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釋迦牟尼佛傳 | 上頁 下頁


  6、郊遊所見(下)

  太子從第二次郊遊回來之後,整天悶悶不樂,淨飯王看在眼裡,疼在心裡,他不知道如何能減輕太子心中的憂愁。他想,太子肯定又碰到了什麼事了,於是就問跟從太子出遊的侍從,「太子今天出去,難道不快樂嗎?」侍從回答說:「太子今天剛出南門,就碰見一個病人,因此鬱鬱不樂,就駕車回來了。」淨飯王聽到這話,心裡更加憂慮,他擔心太子又萌生出家的念頭,於是,他又問當時負責清掃街道的諸位臣工:「太子前次出遊,剛出東門,就碰到一個老人,因此愁憂不樂。這回,我叫你們將道路打掃得更加乾淨,不要讓那些老人病人在街頭巷側,怎麼今天太子剛剛走出城門,就又碰到了一個病人呢?」

  各位臣工紛紛答道:「最近幾天,我們確實已經嚴厲責令外面專司的官員,將道路打掃得非常乾淨,一切惡臭污穢的物事,以及老人病人等我們也將他們驅逐遠離了,而且又派了專人相互檢查,不使有一點疏漏,也不讓責任者有一絲懈怠,但我們確實不知這個病人是怎麼來的。」淨飯王又問侍從,侍從回答說:「這個病人確實不知來自何處,好像一點預兆、一點蹤跡也沒有,就這樣突然出現了。」淨飯王覺得恐怕真的是天意如此,他生怕太子再度猶豫,從而出家修道,因此,又煞費苦心地徵集了許多歌舞美女,送給太子,讓她們整日陪侍太子,使太子在聲色歡娛之中萌生愛戀人間欲樂之心,而逐漸將出家的念頭打消。

  當時,國內有一位聰明智慧的婆羅門學者,口才十分好,淨飯王為了留住太子的心,於是將這位名叫優陀夷的婆羅門學者請了來,希望借他的智慧和辯才說服太子不要出家。優陀夷對淨飯王說:「太子十分聰明,沒有人比得上他。他書本上的知識又都非常淵博,有許多都是我聞所未聞的,現在要我去說服他放棄修道之心,恐怕是我的力量達不到的,這就像一根藕絲想吊起一座須彌山,是絕不可能的事。」然而,淨飯王最終並未放棄讓優陀夷說服太子的打算,他派給優陀夷一個任務:讓他做太子的貼身隨從,太子無論行住坐臥,他都要跟隨著,不能遠離。

  又過了些天,太子又要出去郊遊。淨飯王因為有了優陀夷隨從太子,他希望優陀夷能隨機說法,使太子不再生厭世之心,於是放心大膽地答應了太子的申請。這回在城內城外,準備工作做得比上次更加精心細緻,道路、園林、台榭、樓觀等都更加齊整莊肅,老人病人、臭穢等物都已驅除乾淨;香花鋪道,旛蓋如林,比前兩次更加壯觀。當時太子與百官導從,吹吹打打地走出王宮,迤邐往西城門而去。

  正當他們一行剛剛走出城西門,突然看到四個人抬著一具棺材,一人在側將香花布散屍體之上;跟在後面的人有的嚎啕大哭,有的低聲飲泣,有的面帶憂戚之容,有的目現呆滯之色。太子見此情景,茫然不解。於是,就問優陀夷,「這是個什麼人?為什麼有人將香花布散在他身上,卻有許多人號哭相送?」優陀夷因為受淨飯王的囑咐,只好默然不答。太子聽到優陀夷沒有回話,又連著問了幾次,優陀夷沒有辦法,只好恭敬地回答說:「這是一個死人。」太子又問:「什麼叫死?」優陀夷說:「所謂死,就像刀風解形,神識隨之而去,人的上下四肢以及各種器官都沒有了知覺。這個人在世時,貪戀執著五欲,愛惜錢財,辛苦經營,只知道積聚財富,不懂得命運無常。現在一旦捨棄這些財物權勢地位欲樂而死,卻又為父母親戚眷屬之所愛戀懷念,所以有這些跟在後面哭的人。然而人命終之後,就像草木,所謂人間的恩情好惡,不再與他相關。像這樣死去,確實是非常哀痛的事。」

