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丘吉爾傳 | 上頁 下頁 |
七一 |
|
§七 通向勝利的漫長道路 當全世界的目光都注視著不列顛之戰,為在法西斯德國野蠻的狂轟濫炸和虎視眈眈的入侵威脅之下頑強抗擊的英國人民的命運而擔憂時,丘吉爾及其領導下的英國人民不僅始終保持著沉著堅定的態度,而且對獲得反法西斯鬥爭的最後勝利始終抱著極大的信心。丘吉爾成為英國人民英勇不屈的鬥爭精神的集中象徵。在丘吉爾當選為保守黨領袖時,《星期日泰晤士報》寫道:「丘吉爾是我們的秘密武器。在這個偉大的時刻,我們在偉大領袖的英明領導下戰鬥感到無比幸福。今天,溫斯頓·丘吉爾不僅是英國精神的化身,而且是我們的堅強領袖。不僅英國人,整個自由世界都對他無比信任。」 而丘吉爾在他的廣播講話中,把這種英國精神及必勝的信念表達得更為清晰。他說:「我們將永不停止,永不疲倦,永不讓步,全國人民已立誓要負起這一任務:在歐洲掃清納粹的毒害,把世界從新的黑暗時代中拯救出來。……我們想奪取的是希特勒和希特勒主義的生命和靈魂。僅此而已,別無其他,不達目的,誓不罷休。」丘吉爾在英國處於最危急,最困難時立下的這些誓言,像一座巍峨的精神燈塔,照亮了歐洲人民在反法西斯的偉大鬥爭中通向勝利的漫長道路。 §1 北非大捷和地中海戰略 在丘吉爾的多方努力下,英國終於爭取到強大的美國提供的數額巨大的援助;但是迄今為止,美國仍然沒有直接參加戰爭。英國作為屹立在歐洲的唯一的反法西斯的堅強堡壘,仍處於長期孤軍作戰的境況中。就是在這種形勢之下,丘吉爾不僅率領全國軍民進行了本土防衛戰,同時還指揮著海外的英聯邦軍隊在非洲和地中海區域向德意軍隊進行了大規模的進攻。 由於法國退出戰爭,英國正承受著德國納粹軍事機器的巨大壓力,法西斯意大利以為自己獲得了控制地中海、重建古羅馬龐大帝國的「5000年難逢的機會」,於是在非洲大肆擴張。在1940年的7至8月,意大利已經將利比亞、厄立特裡亞、埃塞俄比亞和索馬裡連成一片廣闊的新領土,在這片土地上駐有40萬以上的意大利軍隊和民兵師。而英國當時在北非的兵力只有一個裝甲師和兩個半步兵師,總兵力不超過5萬人,防守著近300萬平方公里土地;飛機也比意大利的少。在這種多寡不均、兵力對比懸殊的態勢下,墨索里尼妄圖乘人之危,一舉佔領埃及,殲滅英軍在非洲的主力部隊,將昔日的英國屬地併入自己的版圖。 在1939年12月,英國在非洲對意大利作戰的策略是撤出索馬裡。後來英軍中東總司令韋維爾打電報給陸軍部說,不戰而退將有損于英國的威望。1940年8月,在意大利軍隊入侵索馬裡以後,英國軍隊在戈德溫——奧斯丁將軍指揮下,對意軍進行了阻擊之後很快撤退。意大利為此舉國歡慶,墨索里尼對進攻埃及也有了更大信心。他命令格拉齊亞尼元帥發動入侵埃及的戰役。此前從意軍的主要基地的黎波裡沿著海岸線向東直至埃及邊境,已修好一條寬闊的公路。意大利人利用這條公路,在埃及邊境上集結了大約30萬人的部隊和大批裝備,並在公路沿線建起一連串的兵站和軍火庫。墨索里尼對富庶的尼羅河平原垂涎欲滴,志在必得;而老奸巨滑的格拉齊亞尼卻疑慮滿腹,躊躇不前,生怕中了盟軍的計謀。就在意軍遲疑未決的時候,英軍根據丘吉爾的指示,完成了「羅盤」戰役的準備工作。 雙方在六七八三個月中,發生過一些規模較小的戰鬥,英軍在戰鬥中,取得了越來越大的戰果。