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肖邦 | 上頁 下頁


  第一章 搖籃曲

  1. 定居華沙

  阿達爾貝·瑞夫尼興沖沖地闖進客廳,蓬亂的頭髮就像潦草的樂譜符號堆積在一起,消瘦的臉上帶著狡黠的神色,嘴裡噴出一股強烈的煙草味,「下午好,尼古拉·肖邦先生。」

  尼古拉·肖邦夫婦一看是自己兒子的鋼琴老師,便彬彬有禮地站起。

  瑞夫尼的手在滿是污垢的風衣裡摸索了一番,抽出一份鉛印的樂譜,印著一首《G小調波洛奈茲》的波蘭舞曲。

  尼古拉·肖邦夫婦不由得相視一笑,認出了這是7歲的兒子最近即興譜寫的,並曾用流行的花哨體題寫了一行字:獻給沙貝克家一位年輕的伯爵小姐。

  這時樓上傳來了柔和的鋼琴聲,像一股泉水歡快地流動著,流進了瑞夫尼和尼古拉·肖邦夫婦的心間。

  脾氣古怪的瑞夫尼年逾花甲了,但他的耳朵仍然能捕捉到升降半音的細微差別。

  他細眯著眼,好像在細細品嘗著一道美味佳餚。一個堅定的信念越來越頑強地佔據著他的心靈:尼古拉·肖邦的兒子是一名神童,具有非凡的音樂天才。

  尼古拉·肖邦暗自慶倖,當初沒有讓平庸的鋼琴女教師踏進家門,否則這位老朋友瑞夫尼會瞪圓他那雙嚴厲的小眼睛。

  波蘭華沙中學的學生都熟悉尼古拉·肖邦教授的名字,都很喜歡聽他講授的法語課程和豐富多彩的法國文學。

  他的妻子朱絲蒂娜·克琳紮諾夫斯卡(1782—1861)清楚地知道一個敏感的事實:尼古拉·肖邦不願提及自己的法國姓名和出身,總是認為自己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波蘭人。

  1806年6月2日,她與尼古拉·肖邦先生的婚禮是在華沙以西布羅肖夫的一個羅馬天主教堂裡舉行的。

  當時35歲的尼古拉先生的身份是熱拉左瓦·沃拉莊園的法語家庭教師,24歲的妻子朱絲蒂娜是這個莊園的女管家,促成這場美滿婚姻的正是莊園女主人沙貝克伯爵夫人,她是朱絲蒂娜的教母。

  戰亂的動盪局勢伴隨著尼古拉的婚禮,第二年的4月,尼古拉有了第一個女孩。伯爵夫人擔任了這個女孩的教母,並表示願意讓女孩隨自己的名字叫露德維卡(1807—1855)。

  熱拉左瓦·沃拉莊園只是伯爵夫人擁有的三座別墅中最小的一處,距離華沙以西有28英里,在通往波茲南的大路旁。

  尼古拉·肖邦夫婦被安頓在一套小村舍裡,1810年2月22日晚上6時,他們的第二個孩子降臨了,是個男孩。

  不知什麼原因,兩個月後,40歲的尼古拉才去登記註冊,登記儀式仍然是在四年前尼古拉舉行婚禮的那座教堂裡舉行。

  出生證明上寫著這名男孩的名字:弗雷德裡克·弗朗索瓦·肖邦。

  尼古拉夫婦興奮不已的心情,當初只是為了生個男孩。按照尼古拉的意願,男孩名字中的「弗朗索瓦」是用法語拼寫的,這正是尼古拉父親的名字。

  對親人的深深眷戀中又蘊藏著對男孩身上寄託著某種幸福的憧憬:

  才華、志氣、榮譽,誕生一個嶄新的「肖邦」。

  1810年10月,尼古拉夫婦告別了伯爵夫人一家,搬到了華沙,這時弗雷德裡克·肖邦才7個月,還偎倚在母親的懷裡貪婪地吮吸著奶汁。

  ……

  樓上的鋼琴聲已融入在漸漸濃郁的暮色裡,客廳裡的尼古拉夫婦和瑞夫尼還沉浸在七色音符的旋律中。

  「弗雷德裡克……」露德維卡匆匆闖進來,她的尖叫聲劃破了客廳裡的寧靜氣氛。

  「露德維卡,請小聲點說話。」朱絲蒂娜已看到尼古拉的眉頭皺了一下,便微笑地說著。

  「他說好和我一起彈二重奏的,可是我一轉身,他不見了。」10歲的露德維卡顯然很不高興。

  瑞夫尼站起身來,乾咳了一下,大聲說:「出來吧,弗雷德裡克,我們早就看見你了。」

  在寬大書櫥旁的陰影裡有什麼東西動了一下,瘦小的弗雷德裡克好像不大情願地走出來,「對不起,露德維卡。」

  「別裝傻了。」尼古拉的聲音並不高,弗雷德裡克已忍不住笑出聲,露德維卡卻真的有點生氣了,噘起了小嘴。

  「弗雷德裡克,別鬧了,你看看這是什麼?」瑞夫尼揚揚手中的鉛印樂譜。

  弗雷德裡克有點不好意思地轉過臉去看看父親和母親。

  「祝賀你,弗雷德裡克。」露德維卡興奮得漲紅了臉,她已忘記了剛才不愉快的事。

  「祝賀你,弗雷德裡克。」

  客廳裡不約而同地響起了三位大人的聲音,就像響起了一個美妙的和絃琴音。

  這是弗雷德裡克第一次看到自己的即興樂曲被印成鉛字,他應該感謝這一家小出版行的宗教界要人。

  具有強烈民族自尊心的愛國者則把這件事看作是振奮人心的號角,特別是在被俄國統治下的壓抑現實生活裡。《華沙論壇報》刊登的一文中認真地寫道:

  「這首波蘭舞曲的作者——一位年方8歲的男孩子……是一位名副其實的音樂天才。他能輕鬆自如、恰到好處地演奏最複雜的鋼琴作品,而且還創作了多首舞曲和變奏曲。專家們認為這些作品寫得非常出色,從作者是個幼童這一點來看尤其令人讚歎。」

  讚美天才的誕生,褒揚神童的出現,這其中被注入了鮮明的愛國主題。這種心情也只有經歷了祖國被肢解的痛苦人們才會由衷地產生。

  弗雷德裡克此後30多年的音樂生涯中時隱時現地展現著愛國的旋律,被譽稱為波蘭偉大的作曲家、鋼琴家。

  這正是當初《華沙論壇報》刊登此文的美好願望,以後竟然真的變為現實了。

  不過眼下的弗雷德裡克這時還想撒撒嬌,與露德維卡逗著玩。

  「弗雷德裡克,你在哪兒?」露德維卡的尖叫聲又響起了,不過這回是在樓上,其中還夾著兩個妹妹的稚嫩聲音。

  2. 寬大的白衣領

  弗雷德裡克並不是華沙公立學校的學生,還在家裡自學。他和姐姐、妹妹在很小的時候就學著讀書寫字,並在學習波蘭語和法語方面明顯地受到父親的影響。

  讓孩子們學彈鋼琴是當時波蘭有教養的上層家庭傳統,尼古拉夫婦也想體面地尊重這種風氣。

  最初母親彈琴時,年幼的弗雷德裡克坐在地板上竟然大哭大鬧。但是當他能夠爬上琴凳,琴鍵在他小手下發出聲音時,他又咧開嘴笑了。

  有一天,尼古拉夫婦在飯桌旁都想告訴對方一個秘密:弗雷德裡克很有天賦。於是華沙一家最好的鋼琴廠商製造的大三角鋼琴出現在尼古拉夫婦的家裡。瑞夫尼穿著磨損的黃褲子、黃背心、黃風衣也第一次站在6歲的弗雷德裡克的背後。

  海頓、莫紮特、貝多芬、巴赫等人創作的音樂旋律,開始在弗雷德裡克的小小手指下響起。

  瑞夫尼很快驚奇地發現這名6歲的小男孩能輕鬆地視讀難度很高的音樂作品,只要看看他的靈巧雙手,那大量的單調練習曲簡直是一種多餘的累贅。

  弗雷德裡克憑著敏銳的音樂感覺,往往即興彈奏出一個屬￿自己的音樂世界。他在朗誦,他在唱歌,他在玩耍,他在歡笑。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