  太子聽說,受到巨大的觸動,一種異常的恐怖頓時籠罩全身。他渾身顫抖著,問優陀夷道:「只有這個人才死,還是其他人也一樣會死呢?」優陀夷回答說:「一切世人都應當會死,不論貴賤,都無法逃脫。」太子素性恬靜,平時難得有什麼事能打動他,但是這回聽了優陀夷的話,卻一下子感到非常不安,心裡惴惴的,像有十五隻吊桶那樣,七上八下。他低聲對優陀夷說:「世間既然有這死的痛苦,為什麼人們還要在其中做出那麼多放誕縱恣、安逸快樂的事?人心真有如木石,不知道一點害怕和恐怖!」太子當即命令駕車的僕人趕緊回宮。

  駕車的僕人回答說:「前兩次太子才出城門,還沒有到野外,就中途而返,致使國王大為嗔怪惱怒,並且波及我們受到責罰,現在,又要中途回去,那國王不知道該怎麼惱怒,並對我們加以責罰呢!」優陀夷聽到駕車的僕人如此說,覺得有道理,因此他勸太子姑且再往前走,到野外遊玩一趟然後回去。太子勉強答應了。

  到了野外,身處茂密的叢林之中,百鳥齊鳴,萬花吐豔,芳草因碧色而增嬌,流泉為青山而加麗,微風相拂,暖日如嬉,山川一如往昔,安詳舒展地躺在生機盎然的三月春暉裡。悉達多太子這才將一顆顫抖的心安頓下來,他屏去侍從,蔭息樹間,端坐思惟,然後便沉沉地進入到無邊的思索中去了,一切外界的喧嘩與騷亂仿佛都與他全不相干。在他思索的圖影裡,他似乎覺得他曾經某個時候也這麼坐在樹下,仿佛遠離了欲界來著,但他記不確切了。

  優陀夷見太子端坐入定,就上前對太子說:「大王命令我與太子做朋友,如果我們之間互有得失,就要彼此開悟,或者有所勉勵,或者勸其改正。交朋友之法,大要有三:一、見到朋友有過失,要進行勸阻,講明道理;二、見到朋友有好的行為,做好事,就要跟隨朋友一道將它們完成;三、朋友有痛苦,有災難,不要互相捨棄。現在,你有了難題,我根據朋友之義,理當貢獻自己真實無妄的意見,如果我的言辭有所冒犯,希望你不要見怪。過去的修道之士都是先接受五欲之樂,然後才出家。太子你為什麼要這樣永遠斷絕人間的欲樂而不屑一顧呢?再說,人生在世,應當順人情,盡人事,行人道,古往今來,不論哪一個國王,都沒有放棄國家而學道的,唯願太子能接受五欲,放棄出家修道的想法,在大王百年之後,繼承王位,以分大王家國之憂。」太子回答道:「你說的有一定道理。我之所以不接受五欲之樂,就是因為我害怕老、病、死的苦痛,所以不敢貪愛,不敢執著。你剛才講的過去那麼多修道之士,先經歷五欲,然後出家修行,這些人現在在什麼地方,你知道麼?他們因為執著愛欲,所以有的墮入地獄,有的變成餓鬼,有的變成畜生,有的處在人天之間,遭受這樣的輪轉之苦。因此,我只是要脫離老、病的苦痛,脫離生死的領域罷了。你現在為什麼要我接受它呢?」太子說完,即仍舊默坐無言。優陀夷用盡了全部智慧和口才,也無法使太子回心轉意。

  淨飯王知道太子修道之心日益堅定,雖然日夜憂煎如焚,但也知道這是天意,非人力所可挽回,因此,除了苦惱之外,也別無他法。不過,為了社稷前途,淨飯王還是想出許多辦法來娛樂太子,寄希望于萬一,使他有朝一日斷絕出家之想。在世人眼裡,任何人都逃不過美色的誘惑,不用說凡夫俗子,就是再高明的修道有德之士,也都曾因美色而廢棄自己的修行,因此,每次太子回來,淨飯王都安排了許多輕柔曼妙的歌姬舞女前來伺候太子,冀使太子動心愛戀,回到人間。但太子從不為之所動。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