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撒切爾夫人 | 上頁 下頁
一四


  在精簡冗員、提高行政效率的同時,撒切爾首相還大力促成住房改革。60年代之後,英國的各地方政府興建了大批具有福利性質的公寓式大樓,供鰥寡孤獨、低收入者和失業人員寄居,房租極為低廉,甚至不收取房租,這就佔用了國家的一大筆資金。新首相上臺伊始,就積極推動出售這些公寓式樓房,以回籠國有資金。在「鐵娘子」任期內,合計出售了100萬套公寓式大樓,回籠貨幣20億英鎊。私人住房率因此從1979年的52%上升到1988年的65%。這樣,住房的私有化就大大強化了經濟改革的力度,構成了她那整個私有化政策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而值得一提的是,國有資產私有化的結果,使全國股票持有者在總人口中的比例從1979年的7%上升到了1988年的20%。這些新崛起的私有人,自然成了撒切爾夫人的熱情支持者,使她得以兩次蟬聯英國首相。

  總之,從60年代起一直呈頹勢走向的英國經濟,在「撒切爾式的革命」的作用下終於擺脫了低谷徘徊,從1983年起,它的發展速度明顯加快。1984年至1988年間,英國經濟比法國快出一倍,比西德也快50%。這一時期撒切爾夫人的權勢和威望也達到了其政治生涯的峰巔。人們把「撒切爾式的革命」稱為「奇跡」,把撒切爾夫人譽為「戰後英國最偉大的首相」。

  可是,又有誰知道,「撒切爾式的革命」是在多大精神壓力之下推行的啊!

  3.巨大的精神壓力

  撒切爾夫人在改革道路上所取得的一系列成績,恰如上文所示並非一兩年內取得的。其實,「撒切爾式的革命」延續了整個80年代。她連任首相三次,這才使得她的內外政策具有連續性效果,這也就是「撒切爾奇跡」得以成就的根本原因。

  但是,這位女首相的改革措施在她執政的頭一年,並不曾「立竿見影」,迅速改變英國的嚴峻形勢,相反形勢變得更糟。1980年的情況也不能令人欣慰,製造業的生產率嚴重下滑,低於幾乎所有西方工業國家的水平。撒切爾夫人決心把通貨膨脹率降下來,並為此採取了多項措施。可是到1980年5月,通貨膨脹率比一年前反而上竄了21.9%,失業大軍高達116萬人,同年8月英國的失業人數竟突破200萬大關,開創了1935年以來的新紀錄。

  當時大公司紛紛虧損,小公司連連倒閉,經濟形勢一片灰暗。到當年的12月,失業人數再創新高:總數為213.3萬人,比撒切爾夫人1979年上臺的同期多出83.6萬人。1981年,失業人數繼續上揚,到1982年猋漲到了300萬。與此同時,新政府不但未能如願以償地把通貨膨脹率降下來,反而比前一年上升,達到了21%。經濟形勢的惡化,直接引發了1980年1月2日的鋼鐵工人大罷工。當年下半年的一次民意測驗表明,撒切爾夫人得到的票數,竟然低於被她在1979年大選中擊敗的工党領袖卡拉漢。

  工党自然不會放棄這一有利時機,議會的辯論日趨白熱化,人身攻擊也成了家常便飯。議員們抨擊撒切爾夫人是個缺乏人性的母親,面對龐大的失業大軍竟能無動於衷,仍在一意孤行,拿國家命運作兒戲。儘管撒切爾夫人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辯才而不被駁倒,但她在面對反對黨的猛烈攻擊的同時,卻要應付保守黨內部尤其是越來越多的閣僚從背後暗放冷箭,搞拆臺活動,

  他們力主懸崖勒馬,改弦易轍。當時這些人通稱為「威特派」①。這一派人多系當年麥克米倫和希思手下的重臣。他們認為貨幣主義政策正在一步步地把國家推向深淵,保守派的執政地位已岌岌可危。兩位保守黨元老(麥克米倫和希思)也坐不住了,開始直言不諱地批評他們的繼任者。保守黨的20多位後座議員奮起造反,威脅現任政府如不改變現行政策,他們將考慮脫黨。就連1974年大力支持撒切爾夫人競爭黨魁權位的「1922年委員會」主席愛德華·杜坎,也督促政府放棄正在實施的貨幣主義政策,採取能帶來實效的新方案。