這三個月中,意大利公佈的傷亡人數幾乎達3500人,其中約700人其實已成為英軍的俘虜;而英國的損失僅有150餘人。可以說戰爭一開始英軍就處於上風。 12月份開始了大規模戰鬥。在經過有意識地示弱並撤退之後,英軍出其不意地突然發動了強大的進攻。12月6日,約25000名身體瘦削、面目黧黑,受過沙漠中的鍛煉的全部機械化裝備的英國陸軍部隊,被通知進行夜間長途奔襲的演習。他們全副武裝地在黑夜中挺進了40多英里,清晨時又被命令整天一動不動地蜷伏在荒涼的沙漠之中。晚上他們繼續行進;到第三天也就是8日那天,他們才被告之,這並非演習而是「真要打仗」。 9日拂曉,西迪巴臘尼之戰拉開了序幕。在猛烈的炮火掩護下,英印聯軍發起了進攻。僅用了一個多小時,就攻克了尼貝瓦城。下午又佔領了圖馬爾兵營,俘虜了大部分守軍。西面的公路被英軍第七裝甲師切斷,使西迪巴臘尼成了孤島。10日天剛亮,早已準備停當的駐防馬特魯港的英軍部隊,就在軍艦的強大火力掩護下,向意軍陣地正面發起猛攻。戰鬥進行了一整天。到10時為止,科爾斯特裡姆警衛隊指揮部就報告說,俘虜已多得無法清點,下午,西迪巴臘尼即被英國部隊佔領了。11日,英國第16摩托化步兵旅和澳大利亞第6師繼續乘勝追擊意大利潰軍。12日,丘吉爾在下院報告說,布克布克和西迪巴臘尼周圍的全部海濱地區都已控制在英聯邦部隊手中。已將7000名俘虜送到了馬特魯港。 「我們還不知道有多少意大利人被包圍,但是,如果說,至少有三師意軍的精銳,其中包括許許多多(黑衫黨)組織,不是被殲滅,就是被俘虜,卻是不足為奇的。現在正一鼓作氣地繼續向西追擊。空軍正在轟炸,海軍正對準敵人退卻的主要公路轟擊,並且已接獲報告,另外又有大量的俘獲。」僅僅在三四個月以前,丘吉爾對埃及的防衛還感到很擔心,而此刻,他的憂慮卻已一掃而空了。 12月12日,在西迪巴臘尼的最終勝利已確定無疑時,韋維爾將軍「主動地採取了一項明智而大膽的決策」,把通常情況下本應留作總預備隊的剛從戰場上替換下來的第四英印師,立刻調往厄立特裡亞,與第五英印師一起參加由普拉特將軍指揮的埃塞俄比亞戰役。在經過700多英里的長途跋涉之後,他們很快又投入了戰鬥。這一行動對克倫之戰的勝利和埃塞俄比亞的解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2月16日,丘吉爾明確指示韋維爾:「現在你們的首要任務是粉碎意大利陸軍,並盡最大的努力把他們逐出非洲海岸。」在作了一些具體要求之後他又指出,「拿破崙的銘言『擊潰主力,其餘便迎刃而解』,應該記取。我必須重申我在上封電報裡提出的主張:進行兩栖作戰,並在敵後登陸,以便切斷敵軍部隊並使我軍能由海上運送物資和軍隊。」 意軍在西迪巴臘尼失利的消息,對還在作著重建古羅馬帝國美夢的墨索里尼不啻晴天霹靂。故作鎮靜的「領袖」希望事態能得到制止,局勢尚可挽回。於是,「1940年12月17日,領袖給總參謀長卡瓦萊羅一信,語氣嚴厲,命令部隊與陣地共存亡。『這不僅是我個人的命令』,他寫道,『而且是我們國家的命令』。但願這一鞭子能夠奏效。」 墨索里尼的主觀意願並不能阻擋英軍的前進步伐。1941年1月3日,英聯邦軍隊又對巴迪亞展開了猛烈進攻。在強大的炮火掩護下,一營澳大利亞部隊攻佔了西邊外圍陣地的一個據點,隨後兩個澳大利亞旅繼續進攻並向側翼清掃外圍。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