍的沉重打擊下節節敗退,分崩離析,朗德納克此次赴法的任務就是要重新整合旺岱的叛軍力量,統率全境叛軍的行動。軍艦在行進中出現了事故,大炮大都撞壞了,還死了好幾個炮手。 為此,朗德納克下令將那個失職的水手就地處決。這艘軍艦後來遭到共和國軍的八隻戰艦的截擊包圍,但朗德納克在水手阿爾馬羅的幫助下乘舢板逃離險境,並成功抵達布列塔尼。阿爾馬羅就是被朗德納克處決的那個水手的兄弟,他本來打算為哥哥報仇,但卻被朗德納克的人格力量所征服,同時也為朗德納克的宗教宣傳所感動。他放棄了復仇意願,死心塌地地追隨朗德納克行動。他拿著朗德納克交給他的綠綬帶,去布列塔尼各地聯絡叛軍,傳達朗德納克的命令。而朗德納克則獨自行動。當時到處張貼著共和國軍緝拿他本人的佈告,但他卻得到了一位老乞丐的幫助。朗德納克後來順利地找到了旺岱的一支7000人的叛軍,他率領他們燒殺擄掠,襲擊共和國軍。朗德納克極其冷酷兇殘,他不僅下令殺死傷兵俘虜,還下令將女人也一併殺掉。最後叛軍向孩子的母親佛萊莎開了槍,並將3個孩子作為人質劫走。 此時,在巴黎的革命統帥機關——國民公會內部,出現了不同意見的分歧。共和國三執政中的羅伯斯庇爾認為平定內亂是當務之急,因為旺岱的保王黨已經有了統一的領袖,布列塔尼就要成為國王的勢力範圍;丹東與羅伯斯庇爾的看法正好相反,他認為共和國的危險來自外來侵略,普魯士是對法國的真正威脅;而三執政中的最後一個馬拉卻認為真正的危險是革命內部的腐敗、投機和寬容。三個人互相攻訐,爭論不休。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