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莎士比亞 | 上頁 下頁


  §第三章 歷史劇

  戲劇,按其體裁分類,古希臘時代有悲劇和喜劇兩種。經過漫長的歷史時期,演變派生出其他的種類,後來在劃分種類的時候還加上題材的因素。如道德劇、奇跡劇,就是以所寫內容來界定的。到了莎士比亞時代,名目愈益繁多。《哈姆萊特》一劇第二幕第二場,宮廷大臣在向王子殿下介紹某劇團的劇目時就列舉出好幾個名稱,說他們可以演「無論悲劇、喜劇、歷史劇、田園劇、田園喜劇、田園歷史劇、歷史悲劇、歷史田園悲喜劇」。這位大臣嘻笑無聊的饒舌,玩文字遊戲,把幾種類型任意拼合,加上後綴als,我們不必細究。但從中可以看出其骨幹有四種即悲劇、喜劇、歷史劇和田園劇。

  莎士比亞一生所寫劇本,四類都有。這裡不免有個問題,按照古代的悲喜劇二分法,結局悲慘的是悲劇,與此相反的就是喜劇。歷史劇所描寫的歷史事件則是有悲喜,時悲時喜的。莎士比亞戲劇中有些歷史劇就是典型的悲劇,為什麼還要列出歷史劇一類呢?

  人們之所以這樣劃分,乃是因為在那時倫敦戲劇舞臺上歷史劇十分流行。

  1588年,英國艦隊打敗了西班牙的「無敵艦隊」,取得海上霸權,為英國向海外擴張鋪平了道路。

  國內人們的愛國熱情也空前高漲,人們對自己偉大帝國的自豪感和對其歷史的濃厚興趣就通過歷史劇來表現。據統計,這場戰爭以後的十幾年間,倫敦有關歷史的著作和歷史劇出版了200多部。

  莎士比亞的歷史劇,除《約翰王》和《亨利八世》之外,其餘8部所寫歷史事件具有連續性,描寫從14世紀末到15世紀末一個世紀中,英法兩國之間的戰爭及英國王室內部王族之間的矛盾鬥爭。從理查二世開始,到裡土滿的亨利建立都鐸王朝而結束。理查二世在位時不理朝政,縱情聲色,引起舉國上下的不滿,勃林布洛克公爵起兵將他推翻並取而代之,這就是亨利四世。但他在位時時時內心不安,視御座如針氈,因為按照自古以來君權神授的觀念,他是一個弑君篡權的罪人。在他晚年,北方大貴族聯合叛亂,他與兒子哈爾太子統領大軍平定了叛亂。太子繼位即亨利五世。這位英明果敢的君王在位期間,全國統一,人民富庶,對外擴張地盤,國威遠揚,史稱太平盛世。亨利六世即位,因為他天性柔弱,無所作為,導致國內各派勢力猖獗,最終國家政體分崩離析,軍事也失利。

  野心家理查三世採用血腥手段篡奪王位,而上臺後又胡作非為,犯下累累罪行。最終由亨利七世興兵討伐理查三世,誅暴君,恢復了和平統一的局面。

  在這100多年間,英國經歷了無數次大大小小的戰爭,滿目瘡痍,民不聊生,封建貴族間的爭權奪利給國家給人民帶來了極大的危害。可見和平的可貴和國家統一的重要性,而國家統一的根本則是權力必須集中在王室。莎士比亞通過這幾部歷史劇,所要表現的就是這些觀念。

  那時的歷史劇創作一般採用編年史的寫法,即把宮廷鬥爭,國與國之間的戰爭按其在歷史上的先後順序敘述一遍,要求真實而且簡潔。又因為這些戲大都描寫歷史上的大事件,劇作家也就沒有辦法從小地方或小人物身上著筆,從側面來加以表現。所以,大多數歷史劇像歷史書一樣,是帝王將相的家譜,記述王族與貴族們的言語行動、文治武功。

  莎士比亞歷史劇的素材,主要取自他同時代的歷史學家荷林舍德著的《英格蘭、蘇格蘭與愛爾蘭編年史》(1577年)。1587年該書修訂後,出第二版,莎士比亞即依據第二版進行創作。此外,霍爾所著《蘭開斯特與約克兩大貴族結合記》(1548年)也對莎士比亞的整體構思產生了影響。霍爾在該書序言中認為,亨利四世的篡位是英國政局長期動盪、封建貴族之間爭吵分裂的禍根。莎士比亞的這些劇本大致上採用了這個觀點。

  莎士比亞的歷史劇,大都以君王的年號命名。其實這個君王不一定就是該劇的主人公。有時他只是一個代號,表示劇中描寫的事件發生他統治下的英國。

  如《亨利四世》上、下篇最為典型,國王亨利四世的戲不多,王子及酒店一班人卻占盡風流。可以說,他的歷史劇是以事件為中心的,事件發展到哪裡,他就寫到哪裡。第一部歷史劇作品《亨利六世》五部曲就是如此。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