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丘吉爾 | 上頁 下頁
四七


  以往海軍建設欠債太多,丘吉爾就任大臣太晚了!他夜以繼日地緊張工作,每天苦幹十八九個小時。

  他在海軍部專門設立一個統計處,由他的好友和科技顧問林德曼教授領導,網羅了大批專家,進行調查研究,提供關係全部戰局的數據、圖表、情報、解說和方案。他們從泰晤士河港口泥灘中搜尋到一枚磁性水雷,經過拆卸解密,找到了對付它的方法,使它從此不能再為擊沉英國艦船大逞威風了。

  他赴各海軍基地進行視察,指示給它們配備戰鬥機和高射炮,但全部配齊尚須待以時日。他吃驚地發現,連自己乘坐的「納爾遜號」旗艦,竟也沒有驅逐艦護航。英國是個糧食和不少資源均需仰仗海外的國家,為了支持日後大規模戰爭和維持全國人民日常生活需要,他迅速組織了強大的護航隊。

  他獲悉德國在大西洋中有兩艘袖珍戰艦非常活躍,便組織搜索隊追蹤,重創其中一艘,使其被迫自沉,艦長自殺。

  他還提出在萊茵河上投下漂浮水雷,在挪威海岸線布下水雷,以阻止德國潛艇將瑞典鐵礦砂經由挪威的納維克港運往德國的計劃,可惜未被內閣批准,他感到行動備受限制。

  張伯倫對德宣戰後,有一段時間實際上是宣而不戰,袖手旁觀,不去援助波蘭,實際上是慕尼黑政策在新條件下的繼續,有人稱它為「奇怪的戰爭」、「晦暗不明的戰爭」。直到1940年4月,德軍以閃電戰在4小時內佔領丹麥和挪威首都奧斯陸,英國才派出軍隊在挪威同德軍交戰。由於英軍無滑雪部隊,無冬季作戰裝備,對挪威地形無作戰經驗,再加上張伯倫越俎代庖瞎指揮,致令成千上萬的英軍死在雪地裡,最後只得撤離。

  挪威的失利在英國引起了「深刻的騷動」。在5月7日進行的下院辯論中,保守黨、工党、自由黨神情激動而又悲痛的議員,紛紛質問和批評張伯倫。著名的保守黨議員利奧波德·艾默裡,引用克倫威爾向議會說過的話指斥無能的政府應當辭職:「你們在這裡坐得太久了,再也幹不出什麼好事來。

  我說,你們走開!讓我們和你們從此一刀兩斷。看在上帝的面上,走吧!」

  議會大廳裡響徹一片歡呼聲。

  張伯倫還想賴著不走。他表明願意改組內閣,成立他領導的聯合政府。

  但是工黨表示不接受他的領導,提出不信任的動議。自由党和保守黨中反張伯倫集團的領導人,敦促工党領袖艾德禮提議進行表決,連自由党的元老、77歲的勞合·喬治也被請來出席。表決結果,政府的支持票由原來的200票以上一下子跌到81票。

  張伯倫眾叛親離,只好讓位。起初他想讓哈利法克斯繼任,但各黨政要都認為只有丘吉爾具有擔負戰時首相重任所必需的意志和活力。輿論認為,丘吉爾無論遭到什麼挫折和失敗,始終是一個強者,他善於鼓舞民眾並且毫不妥協地抵抗德國的入侵。哈利法克斯藉口他身為貴族擔任首相有所不便而推辭,實際上他心裡想的是,自己沒有軍事指揮能力,即使當了首相也會成為名譽首相,指揮戰爭的終將是丘吉爾。向來滔滔不絕的丘吉爾這時已是眾望所歸,卻在被徵詢是否同意哈利法克斯任首相時緘默不語,以此表示他當仁不讓地希望得到這個渴求已久的職位。

  5月10日清晨,德軍進攻荷蘭和法國,幾分鐘後又進攻比利時,當天,小國盧森堡不戰而亡。西線德軍進攻的隆隆炮聲,把企圖推遲辭職的張伯倫趕下了台,半年後他就絕望而死。

  下午6時,喬治六世宣召丘吉爾去白金漢宮,授權他組織政府。和工党領導人緊急磋商後,當天午夜他就將戰時新內閣名單呈報國王。五名閣員大臣是:丘吉爾,首相兼國防大臣;保守黨下院領袖張伯倫,樞密院院長;哈利法克斯,外交大臣(以上三人均為保守黨);工党領袖艾德禮,掌璽大臣,後為副首相;工党副領袖格林伍德,不管部大臣。自由党領袖辛克萊任空軍大臣,他和財政大臣可出席戰時內閣討論重大政治問題的會議,保守黨艾登任陸軍大臣,工党亞歷山大任海軍大臣。新一屆政府是平衡各黨實力,廣泛團結對敵的政府,主要責任落在五名內閣大臣身上。丘吉爾說:「如果我們打不贏這場戰爭,應當被送到倫敦塔山①斬首的,就只有我們五個人。其餘的人要處分的話,那只是因為他們掌管的部門有所失職,而不是因為他們制定了政府的政策。」他對張伯倫等採取了寬宏大量的態度,體現了他5月7日在下院演說所弘揚的全國上下團結一致的精神:「讓黨派利益擱在一邊,把我們的全部精力集中起來,使國家的全部才智與力量都投入戰爭中來,把所有的健壯馬匹都套上軛具。」

  ①倫敦塔山是英國中世紀監禁、處決囚犯的地方。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