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丘吉爾傳 | 上頁 下頁
六九


  美國方面已準備同意英國以基地換取驅逐艦,但同時要求英國保證,一旦美國參戰,則英國必須在萬一戰敗時將英國艦隊或其殘部駛往美國,否則這一做法要想獲得美國公眾輿論支持是極端困難的,而這又是國會是否同意的前提。8月6日,羅斯福通過洛西恩侯爵傳來信息說,他希望得到如下保證:如果英國被佔領,英國艦隊將在海外為帝國繼續戰鬥,決不投降,也決不鑿沉。這一保證對美國國會將最有說服力。

  丘吉爾在同哈利法克斯交換意見時指出,英國應當拒絕發表類似羅斯福提出的那種聲明。因為「我國不能容忍任何關於本土萬一被佔領我們將何以處之的討論。在入侵前夕,這一類的討論也許會有害于目前如此高昂的群眾情緒。此外,我們決不可陷入這樣的境地:讓美國政府到時可以這麼說:『根據我們把驅逐艦給你們的時候達成的諒解或協議,我們認為現在已經到了你們把艦隊開到大西洋這邊來的時候了。』」8月7日,丘吉爾給洛西恩的指示說:「就我們的立場來說,我們不願把英國的崩潰作為實際討論的題目。……我們決不能同意為了獲得驅逐艦或類似驅逐艦的東西而發表這種聲明。請你立即表明這一點:我們絕不同意就我們全部的行動自由作最輕微的讓步,也不容許發表任何這類失敗主義的聲明,因為這樣做,後果是極其有害的。」

  8月15日,丘吉爾在給羅斯福的電報中說:「我們要用艦隊戰鬥到底,我們誰也無意用艦隊的投降或鑿沉去購買和平。當你引用我這一再提及的保證時,請記住,如果竟使人們產生一種印象,認為征服英倫三島及其海軍基地並非不可能的,那麼,這從我們的觀點看來是有害的。」

  8月16日,羅斯福在記者招待會上透露了就獲得海、空軍基地而與英國政府磋商的消息。羅斯福竭力說明,美國用幾隻陳舊的驅逐艦便可在危急時刻換取無限安全是非常有利的。從英國方面講,單就這一問題表面現象看是很不合算的,兩者之間的真正價值難以平衡。但丘吉爾的著眼點主要不在於幾十艘既破舊而又效能極低的驅逐艦。他認為這一交換本身將構成一種非中立行為,這樣會使美國更接近英國也更接近戰爭,它標誌著美國由中立國轉為非交戰國,這一意義是十分重大的。但在處理方式上,如果把這種交換說成是一種純粹的交易,肯定將遭到激烈反對。因此丘吉爾設法把這筆交易放在「體現並保持了英語世界的永久的共同利益」的最高水平上來衡量。8月20日丘吉爾在下院的發言中,在保證不涉及任何轉移主權的問題的前提下對這一交易作了如下評價:

  「英王陛下政府衷心願意在租借99年的基礎上將防禦設施移交給美國。我們確信,這樣做對我們的好處並不少於對他們的好處。這些措施是很重要的。毫無疑義,這種措施意味著,英語世界的兩大民主國家,大英帝國和美國,為了相互的共同利益,在他們的某些事務中將彼此結合起來。我個人覺得,瞻望未來,這種措施沒有什麼可擔心的。即便我想制止也制止不了,沒有人能夠制止這麼作。和密西西比河一樣,它將滾滾奔流。讓它奔流吧!讓這勢不可擋的溫暖的滾滾洪流奔騰向前,一直流到更廣闊的原野和更美好的日子。」

  針對美國方面只能將驅逐艦作為「交換條件」方能合法轉移,並且要求英國方面作出有關保證這些障礙,丘吉爾進行了不懈的努力,使問題獲得了令雙方滿意的妥善解決。這次交易被巧妙地安排成「患難中的兩個朋友,彼此應竭盡所能,互相幫助」,雙方都不斤斤計較而只體現出大家的「慷慨和好意。」至於要英國作出保證一事,丘吉爾甚至為羅斯福擬好了「美國總統為了要我提出他所希望的保證而拍給我的電報。」羅斯福採用了這份電文,全文如下:

  「據悉,大不列顛首相曾于1940年6月4日正式向議會宣稱,在這場由大不列顛和大英帝國殖民地參加的戰爭中,如果英國戰艦不能守住英倫三島周圍的水域,英國艦隊決不投降或自行鑿沉,而將開往海外,保衛帝國的其他地方。

  「美國政府鄭重詢問,上述聲明是否代表英國政府的既定方針。」

  丘吉爾收到這篇表面文章後,立即發出了實際上此前已得到羅斯福認可的電文作為答覆:

  「總統先生,你詢問,我在1940年6月4日向議會發表的關於英國艦隊決不投降或自行鑿沉的聲明是否『代表英王陛下政府的既定方針。」當然是的。不過,我認為這種假設的意外事情,似乎更可能落到德國艦隊或其殘餘艦隻的頭上,而不會落到我們艦隊的頭上。」

  就這樣,「一切問題便令人愉快地迎刃而解了。」9月5日,丘吉爾以謹慎的措辭將此事正式通知了下院,並且「獲得了他們的默認——實際上是全體同意。」50艘驅逐艦很快交到了英國海軍手中,使英國戰時計劃中新造艦隻交付使用之前,英國海軍可以極其順利地渡過艦艇短少的時期。

  就在英美雙方就驅逐艦問題進行緊張地反復磋商的同時,1940年的美國大選已經拉開了序幕。按照美國政治傳統,總統不得第三次連任。但在激烈的戰爭使世界局勢日漸嚴重的特殊背景下,這一傳統被羅斯福打破了。他又一次接受了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提名。雖然民主黨和共和黨在美國國內問題上存在嚴重分歧,但在對待正在頑強抗擊法西斯侵略的英國人民的態度上,雙方爭相表現出熱切的關注和堅決的支持。儘管如此,丘吉爾還是希望和與自己已經能推心置腹、親密無間的羅斯福打交道,而不願「同一個在思想狀況和個性上都陌生的人從頭開始交往。」他急切地盼望知道美國大選的結果。

  當11月6日傳來羅斯福第三次當選總統的消息時,丘吉爾深感慶倖,立即致電表示祝賀。而羅斯福在重新當選後的第三天就公開宣佈,按「根據實際經驗得來的辦法」分配軍火產品,即大致上一半分給美國軍隊,另一半分給英國和加拿大軍隊。美國戰時物資優先分配局同意在英國已定購的11000架飛機之外,再供應12000架。使丘吉爾頭疼的問題是這筆錢怎麼付。11月中旬,洛西恩侯爵回國述職時,與丘吉爾一起用全部心思來考慮困擾著他們的「美元問題。」

  英國參戰時,有45億美元的資產,包括美元、黃金和可折算的在美投資。後來通過在南非開採新的金礦和向美國出售商品又增加了20億美元。在宣而未戰的「晦暗不明的戰爭」中,英國政府的政策是儘量節約使用美元;而當1940年5月以後,戰況急轉直下,此時上臺的丘吉爾政府面對可怕的現實,「遵循了一個比較簡單的政策,也就是說,我們盡可能地訂購一切物資而把未來的財政問題交給『永生的上帝』去解決。」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