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鐵托 | 上頁 下頁
三六


  他還訪問工廠、合作農場和造船廠等。他往往冷不防地來到了,停兩三個鐘頭,同許多人談話。鐵托尤其不忘記戰鬥過的地區。

  鐵托喜歡體育、音樂、繪畫,還喜歡宮殿似的建築。每逢星期六,鐵托往往出城打獵。鐵托的槍法很好,但是他很少真正打獵,倒是更喜歡在曠野走走。

  鐵托雖然是個勤奮的工作者,但他在白天總要擠出一點時間休息。他的晚餐很簡單,不外乎酸奶酪、法蘭克福香腸之類。晚餐後鐵托有時看看電影,他比較喜歡輕鬆快活的影片,但有時候也欣賞一下歷史片和紀錄片。他如果不看電影,就在晚間請些客人來。他最常請的客人有卡德爾、吉拉斯和蘭科維奇。鐵托是個善於社交的人。由於他好客,座上常有客人。鐵托也希圖把政治與私生活區分開來。

  自從南斯拉夫與蘇聯決裂之後,國內經濟生活出現了巨大的困難。在農村,按蘇聯模式建立起來的農業合作社與集體農莊,看來並沒有給南斯拉夫的經濟生活帶來多大積極效果。相反,農村矛盾越來越多,農民與政府的矛盾也變得尖銳起來。面對現實,鐵托採取了大膽的做法:解散農業合作社。農民們回到自己的土地上。

  工廠中的情況也不妙。工廠,尤其是國營工廠,是全民所有制企業,是社會主義的基礎。農業合作社可以解散,把土地分回給農民。但工廠卻不能解體,把廠房和工具分給工人。

  鐵托和他的戰友們對此動了一番腦子,最後想出了「工人自治」的概念,並把它付諸實踐。「自治」的思想,最初是由吉拉斯和基德裡奇提出來的。它一被提出,先是受到卡德爾的肯定。隨後,便得到鐵托的首肯。

  「工人自治」是通過民主的方法,自下而上地選舉代表,組成「工人委員會」;該委員會的主要職權,是直接對工廠進行管理,負責工廠裡從生產計劃到利潤分配一切重大問題的決策。從全國來講,「自治制」有一個由局部到整體、由淺至深的發展過程。1950年,「自治」還限於工礦和交通運輸部門。同年6月,頒佈《勞動集體管理國營經濟企業和最高經濟聯合基本法》,規定把工礦和交通運輸企業的國家所有制改為社會所有制,由直接生產者進行管理。形式是通過選舉產生的工人委員會這種管理機構來進行管理。1952年,頒佈《國民經濟計劃管理法》,改變國家的計劃體制,從此,國家不再對企業下達統一的計劃,而是提出計劃比例和國家指標,供企業參考。

  企業的發展計劃自主制定,企業自主經營、自負盈虧,依法納稅後,自行決定利潤的分配。取消固定工資,企業人員多勞多得。1953年,頒佈《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社會組織和政治組織的基礎與聯邦國家權力機關的基礎的根本法》,把自治原則擴大到了教育、文化、衛生保健等社會活動領域和政治生活之中,使企業自治發展成為社會自治。1964年,南斯拉夫取消了國家投資基金,改由銀行貸款,這樣,便取消了擴大再生產的國家控制權,而把這一權力給予了企業。70年代,又把「聯合勞動」的原則納入自治制,進一步完善和豐富了這一制度。

  在一個時期,自治制度曾被看做南斯拉夫式社會主義的一大象徵,為世人所矚目。

  同時,不結盟也成了南斯拉夫式社會主義的另一大象徵,為世人所矚目。在全球兩個軍事集團對峙日益加劇、集團政治愈演愈烈的情況下,如何發揮像南斯拉夫這樣既不想鑽進東方集團、又不想加入西方集團的中小國家的作用,是鐵托一直在思考的問題。他最終找到了出路。這就是不結盟概念的提出和實踐。

  1956年,鐵托把在非洲佔有舉足輕重地位的領導人埃及總統納賽爾和對亞洲政治具有重大影響的印度總理尼赫魯請到他在布裡俄尼島的住處,三人一起探討了在國際關係中推行「積極的」和平共處原則的可能性的問題。這是「不結盟」思想的萌芽。這之後,由他倡導,與納賽爾、尼赫魯及亞非國家其他一些領導人,如印尼的蘇加諾、加納的恩克魯馬等一起,以積極的和平共處為綱領,把一些不參加集團的國家組織在了一起。這是不結盟實踐的重大一步。1961年,在貝爾格萊德召開了首次不結盟首腦會議,參加會議的有23個國家。1964年,第二次不結盟首腦會議在開羅召開,參加會議的增加到47個。到1986年,不結盟運動成員已發展到101個。

  為了推動不結盟運動的發展,從1956年開始,鐵托不斷在國外奔波。到1968年止,十幾年當中,他先後訪問了30餘個國家。當初,他乘坐自己的「海鷗」號遊船出訪。後來,訪問的國家越來越遠,他不得不改坐飛機,儘管他坐飛機總是感到不適。他每到一處,都受到被訪國家的隆重接待。

  隨著不結盟運動的發展,南斯拉夫的國際地位和鐵托的國際聲望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影響也得到了極大的加強。

  1970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問了貝爾格萊德;同年,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和菲利普親王到南斯拉夫進行了正式訪問。1971年,蘇聯的領導人勃列日涅夫也訪問了貝爾格萊德。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