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塞萬提斯 | 上頁 下頁
四二


  20世紀以來,認識進一步深入。肯定作品現實主義的創作成就,承認其社會諷刺意義,尤其對主人公典型性格方面作了進一步評價。西班牙有一個「1898年一代」作家流派,對《堂·吉訶德》作品的研究,涉及主人公性格。作家米蓋爾烏納穆諾等人指出:主人公性格反映了20世紀初葉西班牙知識分子對祖國前途的焦慮和探索。烏納穆諾《堂·吉訶德和桑丘生平》(1905年)這部著作中,重點考察了西班牙民族衰微的原因,認為堂·吉訶德象徵了西班牙民族的靈魂,為了振興西班牙,必須喚起民眾,擺脫無所作為的消極狀態,要為發揚堂·吉訶德所代表的精神理想而奮鬥。這也是最合作者本意的極好的理解方法之一。其實,全世界的讀者到此為止,都應引以為鑒,為了自身的生存發展而發揚主人公那種理想精神,才有望從平庸中超越自我,得到心靈的自由解放。

  塞萬提斯對遙遠的東方大國中國懷有極大興趣。

  在小說的獻辭中開玩笑說是中國的皇帝急著見他,他因沒有盤纏只好放棄。據考證,明朝萬曆年間,公元1612年神宗帝曾托人給西班牙國王帶過一封信。

  這在當時是極為神秘有趣的事。所以塞萬提斯寫道:

  「最急著等堂·吉訶德的是中國的大皇帝。他一月前特派專人送來一封中文信,要求我——或者竟可說是懇求我把堂·吉訶德送到中國去,他要建立一所西班牙文學院,打算用堂·吉訶德的故事做課本;還說要請我去做院長。我問那欽差,中國皇帝陛下有沒有托他送我盤費。他說壓根兒沒想到這一層。我說,那麼,老哥,你還是一天走20哩瓦,或者還照你奉使前來的行程回你的中國去吧,我身體不好,沒力氣走這麼迢迢長路。」這僅是作者的一個玩笑。

  1922年,林紓用文言文翻譯了《堂·吉訶德》並定名為《魔俠傳》,這是第一個中譯本,也只譯了第一部。30年代傅東華從英譯本轉譯過《堂德》,也僅是第一部。魯迅先生生前曾經計劃譯介這部小說卻未如願。1978年,由楊絳先生花費多年心血,從原版西班牙文譯《堂·吉訶德》全部並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這才讓中國廣大讀者見到了譯筆忠實原文,文字優美最受讀者歡迎的《堂·吉訶德》。

  感謝楊絳先生,塞萬提斯並沒有開玩笑。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