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拿破崙 | 上頁 下頁
三一


  拿破崙安置好教皇以後,從德斯斯登出發,瑪麗·路易莎隨行,她表示要去看她的父皇。

  預期中的對俄戰爭,堪稱是亞歷山大王征服印度以來人類最大的冒險事業。拿破崙置理性的考慮於不顧,早把西班牙戰場忘在了腦後。各將領的野心及人們的憂慮,全都集中到了俄國。俄、法兩國皇帝也都要戰爭。並且,俄國已與土耳其、瑞典締和。一個經常熱烈討論的問題是:波拿巴著手他最後的戰役之前是否已決定恢復波蘭的獨立。各種事實只能證明,波拿巴稱帝后從未形成重建古老的波蘭王國的明確意圖,雖然稱帝之前他完全相信這是必需的,他儘管說他要這麼辦,但是他的真正意圖則不在此。

  拿破崙來到波蘭時,華沙議會因為相信皇帝的意見,便宣佈王國的自由和獨立。各項瓜分條約宣告為無效,議會倚仗拿破崙的支持,毫無問題是有權這樣做的。但是議會上呈皇帝、內中宣佈了上述原則的呈文,卻沒有被拿破崙接受。他的複文含糊,他的動機大可非議,為確保同奧國聯盟對付俄國,他剛向他岳父保證其領土完整。因此拿破崙宣佈,不參與任何妨礙奧地利領有波蘭各省區的運動或決議。他說,這些省區是帝國組成部分,不這樣做就是使他脫離與奧國的同盟而把奧國投入俄國懷抱。至於俄屬波蘭省區,拿破崙宣佈他將考慮該怎麼辦,只要上帝保佑他們。

  波拿巴的性格表現出許多絕對無法解釋的情形。

  在許多場合願望和現實對於他是同一樣東西。但是他從未有像莫斯科戰役開始時那樣耽迷於更大的幻想。

  俄國人焚燒他們的村鎮,足夠證明他們想要引誘法軍深入他們帝國的腹地。但是,這時凡是有見識的人都認為皇帝應在波蘭度過1812—1813年的嚴冬,等到春季再開始他巨大的冒險事業,而他天生的急性子不知不覺地驅使他前進,他似乎處在一個比他自己的意志還要強的魔鬼的影響下:這個魔鬼就是野心。

  他深知時間的價值,卻從未充分理解推遲一步往往會獲得多大好處。莫斯科戰役期間使拿破崙上當的另一錯覺是,亞歷山大皇帝看到有些可能他親率大軍深入俄國領土當會求和,這從過去的經驗看來是多少有些可能的。但是莫斯科的焚燒很快令他確信這是一場斬盡殺絕的戰爭。這位征服者久已慣於接受被擊敗的敵人的建議,這次卻因自己的建議第一次遭到拒絕而大大地討了個沒趣。波拿巴在莫斯科多留了些時日只能解釋為他以為俄國政府會改變主意,同意議和。無論是否如此,拿破崙在逗留莫斯科許久而一無所獲之後離開了那個已是廢墟的城市,打算在波蘭安營過冬。

  但是現在命運之神宣告開始反對他了。在那次可怖的撤退中,連天氣也好像是同俄軍結夥來毀滅一個首領指揮的強大軍隊的。在歷史上,也只有瓦盧斯的軍團被消滅的情形與之相似。

  巴黎雖然大霧彌漫,有人憂傷,有人預兆不祥,可是帝國仍然保持平靜,而由於機會湊巧,拿破崙撤出焚燒不息的莫斯科城那天,馬萊發動了他的不同尋常的冒險嘗試。這位將軍一貫標榜共和原則,是個精力充沛的人。他被拘禁一個時期以後,得到政府准許居住在巴黎的一所醫院裡,位於寶街壘附近。這個輕率的冒險家想出了推翻拿破崙帝國,建立一個大眾形式的政府的主意。他一口咬定說皇帝已在俄國陣亡,但是只要有信差從俄國來到就會揭穿馬萊的說法。他的冒險嘗試是瘋子的冒險。國家已被攪動得疲憊不堪,再不願投入馬萊的懷抱。然而,雖然明明不可能成功,還必須承認,在這項愚蠢的陰謀開始時,還使用了相當機敏和靈巧的手法。

  在這一非同尋常的陰謀案件中死去14人,但馬萊、基達和拉奧列不在內,其餘的不過是些奉命行事的人。這個事件在巴黎沒有發生什麼轟動,因為冒險嘗試及其結果幾乎同時就為大家知道了。但是目擊者一想到警務大臣和警察總監竟然會被前一天的囚徒囚禁就覺得太可笑了。第二天,薩瓦裡,發現他被這不同尋常的冒險弄得精神恍惚,還沒有回過神來。他知道他雖然只被囚禁了半小時,卻已成了巴黎人取笑的話題。

  拿破崙離開莫斯科的日子正是馬萊發動大膽冒險那天,他聽到這消息時在斯摩棱斯克,拿破崙接到有關巴黎發生的事情的文件時,細讀以後大為激動,他把怒氣發洩在警察的無能和玩忽職守上。他說:「那麼,難道已經到了這個地步了嗎!我的政權就那麼不牢靠,一個人就能造成危害,而他還是個囚犯!如果說在我自己的首都,三個冒險分子大膽一擊就能動搖我的皇冠;那麼我的皇冠在我頭上就沒戴穩。拉普,禍不單行;這是這裡發生的事的最好終結。我不能到處分身。我必須回巴黎去,我到巴黎是重新發動公眾輿論。我必須得到人員和金錢;幾次重大的成功和勝利就能恢復一切;我必須出發了。」這些情況促使皇帝突然匆忙離開了他的軍隊,他在危急之中鎮定自若。

  離開莫斯科時,拿破崙把他的殘餘軍隊託付給有經驗的繆拉和內伊照管。繆拉曾高明地指揮過騎兵,可是他卻拋棄軍隊回那不勒斯去了。而內伊與其是受封的莫斯科親王,還不如稱是莫斯科英雄。他的英名將在光榮史冊上永垂不朽,正如他的死也將在派系鬥爭史上永存一樣。在混亂中,歐仁要比其他人更能在意大利籍士兵中維持紀律。引人注目的是,參與致命的莫斯科戰役的南歐部隊竟比很少見到陽光和煦天氣的當地人更能忍受酷寒。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