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鐵托 | 上頁 下頁 |
二四 |
|
最高司令部直接指揮無產階級第一師、第二師和第三師東進。各師得到明確指示,在「任何情況之下」 都要避免陣地戰。具體作戰方案是:突破敵人包圍,趁敵在運動之中,即刻解放完全被敵人佔領的赫格戈維納和門的內哥羅,把敵人的進攻轉變為遊擊隊的進攻。 形勢是嚴峻的。1月31日,鐵托又一次向莫斯科發電,要求得到物資援助。但得到的答案更加令人失望。莫斯科回答說,「因無法克服的困難」,援助不能進行。看來,鐵托只好靠自己了。 7月18日,科斯塔·納吉收到鐵托的一份電報。 鐵托告訴科斯塔,讓他於7月的最後一天在波斯納河左岸迎接最高司令部。他還規定了碰頭的具體地點。 科斯塔明白,鐵托等最高司令部成員回來後要駐紮在他的作戰區域了。科斯塔騎了一天的馬趕到了碰頭地點。 在弗拉希奇山麓,科斯塔遇到了無產階級第一旅的先遣部隊。有些戰士認識科斯塔。科斯塔發現,戰士們臉色發青,也變老了。他們衣衫襤褸,光著腳。 鐵托正坐在一棵砍倒的毛櫸樹的樹幹上。他低著頭在想什麼。他的女秘書茲登卡拿著紙筆,站在鐵托的身邊,在記著什麼。稍遠處,在河岸邊站著幾名英國軍官。年邁的作家納佐爾也在那裡。他正靠在一隻背包上打瞌睡。 弗拉吉米爾·德迪耶爾最先看見了科斯塔。他叫了科斯塔的名字。鐵托抬起頭來。科斯塔看到,鐵托瘦了許多,臉變小了,滿是皺紋。科斯塔看到鐵托的臉後,感覺到,這仿佛是一張反映各種艱難困苦的圖,在這張圖上看到了一切:在奈雷特瓦河上努力尋找出路,在皮瓦山、杜爾米托山、蘇捷斯卡河率部突圍在緊張地對付敵人的第五次進攻的過程中,鐵托收到了莫斯科關於解散共產國際的通知。通知是以徵求意見的形式發給各有關黨的。鐵托回復了莫斯科,說「南斯拉夫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在考慮了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提出的關於解散國際的建議後,表示對這項建議及其理由完全同意」,並「感謝共產國際的幫助,南斯拉夫共產黨已經發展成為一個強大的群眾性政黨」,表示今後「在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的旗幟下」,「不顧一切犧牲,繼續履行它對人民的義務,進行反對法西斯、爭取南斯拉夫各被壓迫民族解放的鬥爭」。 冬天要到來的時候,鐵托從自己的情報系統得到消息,說軸心國一成員「出了毛病」。經判斷,是意大利人準備投降。鐵托沒有從盟國方面得到這個情報。 鐵托為此做了準備。無產階級第一師被派往達爾馬提亞,無產階級第一旅被派到斯普利特,無產階級第二師被派往黑山。在意大利宣佈投降後,這些部隊迫使意軍15個師向遊擊隊繳了械,還有不少意軍俘虜參加了遊擊隊。達爾馬提亞全境解放。這時,遊擊隊已發展到30萬人,南斯拉夫一半的國土獲得了解放。人民對反擊侵略的勝利,已經充滿希望。 1943年11月6日,蘇聯紅軍解放了烏克蘭首都基輔。 當時,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最高司令部設在亞伊策。當天晚上,密洛凡·吉拉斯收聽到了莫斯科電臺的信號。著名播音員列維坦正在播發斯大林關於基輔解放的命令。基輔的解放是令人欣喜若狂的大好消息。 吉拉斯動了感情。他跑上了亞伊策的一個塔頂,按照門的內哥羅人宣佈好消息的傳統方式,朝天放了三槍。 戰士們也聽到了基輔解放的消息。繼吉拉斯之後,大家也開始鳴槍。先是手槍,接著是步槍和機關槍,最後槍聲響徹了全城。 1943年11月29日至30日,鐵托在亞伊策召開了反法西斯會議第二次會議。從政治策略上來說,這次會議是絕妙的一著,甚至超過比哈奇會議,為的是在戰後南斯拉夫政府討價還價之前先確定和加強鐵托的地位。回顧起來,這可以看作是這場政治革命中一個決定性階段的開端。鐵托當時並不知道,1943年8月魁北克召開的盟國會議已經達成協議,將以有限的空投和海運以及少量的突擊兵力援助「巴爾幹遊擊隊」,但他知道英國對他的活動已經改變了態度。他期望盟國有可能在巴爾幹半島登陸,願意與他們聯合行動,但不願讓他們取而代之。他深知王國政府和米哈伊洛維奇的政策一直是按兵不動,坐待戰爭後期參加盟軍作戰,從而得以重新上臺。他不打算在國際領域的鬥智中輸掉,以致喪失他的運動已在南斯拉夫贏得的地位。 鐵托獲悉盟國領導人準備舉行會議,當即電請季米特洛夫通知蘇聯政府,遊擊隊運動既不承認流亡的南斯拉夫政府,也不承認國王。「我們不允許他們到南斯拉夫來,因為那就意味著內戰」。他聲稱現時代人民的唯一合法政權是民族解放委員會。這是亞伊策會議預定要作出的基本決定。關於正在撰寫的各項決議的詳細內容,他事先既未通知季米特洛夫,也並未請求俄國人許可,雖然他還是謹慎地就有關組織問題徵求了意見。他想讓西方盟國,也讓俄國人面對著一樁「既成事實」。這並不難,因為蘇聯和西方當時都全神貫注于與亞伊策幾乎同時召開的德黑蘭會議的準備工作。 反法西斯會議第二次會議是鐵托一生事業中最得意的時刻之一。會上洋溢著成就斐然和勝利在望之感,既未受到盟國干預也未出現任何政治上的反對意見。 由於亞伊策當時是正式屬克羅地亞這個衛星國的一個地區,會議使人有一種對德國人成功地進行挑戰的感覺。鐵托帶著一批人員在該城以兩個月的時間為這次會議作準備。他的司令部設在一個木房子裡,附近就築有地下室,以備德國人發覺會議的準備工作而增加空襲時用作防空掩蔽部。他此時51歲,兩年來不斷奔波,備受艱苦,加以長期食物不足,使他異常消瘦。由於日曬雨淋,飽經風霜,時而又在防空洞或臨時掩蔽所內長時間辦公,他面色蠟黃,臉皮緊繃在顴骨下。但他精力仍然極其充沛,工作起來幾乎比任何下屬人員都更能持久,小睡片刻便又精神煥發——這種本領他一直保持到老年時期。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