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丘吉爾傳 | 上頁 下頁
三〇


  1914年7月24日,奧地利向塞爾維亞發出最後通牒的消息傳到倫敦。第二天是星期六,丘吉爾正和家人在克魯默度週末時,又聽到消息說,塞爾維亞實際上已接受了奧地利提出的要求。星期天晚上丘吉爾返回倫敦後,立即認可了第一海務大臣路易斯親王已經作出的取消次日疏散艦隊計劃的決定。在其後的一周裡危機進一步加深。7月30日奧地利對塞爾維亞宣戰,丘吉爾遂命令各艦隊立即進入戰鬥崗位。此時內閣大多數成員正在為戰爭的前景憂心如焚,而丘吉爾卻信心十足,精神振奮,他在給妻子的信中說:「發生的每件事都在導致災難和崩潰。我感到有趣、亢奮和快樂。難道造成這種狀況還不可怕嗎?採取種種防範措施強烈地吸引著我,我乞求上帝寬恕我這種令人可怕的輕率情緒。然而為了和平,我將竭盡全力,沒有什麼能誘使我會不公正地去回擊這種災禍。」

  丘吉爾向內閣提出了實行海軍總動員的要求,但內閣未予通過。8月1日晚,丘吉爾收到「德國已對俄國宣戰」的電訊,他立即到唐寧街10號對首相說,他準備先自行下達總動員令,然後再請內閣追認。第二天,內閣開會批准了這一決定。8月4日,內閣在得到德軍已侵入比利時的消息時,決定向德國發出最後通牒,要求德軍在當晚11時以前從比利時撤退;德國方面未予答覆。晚上,丘吉爾在海軍部,「與為數不多的海軍將校們以及一班秘書人員,手中拿著筆,等待著」宣戰時刻的到來。當大笨鐘敲響11點時,海軍部對德國作戰的命令已經發出。此刻,許多內閣大臣都滿腹失望的情緒,顯得憂心忡忡。而丘吉爾則完全兩樣,他邁著堅定的步伐,在民眾的歡呼聲和《上帝保佑英王》的國歌聲中穿過近衛騎兵檢閱場,再次去唐寧街10號向首相通報情況。據兩次看到他去拜訪首相的人說:「他的表情並不沮喪,也不得意洋洋,毫不感到驚詫。他徑直走了,就像一個人去從事一件極其習慣的工作一樣」;他「面帶笑容大步朝內閣那帶雙扇大門的房間走去」。

  在宣戰後的幾周內,丘吉爾和他建立的海軍部執行委員會每天上午開碰頭會,對如何調動艦隊,在各個海域中攔截德國巡洋艦和商船進行研究和部署。最初的戰況令丘吉爾和海軍部感到失望,攔截德國戰列巡洋艦「戈本號」和輕型巡洋艦「勃賴斯勞號」的行動,由於海軍作戰參謀部的指令混亂以及英國地中海艦隊總司令的判斷失誤而招致失敗。此後情況有所改觀。8月27日至28日,英國輕型艦艇部隊在赫爾戈蘭島附近對德國艦隊展開攻擊,關鍵時刻英國的戰列巡洋艦趕到,使雙方力量的對比發生了變化,結果使德國損失了3艘輕型巡洋艦和一艘驅逐艦,其他幾艘巡洋艦也受到重創,而英國海軍的損失輕微。這一仗極大振奮了英軍的士氣,被歡呼為一次重大勝利。德國方面則嚴令海軍指揮官今後應極力避免採取冒失行動。