  ①威特派系指走中庸之道——謹慎、溫和,而不走極端的意思。

  面對如此巨大的精神壓力和越來越多的來自反對黨、反對派的強大挑戰,撒切爾夫人卻敢於明確地說出一個「不」字。她深信自己走對了,而且越是處於逆境越是巋然不動,毫不妥協。事實上,撒切爾夫人對實施自己的政策(按:指抑制通貨膨脹和使英鎊升值等)的艱巨性早就充分估計到了。她在1979年11月的一次宴會上就曾堅定地表示:「這是一項異常艱巨的任務,但我們並不是誠惶誠恐的朝聖者,即便前進道路上佈滿了荊棘,我們也決不後退半步。」緊接著,1980年2月,她在一次對全國廣播講話中又再次表示:「任何一次大的手術之後,你都會覺得你的身體狀況更為糟糕,但這恰恰是病癒的前兆。」自信、樂觀之情,可謂溢於言表。

  面對1980年下半年日益惡化的國內經濟形勢,連撒切爾夫人的親信、貨幣主義者傑弗裡·豪都顯得垂頭喪氣,但是撒切爾夫人卻沒有被多如牛毛的難題和黑雲壓城式的危機所摧垮,反而變得更加堅強。她在一次午餐會上公開強調:「我的工作職責就是讓國家在合理的現實的經濟秩序中發展。」同年冬,撒切爾夫人在保守黨的年會上遭到黨內反對派(即威特派政治家們)的圍攻,要求首相「轉向」,她所信賴的首席經濟顧問約翰·霍斯金斯也覺得自己有責任提醒首相「考慮」這一問題,誰知這位「鐵娘子」卻義正詞嚴地答道:「你知道,我即使落得個身敗名裂的下場,也決不會輕易改變現行政策的。」撒切爾夫人在作如此斬釘截鐵的表態時,雙眸噴射出堅定的光束,令這位首席經濟顧問也不由噤若寒蟬。沒有對自己理念的高度自信和對前景的無限樂觀,沒有抗拒巨大精神壓力的獨特計謀,撒切爾夫人是闖不過這一驚濤駭浪的險灘的。

  面對黨內外的一片反對聲浪,特別是她所信賴的同僚和她所親手提拔的新秀的紛紛倒戈,撒切爾夫人除了用鐵腕多次改組內閣,撤換那些明裡暗裡與自己作對的反叛者外,她還決定利用參加保守黨中央理事會在伯恩茅斯召開的年會,以便繞開內閣,在全國範圍內動員保守黨的支持力量。她蒞會發言說:「過去,我們的人民作出了犧牲,只是發現他們的政府在最危急的時刻喪失了鎮定,犧牲也就變得毫無意義了。這一次將不會毫無意義。本屆政府將一如既往,直到我們國家的前途有了可靠的保證。我並不太在意人們怎樣說我,我倒是很在乎人們如何看待我們的國家。因此,讓我們保持冷靜和堅強,讓我們保持基於愛國主義的相互友誼。這是我決心追尋的一條路,這是我必須走的一條路。」撒切爾的講話獲得了好評,贏得了廣大保守黨員的支持。這對反對派不啻是沉重的一擊。

  早在1979年執政初期,撒切爾夫人曾躊躇滿志地揚言:「給我六個堅強的男人和真理,我就能解決所有的困難。」三年來,英國經濟在「撒切爾式的革命」的衝擊下,已陷於崩潰的邊緣,並由此引發了嚴重的社會動盪與騷亂:1981年年初,英國煤礦工人開始了馬拉松式的大罷工;從3月份起,被拘禁在北愛爾蘭首府貝爾法斯特獄中的幾十名愛爾蘭共和軍開始了絕食鬥爭,造成了10人死亡的事件;從4月份起,各大城市相繼發生暴亂,遊行示威者與警察發生對抗,商店遭洗劫,汽車被搗毀,受傷警民不計其數,暴亂行為遍及英倫三島的200多個大小城市。人們把這一切均歸咎于通貨膨脹和工人失業,歸咎於撒切爾政府的社會經濟政策。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