  德國人很快就有了報復的機會。9月22日,德國潛艇在荷蘭沿海成功地用魚雷擊沉了英國的3艘老式裝甲巡洋艦「克雷亞號」、「霍格號」和「阿布金爾號」,艦上人員有三分之二喪生,總數達一千四五百人。這類陳舊而緩慢的軍艦在敵方潛艇容易到達的海域巡邏,早就引起了人們的議論,一些英國軍官甚至稱其為「活釣餌中隊」。丘吉爾在聽到議論後立即警覺起來,在出事的幾天前就下達了改變部署的指令,但由於海軍作戰參謀部的延誤,未能避免災難的發生。與此同時,丘吉爾應法國人的請求,向敦刻爾克派出了海軍陸戰隊。他徵用了50輛倫敦的公共汽車把部隊運往海濱,又把他們安全運過了英吉利海峽,並多次親自到前線去視察。但戰鬥並沒發生,人們看到的只是丘吉爾和他的部隊在前線跑來跑去,因此戲稱其為「敦刻爾克馬戲團」或者「丘吉爾馬戲團」。上述事件為丘吉爾招來了廣泛的批評;但招致更多物議的還是此後不久發生的安特衛普事件。

  當時德國人正在法國和比利時境內向前推進。8月20日,布魯塞爾陷落。10月2日,倫敦得到消息說,比利時政府已經決定放棄安特衛普,準備撤退到奧斯坦德。此刻阿斯奎斯首相正在外出途中。丘吉爾、外交大臣格雷和新任陸軍大臣基奇納經過商議後決定要求比利時政府堅守安特衛普。恰逢丘吉爾正要再次去敦刻爾克訪問,於是大家一致認為丘吉爾應在去法國期間到安特衛普轉達上述意見,並瞭解該地的軍事形勢。

  10月3日下午丘吉爾到達安特衛普,與比利時政府進行了商談。比利時人同意在該地堅守10天左右,以等待協約國援軍的到達。丘吉爾也當即命令敦刻爾克的英國海軍陸戰隊先派兩個旅來增援安特衛普。10月4日,丘吉爾致電阿斯奎斯,請求准予辭去海軍大臣職務,並授予他在安特衛普的正式軍事指揮權。基奇納表示可以授予丘吉爾中將軍銜;但首相認為這樣做似乎太離譜,因而拒絕了這一考慮。阿斯奎斯在日記中寫道:「『溫斯頓從前是一名驃騎兵中尉,如果接受他這個建議,他就有權指揮兩名卓越的少將,更不要說準將、上校等軍官了,可是海軍只不過提供了很少幾個旅的兵力。』內閣用笑聲對這一想法表示歡迎,最後則任命中將亨利·羅林森爵士統率安特衛普的英國軍隊。」

  丘吉爾遭到拒絕後再次提出請求,堅持要求留在安特衛普。他實際上已將該地的領導權抓在自己手中。他任命海軍情報處長奧利弗將軍為他的秘書,幫他處理各種軍務,並親自冒著猛烈的炮火到各處視察。

  但是,內閣要丘吉爾立即趕回倫敦履行自己的職務。10月6日,羅林森爵士抵達安特衛普,丘吉爾交出了指揮權,于當晚返回倫敦。就在丘吉爾走後剛剛幾小時,比利時政府就決定放棄這座城市。比利時軍隊主力撤離陣地,向西南方向移動。在潰退中,英國的幾個海軍陸戰隊旅被打散,有大約2500人被德軍俘虜。保守黨人因此而對丘吉爾進行了猛烈抨擊。實際上,丘吉爾在安特衛普的工作至少使該城的陷落推遲了5天,這對當時這一地區的戰爭局勢發展至關重要。

  10月底,英國社會上因第一海務大臣巴滕貝格的路易斯親王的日耳曼民族出身問題,掀起反對的浪潮。丘吉爾提議由精力充沛的海軍上將約翰·費希爾勳爵接任這一職務。一些海軍將領對此有異議,認為丘吉爾與費希爾不能長久地協調開展工作。海軍上將韋斯特·威姆斯預言他倆「開始時會親密無間,直到在某一問題上發生分歧為止,這個問題大概就是誰應該是第一把手的問題。這時候,他們將開始耍弄陰謀、相互攻訐」。國王也認為由於費希爾年事已高,不再適宜擔任此職,但由於丘吉爾的堅持,10月29日這項任命得到批准。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